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06

第906章 昆吾国(1)

“去,弄些干净的海绵,蘸干净的清水洗刷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棉布擦干,搁在船上晾干了。”

“是,属下立即吩咐。”

龙涎从海里出来需要尽快处理,否则盐分和氯离子和空气接触后,会对龙涎产生破坏。

而最外层的一层臭物其实是一层富含微生物的包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失效,当空气、盐分、氯离子渗透包衣后,会让包衣下外层的龙涎品质降低,所以处理不当,就可能好几百万人民币没了。

海绵目前以化学方式发泡产生,用于吸附、家具、洗刷、衬垫领域,海产的海绵其实也有,但数量很少,很多时候都是偶然海捕得到一些不规则的海绵生物,但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海绵作用广泛和适应性强。

张翀立即安排水手使用海绵、清水,对巨大的龙涎进行清洗,沈云卿一旁指导清洗作业,尤其是之前用匕首戳的那个部位,得要小心,不要给崩裂散架了。哪怕崩掉一块,都是好几两黄金。

清洗过后迅速再用干净的白布进行擦干,即便以最快速度进行处理,龙涎外层的臭气仍然以极快的速度散失。

臭味散失的越快,说明表层的那层微生物包膜也在迅速瓦解,如果稍微慢半拍,极可能殃及龙涎的品质,让外层龙涎的成分发生改变。

擦干后搁在甲板上吹干,眼下风浪停息,海面无大浪,七千石船的舷高,一般的海浪还不至于打上甲板。

沈云卿又让木匠量了尺寸,用船舱的木板现做一个木柜,以便于把龙涎装入木柜中安置和搬运存储。

一般情况下,两千石以上的船只都会配备自救木材、工具,以便于随时修补破损的船只,但之前一直没有个制度,朝廷的船也不是每艘都有。

海政开禁后,朝廷以行政力强制要求两千石以上的船只配备修补自救的木材、工具,因此船舱内都携带有一定数量的木板、木料。

此行远航,随船携带有大量工匠,以便于修修补补和土木营造。

船队于当晚后半夜抵达泽洼国国都坤田港,一个不是很大的港口。

泽洼国出产很多独有和稀有辛香料、药材、沉香、檀香、木材、椰子油、珍珠、珊瑚、犀角、带帽、砗磲、宝石,还是是乳香的大产区,该国贸易商品的特点是独有高价格商品很多,但是大众需求的普遍商品不多。

如当出产的独有草药,其他国家没有,但是当地的独有草药一定疗效奇特,但是价格死贵。相反其他国家都有的商品,而且是多数阶层能消费的商品当地很少。

所以泽洼国的商业贸易很奇特,商人在这里一次性采购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支出的钱财贵死人。

泽洼国与岐帝国关系十年前一般,沈云卿主管外交后,大力培养培养语言人才,派人展开外交访问,这些年关系一直不错,他们还派了留学生和驻岐使节,这次访问顺带把他们的一些留学生带回。

舰队在泽洼停留十天,进行访问、贸易和补给,之前一路剿匪和航行,补给消耗严重,中途的几次补给一直不够充分,这次补给一次补到位。

前去搜寻坠海水手的分遣舰队七日后按计划抵达坤田港汇合,分遣队在航线上来回扫了两个来回,一共救回了八十五人,发现二十二具尸体,十九人下落不明,多半已经丧生。

获救人数占了67.4%,就救援成功率而言,已经非常高,如果没有救生衣,和葫芦水、风干肉,肯定是已经都死了。

继续休整三日,舰队起航南下,沿途对种碑的岛屿、暗礁、礁盘、浅滩进行查证和登岛。

虽然已经远离南海,但是张翀一直把主权碑种到了爪哇海。

昆吾国是近百年来岐帝国册封的第一个国王,当初人口只有四十多万,据张翀与丁业上次路过昆吾国返回,昆吾国的人口已经增加到六十五万多人。

十年间四十万人是不太可能繁殖出十五万的人口,而且当地医疗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夭折率很高,所以不可能繁殖出十五万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和兼并。

昆吾这个部落之前就是一个茹毛饮血,连刀耕火种都不会的聚落,岐帝国册封之后,给他们传播了农业技术、初级航海技术、木工、基础医疗看病技术、陶器技术,给他们供应铁器、犁具、耕牛。

所以短短十年内生产力暴增,有了生产力,就有了物质基础,周边的一些部落就会奔着好处和实惠来投奔,之后慢慢就会壮大起来。

昆吾国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爪哇岛雅加达和万隆两地之间,昆吾国控制的面积不是很大,雅加达西部和万隆东部都不在昆吾国的控制之下。

由于都是原始森林和雨林,要开发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和生产力,物质储备保障,昆吾国所在的范围,基本上就是平原和稀疏雨林地区,也是早期土人活动区域,开发较为容易。

抵达昆吾国时,据张翀说,还是那副破样子,没有像样的港口,但是沿海都是深水港,两千石左右的船只可以轻易靠港,两千石以上的船只就容易触礁。

之前一直是丁业负责昆吾和泽洼两国的交流访问,丁业调往轩禾书院任教后,都由张翀随行携带翻译停靠访问。

岐军舰队一经抵达,立刻引来岸边和内陆的土民竞相围观,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司空见惯。

沈云卿遂即派出翻译和昆吾国的留学生登岸通告,一直等到下午,才见有一支昆吾国的土军来到岸边,为首的正是昆吾国的将军扎扎亚罗,当年正是他带着一千人去潮瓯参战。

扎扎亚罗率人在码头清出一片空地,随后亲自划着小船前往旗舰。

“真是莫大的荣幸,能让郡王大驾光临敝国。”扎扎亚罗说着土话,但是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扎扎亚罗将军快免礼,这些年可还好。”

“一切都很好,都要感谢天朝上国的赐福和保佑,这些年一直都风调雨顺,稻米都多的吃不掉了。”

“风调雨顺的好啊。”

昆吾国之前就是一个巨大的部落,是罗娑的势力范围。

罗娑国灭亡之前,其势力范围已经到了爪哇岛上,虽然没有实现统治,但是昆吾国的贸易全都由罗娑国控制。

同时昆吾部落当时基本上都靠采集、狩猎、渔猎维持生计,为罗娑国在当地收集特殊稀有香料,获得外部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所以四十万人基本上还能维持生计。

但是罗娑灭国之后,他们断绝了外来保护和物质输入,继续依靠采集、狩猎、渔猎,显然是无法维持四十万人的生计,就必须另行投靠别人,得到技术生产力养活自己。

在这个背景下,昆吾国当时异想天开,想到天朝寻求庇护和帮助,于是先到了泽洼国,结果这个梦还真被他们做成了,正巧碰上去募集夷兵的丁业。

得到岐帝国册封之后,受到当时海上力量的制约,岐帝国当然不可能千里迢迢给他们输入过多的物质,所以给他们提供了大量早期技术,尤其是种植稻米,他们连农业认知都没有,停留在采集生存的层面,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生存模式。

遂即开始向他们输入农业技术,给他们好的稻种、农具、水牛,先让他们温饱肚子解决生存问题。

而且昆吾国和多数南洲百夷还不一样,多数南洲百夷不喜欢种地,维持在能吃饱就行的层面。

昆吾国地理位置优越,一年绝对能种四季稻米,他们基本上一年种三季,而且当地土地肥沃,雨水丰沛,虽然用的只是普通稻种,但是亩产至少一石五六斗,高产的能有两石多,而且他们还大量种植糯米酿酒出口贩卖。

实现稻米种植和谷物储备,解决了基本吃饭问题,开始给他们系统化辛香料、草药的培育种植,传给他们木工、烧窑、建船、建房、航海技术,同时张翀每次过来,都会带几艘一两千石的小船给他们,让他们出海交流和自己贸易。

总之现在基本上和正常的国家没区别,甚至还要好一些,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地开化的人不多,还有待长期的工作推进。

之后沈云卿换乘小船登岸,前往他们的都城“幸培”

幸培缩在海岸内十多里地,说是都城,其实连城墙都没有,就是一个很大的村子,规模得有一个县。

之前连“幸培”这个地名都没有,是丁业出使后给定的名字,寓意为幸运栽培之意。

虽然总体落后,但在岐帝国派遣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从海滩到幸培修了土路,方便了贸易商品的运输和人员往来。

而且岐帝国给他们传入了马匹,腊婆的矮种马,到了这里还挺适应,他们有了马匹,往来和内陆通信也更方便。

幸培总体上还都是大片的茅草屋,但也有中原风格的木质建筑,数量还不少。

岐帝国给他们传播了房屋建造和烧窑技术,有了建造技术就能自己建造房屋。

而且为了适应当地的多雨和炎热气候,当地建造的中原风格建筑做了很大改变,都是巨大的窗门和宽大的屋顶,以便于通风、排水和抗风。

宽大的窗门几乎占据了木墙的大半面积,远看就像没墙一样,就几根木板和柱子撑起来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