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国地处偏远,由于需要穿过卡里马塔海峡和爪哇海,因此没有岐帝国民船来过昆吾国,户部的船也不来,只有每次张翀出海,一定会来这里补货和进货,同时进行人员派遣轮换。
因此昆吾国的草药仍然大都先去泽洼国,然后上岸交易,张翀每次过来过,也会给他们带一些两千石左右的风帆船。
一开始是国内制造的远洋风帆船,方便他们出海进行贸易,昆吾国的草药才得以大量进入泽洼国交易。
岐帝国有需求,商人们就会把这些草药运往岐帝国交易,但是价格都被加过利润,所以单纯从市场商人那里买来的这些药材,要比张翀带回来的贵得多。
这次过来就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种植规模,以便于日后调整对昆吾国的运力。
结束对孟古的访问,使团开始返回幸培,沿途可见大量的橡胶树留着乳白色的的汁液,当地的孩子都拿橡胶凝固后的固体物做玩具丢着玩耍,如果不是距离太远,航海船只吨位不够,沈云卿很想把当地的橡胶贩卖回国。
虽然腊婆、吕宋和东南亚都有橡胶,但只有越接近驰道的橡胶,品质才越好,有效成分越多。
回到幸培已经是登陆后的第七天,船队的卸货刚刚完成,正在给船队装运当地购买和交易的草药、珍珠、砗磲、带帽、辛香料、动物制品、麻棕、木材和土产,还有口粮和淡水。
由于没有合适的码头,三千石船只能在涨潮的时候靠港,因此只能用当地的两千石船和小船进行转运,先从码头装上中小船只,再让中小船只靠梆大船,进行吊装。
这次一口气全部买空了当地的出口货物,各村还在源源不断把能卖的都卖掉,而他们则得到岐帝国的布匹、铁器、工具、锅碗瓢盆、药品、草药、蜡烛、针头线脑、木工机械。
当地对药品需求很大,尤其是对奎宁,当地疟疾很厉害,昆吾国受到册封之前,人口增长率很低,很多小孩都是死于疟疾,因此第一批学使以农业和医疗为主,普及他们接种土法牛痘,防治疟疾,教他们吃熟食、喝热水,防止病虫害,这些都要药品。
舰队装货完成之前,沈云卿提议前往老国王拉鲁布的坟地祭扫,玛瑁孜欣然接受,在他看来这是天朝对他统治的认可。
在昆吾开国之前,当地没有祭祖的习俗,当地死个人就和树叶掉落一样,死了之后随便找个地方手刨个坑给埋了,或者划着小船出海给抛海上,人的一生就这样了结。
学使来了之后,首先教会他们尊老爱幼要祭祖,要感恩先祖对生命和土地的贡献,让他们建立祖先和土地的精神情节,有一个信仰的寄托。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的信仰何其伟大,中国人不信神,不信邪,就信自己一双手,背后的精神动力是对土地,对故乡,对祖先的信仰,这才是真正而纯粹的信仰。
任何一神教传播的信仰,归根到底都是唯心论和统治工具,世界上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
岐帝国向他们传播土地和敬畏先祖,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归宿,而且是人之常情,说到哪里都绝对不错的思想。如果他们信了,那他们也会成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
同文未必要同种,但同文一定是同根。
学使给玛瑁孜找了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把拉鲁布葬在这里,修了一个简单的坟冢,同时把前一代的老王和王后也迁了过来。
玛瑁孜的母亲还健在,但是双目已经失明,这种情况在赤道和热带很常见,光照太强,都是晶状体老化过快引起的白内障。
沈云卿来着之后才知道,玛瑁孜家族之前并不是昆吾部落的首领,是禅位传到他们家的,他们之前只是当地村子较大的酋长。
传位之前的大酋长的几个儿子都夭折,所以把女儿嫁给了玛瑁孜的爷爷,大酋长这个位置就落到了他们家的头上。
按当地习俗,禅位给别人家的大酋长,传位的老王年老后要一人孤零零的找个地方死去,所以玛瑁孜一直没有找到大酋长的葬身地。
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在茹毛饮血的蛮荒部落,只有对强者的敬畏,没有对年老体弱者的尊敬。
在人类还是穴居洞人的年代,弃老、杀老的情况很普遍,因为生产力低下,食物不足,年老后丧失了生产力来源,当部落难以为继时,老人是最先被放弃的人群。
而异姓酋长的让位和传承,老酋长遵循的古法,无疑是避免部落内战和人口消亡的最好选择。
这就是原始的野性,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时间……
人死后就占一捧黄土的地方,无论是泱泱天朝的皇帝,还是这个荒僻一隅的土酋长,死后就占巴掌大的地方,墓地再豪华,也改变不了一样的结局。
继续逗留了两日,十里八乡的各族大小酋长都蜂拥而至,他们认知有限,只知道岐帝国是极为遥远的一个很大“部落”,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仅限于此,他们的愿望几乎微不足道,就是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多生孩子多活几年,仅此而已……
码头上,玛瑁孜和扎扎亚罗依依不舍泪流满面:
“下次我还会去天朝看王爷,给王爷送上最好的珍珠。”
“你也老了,要多保重,下次本王也许还会再来。”言毕,沈云卿看向玛瑁孜说:“陛下请留步,来日方长,总有再见的一日。”
“下次等我邦有了更大的船,玛瑁孜一定亲去觐见天朝陛下与郡王殿下。”
“那就一言为定,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扎扎亚罗一直活到了五十五岁,但再也没有踏上天朝一步,不过作为昆吾国的开国元勋,他死后得到了极高的礼遇。
挥别众人,沈云卿踏上登上小船渐行渐远,眼中始终湿润着。
“郡王为何如此中意昆吾小国?”陆云彭不解问。
“人之初,性本善。国初开,人性亦可善。你看他们,何等良善淳朴,只要加以时间引导,昆吾国何尝不是民风淳朴的一隅小邦。我朝给他们带来教化,让他们懂得礼义仁智信,这就是我朝最大的功德。
你记住,武力、战争、暴力、掠夺,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让多数人受益,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凡以掠夺竭泽而渔,极尽残酷奴役他们,不在早晚,必有报应的一日,你要牢记住。”
“是,属下终身铭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依靠掠夺、奴役,无法长久实现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也许可以猖狂一百年、两百年,但早晚有一天要你连本带利都吐出来,还要清算利息。
报应也许不会立即现世报,但报应来的越晚,积累的能量和破坏力就越大。
上船前,所有登岸人员都在浅水区下海洗个澡,上船后再用清水擦洗,尽可能清除岸上携带的致病菌,所有衣服也要焚毁,尤其是丝织物,所以沈云卿很少穿丝织物,而且到了热带也不耐穿。
船队还要在附近海域停留半日调整队形,玛瑁孜和扎扎亚罗一直守在港口眺望舰队,久久不肯散去,甚至天黑后还在海滩上点起了篝火,为舰队送行。
后半夜起大风,船队缓缓驶离幸培,南下为玛瑁孜在南方的领地输送一批物资,否则以玛瑁孜的运力、人力,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现在岐军舰队一趟就能替他们完成,可以加速他们在南方的建设活动。
经过三天航行抵达既定地点,卸货持续了两日,舰队随后折返向北,再次穿过爪哇海,这次风平浪静未遇风暴恶劣天气。
按计划,余松、柳市聪二人完成海湾普通海盗和妇孺转运后,前往尼旺角的库洛港汇合,然后从新调整编队。
原计划完成南洲百夷诸国访问后,舰队一分为二,十艘战舰、二十艘半武装船护航商船开始返航。
有鉴于访问非常成功,沿途贸易量太大,出货太多,导致许多船尚未装满,还有海盗没有剿灭,沈云卿打算继续带着船队先去罗娑去见塞耶特、侯赛因,然后继续北上涅佛罗西海岸、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锡若国、骠国,抵达阿瓦达提后,再将舰队一分为二,沈云卿继续西进乌兹曼,商船队南下返航。
舰队途径泽洼国未做停留,继续向西北航行,前往尼旺角。
抵达尼旺角时,余松、柳市聪二人在此停靠了多日,已经完成补给,李骞还在海湾看押海盗头目,余松给他们补充了大量补给,而且还在海湾的平地上种出了稻子。
由于当地气候太好,李骞他们都是随便撒种,育秧、插秧根本不需要,随便到处撒谷子,几天就能长出来,发芽率不比育秧低,特省力,再有十天半个月都能收割了。
岐军都是庄稼汉,南洲百夷的土地无疑是每个庄稼人梦寐以求的土地。
汇合余松、柳市聪编队后,押送缴获的海盗船只前往滨臣岛,将缴获船只泊在此处,而后舰队驶向罗娑城。
岐军清缴海盗的消息这个时候肯定已经传到了罗娑城,塞耶特此时此刻顾忌是气的够呛。
使团是去年十月上的路,现在已经是来年的五月,塞耶特一等就是半年,被岐军摆了一道,显然是不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