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28

第928章 军火贸易

“欧阳。”

“奴婢在”

“沈云卿已将货物分船,船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上路北返前往登州。你即刻从内司府选派得利人选,前往登州接手内司府与朝廷货物,全部钱款尽数押回。”

“是,奴婢立即去办。”

“从腊婆调回的少卿郝仁,此人最近如何。”

“回陛下,此人很是精明能干,海郡王的举荐极为精准。此人天生就善于经营财务与百业,让他当官是屈才了。”

“是啊,人才就得用对地方,用不对位置既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对朝廷的危害,这等局面得尽快改,否则就是误国。”

“陛下圣明。”

这时王素琴一旁禀报说:

“启禀陛下,林相与户部尚书桑劲川已到殿外。”

“宣。”

“是。”

下刻女帝与身边周芳婵、长孙诺姌、郭佳三人说道:

“芳婵,与诺姌、郭佳,去给林相与桑劲川二人搬两把椅子。”

“是。”

长孙诺姌留在宫里后,为了让女儿有个伴,就让丫鬟郭佳也一起留在了宫里,主仆二人一左一右伺候着女帝。

少时片刻,林毅贤、桑劲川二人进殿,略施礼数后女帝赐座。

“二位爱卿何事禀报。”女帝明知故问,但还是得走个程序,否则就不能彰显皇帝不够摆谱。

这时林毅贤单刀直入说:

“陛下,听说船队在振州靠港后,送来了海郡王的公函。”

林毅贤的言外之意是钱和货的事,但是明问女帝船队这次带回了多少多少好东西,多少多少钱货,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就好像是在向女帝要债一样。

“海郡王来函并未提及此番交易详细数额,只向朕详细禀报了此番出海详情,有关财账应该还在船上户部官吏手中。”

“呃,这……”林毅贤顿时语塞,他是清楚地,女帝是不想第一时间告诉内阁和外界这次的收获,想在私底下搞点什么。

但话说女帝说沈云卿没汇报,只有户部随行官员知道到底赚了多少,事后林毅贤就不会去找沈云卿对质,桑劲川不会询问吏部随船官员?

其实这就是做皇帝和做臣子的技巧,林毅贤、桑劲川能不知道皇帝是不想第一时间告诉他们二人内参消息?

而且户部随船官员其实并不知道详细的总账,户部只负责国库这一块的资金进出,而采购则由金戋寺和户部合议价格,知道总的进出细账和总账的只有金戋寺、内司府和沈云卿,户部并不知道。

林毅贤未能从女帝口中套出详细消息,女帝显然也不会把沈云卿的来函公开给内阁。

见林毅贤未能得逞,桑劲川立马改换了策略,他说:

“陛下,此番船队载货归来数量巨大,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分货。”

“若按惯例,民间显然要吃亏,下次他们就会心存顾虑,朕考虑六四分货,朝廷拿六,民间拿四,桑爱卿意下如何。”

“六四分货似乎仍不公平。”

“六四分货还不公吗!”

女帝口气不快,这里的六四分货不是数量上的分货。

货物总数上朝廷只占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民间占供货的百分之五十五,所以绝不可能朝廷拿到百分之六十的货物,民间只拿到百分之四十,这不是耍流氓吗。

桑劲川说的分货,是指的的货物的成色分配,如特等品、上等品、次上等、中等品、次中等、下等品,货物的质量好坏怎么分配。

之前从来都是户部组船出海,带回的货物特等品和上等品最好的都是留给皇帝,但是数量占最少,中等品、下等品都由户部负责对民间销售换取利润。

而这次情况特殊,是朝廷首次和民间组团出海,所以怎么分配货物的成色很重要。

朝廷拿六,民间拿四,就是朝廷拿走特等、上等品、次上等、中等品中的六成,民间拿到四成,而次中等和下等品其实占货物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且还要算入数量分配的额度,这样一来,皇帝无疑是占了大便宜。

此外这次出海沈云卿是主要经办人,他能不给女帝截留一些好东西,提前把最好的给扣下。这笔账要是算进去,女帝至少得拿七成好货。

所以桑劲川说不公平,里面的猫腻就在这里。尽管女帝给了脸色,但桑劲川显然是不能吃亏的,他说:

“陛下,朝廷日后组船出海还要继续,如不能让民间恩沐朝廷的实惠,怕是日后人心不服呀,还请陛下明鉴。”

桑劲川的言外之意,这次是朝廷组织民间出海贸易,下次民间自己也能组船出海和朝廷竞争,到时候损失的就是朝廷利益,连带还有女帝的利益。

于是问题就来了,原本开海禁是为了增加贸易,活络经济,增加贸易收入,调节国内生产,打破户部一家垄断的局面。

但现在因为出海贸易,女帝个人第一次尝到贸易带来的红利,而现在民间也能出海,无疑要分女帝的红利,而且这个政策是女帝自己推的。

日后民间贸易挤压朝廷贸易,女帝的这块私囊可能也就没有了。

桑劲川的意思就是,如果女帝不公平分货,那今后朝廷的贸易可能会被民间海外贸易给挤压萎缩,乃至最后完蛋,到时候女帝想要额外收入,那就没有了。

尽管公孙芸惠清楚有沈云卿在,这种事绝不会发生,但桑劲川的威胁还是不能不正视。

尤其是户部明着搞不过沈云卿,但是暗地里搞些小动作也是可能的。

尤其是女帝现在痴迷于敛财,如果今后的进项少了,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

于是思考片刻,女帝勉强说:

“那就五五分吧。”

“陛下圣明。”

其实五五分还是皇帝拿成色最好的六成,民间拿四成,但总比七三开的强吧。

谈妥了分配协议,女帝话锋一转问到兵器。

“海郡王来函禀报,此番所剿海盗,无不有坚船利炮,战力压过比南洲百夷诸邦数倍。诸邦遣使也多有反应,希望我朝提供火器。距离海郡王出使快有一年,兵部外售的火炮可有进展?”

“启禀陛下。”林毅贤道:“兵部与工部目前仍在全力生产我军所需火炮,因此外售火炮产力大为不足,因此两年内恐怕无法对外大量出售。”

“那现在外售火炮月产几何?”

“过去半年间,陆续产出外售火炮约一百四十多门,每月平均不到二十多门,即便增产,月增也不会超三十门。”

“那也够了。”

沈云卿出使之前建议兵部、工部制造次一级的火炮对外销售,获取经济利益。

由于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模具,并进行测试,耽误了七八个月,直到今年二月才开始小批量生产。

所谓的次一级火炮,炮身材料还是钢制,但是发射药用黑火药,点火用传统的外源点火引信,射程削减至岐军火炮的百分之六十,但足够应付乌兹曼的铜炮,又不至于威胁到岐军,并且只提供实心弹、链球弹,但不提供榴霰弹、爆杀弹、燃烧弹,因为乌兹曼只有实心弹、链球弹和葡萄弹,次一级的火炮足够周边国家自卫使用。

但目前国内正在火器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海军,简直就是炮老虎,一年要新添二三十艘舰船,即便都是三千石战舰,也需要一千到一千五百门的各型火炮。

而且岐海军处在投资阶段,不像西方国家风帆舰队组建两三百年,可以从退役船只上把火炮弄下来,挪新船上用,而且早期火炮的技术性能几十年上百年没什么改变,挪了旧船火炮给新船用,问题也不大。

岐军现在是置业初期,没有历史积累的火炮可以腾挪,因此只能新造,这就得严重占用生产力。

加之陆军这些年到处打胜仗,军队数量又多,膀粗腰圆心气高,也要配更多大炮,工部和兵部铸炮现在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富裕产能生产外销产品。

这就导致对外出口火炮的产能严重不足,此外周照宁和云藏也要大炮,女帝也同意了,生产的次级火炮产能远不足以对外销售。

“陛下,周照宁与云藏所需总计三百门火炮至少得要明年五月才能全部交付,对外出售南洲百夷诸邦派怕是力不从心。”

“能否尽快提增产力。”

“那就都腾挪步军与海军的火炮生产。”

“步军与海军现在年产火炮几何。”

“步军约四百五十门,海军九百二十余门,但海军仍不足用。”

“海军用炮既不足用,多一些少一些也无所谓,那就先从海军火炮产力腾挪。”

“这需得与马文修商议。”

“朕自会与他面谈。”

女帝的逻辑很简单,海军现在有大炮几千门,日后得要上万甚至两万门。一年装备九百多门火炮还不够用,反正现在火炮已经够多了,既然还不够用,干脆先从海军扣一些产能下来,腾挪去赚外快。

怀王和周照宁谈妥后,周照宁就提出要先买两百五十门大炮的要求,用蜀锦和贵金属结算,女帝表示同意。

同时为了防止周照宁出尔反尔,朝廷只同意卖给周照宁次一级的火炮二百门,岐军自用的十八斤弹丸炮、二十四斤弹丸炮各二十五门,以增强周照宁日后收复滇南的军力。

同时防止周照宁借由这批军火继续割据西南,加之云藏方面也购买了五十门火炮,这就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而且军火生意的收入户部只占一个料钱,也就是供应钢材的收入,其他技术加工、技术利润、军火利润,都归工部、兵部所有,既然女帝是业务员,那肯定也要留一份的。

所以军火生意来钱快,利润高,几乎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