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尔要塞的守军达到了两万人,属于步骑兵混合军团,是伊萨德的精锐亲兵军团,而且骑兵都是重装骑兵,重装的马骑兵,重装的骆驼骑兵。
步兵清一色配发了最新式的乌兹曼火枪,与西斯法赫笼统的描述基本吻合,是一种结构与打火火枪相类似,但可能完全不同的火枪。
驻军的统帅是老伊萨德亲自任命的将领阿迪勒·艾哈迈德,一个十分年轻的将领统帅,负责伊斯尔要塞的防御。
艾哈迈德事先已经得到小伊萨德命令,放行岐国使团,并给予一切方便,胡班与其交涉后,很快弄到了大量的淡水。
“郡王,本将观此处乌兹曼军的火器,与其他乌兹曼军的火器差别似乎不是很大。”
“不,有些差别,而且可能很大,只是我等没有发现而已。待会儿洗完澡后,我去探探艾哈迈德口气。传令各军,现在已经进入乌兹曼军团防区,严加戒备,不要滋事。”
“是。”
从外观上看,乌兹曼一直保密的新式火枪和打火枪很像,但是打火枪最大的特点,是打火结构下有一个漏斗装的结构,大约能装几克的红磷粉,通过打火产生火花引燃红磷粉,红磷燃烧后通过漏斗根部的导火孔,引燃枪膛内的黑火药。
而艾哈迈德军装备的这种火枪,已经取消了打火结构的漏斗,而是变成了密封凸起结构,这种改变显然不是单纯的进行防水密封,应该有其他作用。
洗完澡,沈云卿携关歆岳、胡班还有其他外藩寺翻译、官吏赴约前往要塞艾哈迈德的要塞大厅,侯赛因也在。
“千百年来经过这条商路的旅人不计其数,但唯独没有来自东方的客人,今天能迎来天朝的贵宾,是我,也是我国的莫大荣幸,愿真主保佑天朝的使者,保佑你们的陛下。”
“多谢将军的祝福,我朝陛下与子民也盼望能与贵国和睦相处世代繁荣。”
虽然嘴上都是客套话,但沈云卿心里很清楚,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二三十年后肯定要打一仗,无论是他的信息分析,还是司天监、太常寺这帮家伙,都有这种不祥的危机感。
现在连迷信都起作用,这说明已经不是迷信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直觉和危机感在起作用。
而且战争最大的致命杀手锏,是战前往往表面上没有征兆,尤其是在通信、交通、谍报、信息不发达的农耕时代,战争很多时候就是突然没来由的发生,因此越是表面融洽和谐,反而越容易产生麻痹。
双方一番寒暄,艾哈迈德让人端上准备好的食物,依然是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倒是有了一些应季的蔬果,之前路上三餐不定,一旦离开城镇范围,填饱肚子问题还不大,没有果蔬补充很麻烦。
而且岐军是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眼下中东地区补充纤维和维生素以瓜果居多,绿叶菜较少,不是洋葱就是胡萝卜。
因此岐军沿途所过之处买到的大都是瓜果,而这些瓜果内由当地土生的菌类,当地人吃了没问题,岐军吃了就拉肚子,到了伊斯尔,才算是吃上一些蔬菜。
当地人吃蔬菜都是生吃,因为不是洋葱就是胡萝卜、菠菜,其他绿叶菜品种很少,因此不煮着吃,更不炒着吃,而且有点像吃沙拉,倒些橄榄油、椰子油,然后撒上香料生吃。
“天朝王爷远道而来,一路应该很是辛苦吧。”
“进入贵国之后,一应接待无微不至一切都很顺利。”
说话得有技巧,艾哈迈德是职业军人,没有太多的政治头脑,他非常清楚沈云卿远涉重洋而来,海上旅程并不舒服,所以问的是大白话。
而沈云卿说进入乌兹曼后,一路安排非常到位,但就是不说海上困难,无疑是向艾哈迈德表示乌兹曼国的接待工作令人满意,虽然没有明说远涉重洋的艰难困苦,但无疑在语言表述上给人以鲜明的反差,凸显出乌兹曼国的待客周到。
而且表述简练,不绕弯子,能给人以直爽的好感。
此外海上航行的内容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你如果说海上确实很困难,也可能让一些人联想剿灭海盗得罪哈桑,引发别人的联想。
所以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措辞,在不同的背景氛围下,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内容,但是给人的心境和理解可能就是天壤之别,这点是外交场合必须留意的重点。
沈云卿的话让艾哈迈德听着很舒服,下刻又是说道:
“我听说天朝地大物博物产众多极为富庶,王爷远道而来,一定带了许多货物吧。”
“为了两国的和睦繁荣,随行携带一些货物贸易是必不可少的。我朝虽然有些稀有货物,但是与贵国的物产相比,我朝的货物真是不值一提。”
“呵呵,天朝王爷谦虚了,天朝的丝绸名扬天下尽人皆知,无论是外国的富人,还是基督徒的贵族,都以拥有天朝的丝绸为荣。”
“丝绸虽然华美,但是比起乌兹曼的香料还是差得远了。”
沈云卿这话既是恭维的策略,也是说的事实。
中原王朝对外出口的主力产品是丝织品、陶瓷和茶叶,此外还有布匹、麻布、铁器、工具、船只、食用油、油料、酒类、酱油等。
其中“相对”利润率最高的是丝绸、陶瓷、茶叶和布匹,铁器、工具、船只是靠销量增加利润。
但是早期除了丝绸、茶叶和陶瓷三样之外,布匹、麻布、药材、铁器、工具、船只、食用油、油料、酒类、酱油这些东西在农耕时代都不是自然贸易禀赋,而是文明技术资源禀赋。
所谓的贸易禀赋,泛指本地在特定时期内独有的天然贸易资源。
而贸易禀赋又分自然贸易禀赋和技术贸易禀赋,自然贸易禀赋大都是独有或者小众拥有的天然物产,如丝绸、茶叶、药材等等。
而技术资源禀赋,如织布匹、铁器、工具、船只、食用油、油料、酒类、酱油、陶瓷这些可以通过技术生产获得的商品,都属于技术贸易产品,是可以通过获取技术进行生产的商品。
而丝绸、茶叶两样的原产地只有中国,而陶瓷是中国的技术资源禀赋产品,短期内外界无法获取,从而成为中国早期的贸易资源禀赋。
但是明朝开始,蚕种、桑树、茶种和陶瓷配方、釉色接连西欧洲传教士偷窃,满世界传播,导致最终中国丧失了丝绸、茶种、陶瓷的贸易资源禀赋和垄断地位。
当农耕时代的贸易资源禀赋丧失,你就丧失了获取外部资金和物质输入的对等筹码。
而且自然资源禀赋又分为地域广布型、地域窄布型、技术型。
其中陶瓷属于技术型,只要获取工艺和配方就能仿制生产。丝绸和茶叶是地域广布型,不仅可以在中国种植和饲养,在东南亚,在印度,在朝鲜半岛,在日本,都能饲养,一旦蚕种、桑树、茶叶的种群扩散,中国就丧失了这些贸易资源禀赋。
但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贸易资源禀赋却是地域窄布型,也就是说,东南亚的香料、辛香料、橡胶树、树木、海珠、宝石等等自然资源禀赋,即便被岐帝国得到了种群,在国内也无法进行繁殖和获取,但是国外却能通过获取中国的蚕种、桑树、茶种进行生产。
所以甭看中国古代丝绸、茶叶、陶瓷很赚钱,其实长期以来非常危险,一旦蚕种、桑树、茶叶、陶瓷工艺外流,国外可以迅速生产。
当然,丝绸这个东西有个环境和制作工艺问题,现在虽然整个亚洲都能生产丝绸,但是真正的顶级最赚钱的丝绸仍然只在中国,中国几乎出产百分之百的顶级丝绸,东南亚、印度的丝绸都不行。
因为环境和当地土壤成分,会让桑叶中的微量元素和成分发生变化,蚕的生长环境会让蚕发生变化,最后导致吐丝的蛋白发生改变。
这就好比一对中国双胞胎,一个长在国内,一个长在美国,一个天天吃中餐,一个天天吃汉堡、薯条、炸鸡和可乐,二十年后长在国外的兄弟一看就不是亲生的。因为饮食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的生理也是会改变的。
放眼当下,不计传统的布匹、麻布、铁器、工具、船只、食用油、油料、酒类、酱油等这些常规贸易商品,以及沈云卿推动工业化带来的新商品,就事论事说,中原王朝拿得出手的贸易商品只有丝绸、茶叶和陶瓷,只有这三样。
布匹、麻布、药材、铁器、工具、船只、食用油、油料、酒类、酱油这些商品在南洲百夷有市场,那是因为他们文明指数低,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一旦到了中东、印度、欧洲,这些文明指数较高,有生产技术和早期生产力的文明地区,就瞬间丧失了竞争力。
所以岐帝国拿得出手的,只有丝绸、茶叶和陶瓷,以及一些特殊药材,如石斛、人参、灵芝等等。
而乌兹曼能拿得出手的商品种类大致分为香料、辛香料、珍贵特殊草药、珠宝。
其中香料、辛香料,中东地区生产超过十二个以上的品种,而岐帝国气候环境都无法种植,也就是说,即便得到乌兹曼香料的植株,在岐帝国境内多数地区也种不出来,仅仅香料和辛香料就有十二个以上的品种。
东南亚还有超过三十种以上的香料、辛香料贸易资源,绝大多数都只能在热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