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39

第939章 隆重欢迎

扎营后,沈云卿带人登上附近的山丘高地,通过望远镜瞭望达马格,并且让人在这里架上了大头照相机,入夜后拍些彩色照片,以便于回去对照神都的夜灯进行对比。

中东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光秃秃,成片的森林并不多见,达马格是沿途走来为数不多能看见大片森林的土地,因此中东地区的山丘高坡基本上都是光秃秃一片,没有国内和热带遍布森林的地貌,一到晚上就起风,气温迅速下降,给人以无限凄凉的感觉。

入夜后,达马格的夜灯尽收眼底,因为建筑较高的缘故,达马格的城堡、王宫、清真寺、官僚机构散发的灯光格外显眼,城墙一圈可见连片错落火光。

“果然是个坚固的要塞,若是强攻此处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

“郡王为何会这般想?”楚砚杰问。

“楚将军就没想过日后打到这里?”

“还真没有!”楚砚杰连连摇头,显然是没考虑过。

一方面是距离太远,楚砚杰的思维认知只停留在局域,还没有上升到全球思维。

二是给乌兹曼的火器给镇住了,觉得有困难,所以没考虑有朝一日要和乌兹曼发生军事冲突,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没有考虑过。

其三就是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来,主观思维僵化,他并不明白和平的本质是需要武力来维护,所以就更不明白和平时期就要做好情报收集和刺探工作。

而沈云卿很清楚,乌兹曼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乌兹曼现在的经济情况只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贵金属的大量回流和产出带来了剧烈通胀。

同时乌兹曼又有非常先进的火器,军事上具备了压倒性,经济上具备了危机,政治上处于相对稳定和内部团结,但如果经济危机爆发,国家就会动荡,因此乌兹曼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寻找机会发动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因此岐帝国和乌兹曼早晚有一战,这次的出使只是用岐帝国的生产力,缓解了乌兹曼统治阶层的通胀,让两国之间的矛盾延后爆发,并不能解决乌兹曼国内的问题,所以战争在所难免。

既然战争无法避免,就必须提前做好战争的准备。

翌日清晨,塞耶特出人意料的率人来到使团,一脸殷勤和谄媚:

“多日不见,王爷别来无恙。”

“贵国款待周到,一路都很顺利。塞耶特大使此来,应该不会让本王空手入城吧。”

听到这里,塞耶特脸色嘎然一僵,但又很快掩饰去脸上的失态。

沈云卿的言外之意,如果乌兹曼没有安排隆重的仪式欢迎自己,他就只带随从进城,把货物留在城外。你们不给我脸,我也不给你们台阶下。

“呵呵,王爷请放心,贵国的威名远播世界,陛下绝不会怠慢王爷。我王将在城外亲自迎接贵国使团,还请王爷尽快上路吧。”

听到这个消息沈云卿倒是有些意外,他说:

“但本王似乎并没有看见西门有队伍出城,贵国城内如此繁华拥挤,贵国陛下难道能在城内迎接本王?”

“王爷有所不知,按我国的习俗,西门是不能迎接贵宾的。”

沈云卿听着纳闷儿,遂即又问:

“这是为何?”

“因为基督徒在西方。”

“哦……本王明白了。”

由于受到过欧洲联军侵略,赶走基督徒之后,乌兹曼教会修改了相关礼节,禁止在本土面向西面方向接待客人,做礼拜和进食。因为欧洲入侵圣城的方向在西面,欧洲联军也来自西面,所以禁止面向西面做神圣活动。

而岐帝国地处东方,今天的迎接仪式将在东门举行。

沈云卿让人在高丘上盯着,望远镜并没发现西门有什么活动,原来是把欢迎仪式摆在了东门,这就意味着使团还得绕走东门。

不过小伊萨德亲自出迎仍然让人感到意外,首先塞耶特、侯赛因出使,是沈云卿去迎接,并不是女帝,而且按岐帝国的文化传统,皇帝是绝不可能去接待外国使节和领导人的,除非是丧权辱国,帝国统治者点名要你去接待。

其次是小伊萨德完全不必亲自出面接待,可以让其他重臣出面,然后在王宫里召见,这样才合情合理。

其三,当前由于交通、通信不便,一般情况下外国使节当天到,不会当天立即接待,至少要等一天,或者两三天才会接待。

因为外国使团人数众多,随行还有大量货物,需要时间和地方安排,不可能当天到当天就接洽,这不是现代国家元首访问,当天到,下飞机就迎接,立马安排磋商会,然后午餐,继续行程。

当前交通、信息都不便,不可能做到无缝衔接,所以得有一个缓冲时间。

小伊萨德一直不见胡班,却立即安排接见他沈云卿,这个安排显然有更深层次的安排。

与塞耶特谈妥后,沈云卿立刻催促使团上路,抵达西门前,改道南下前往东门。

途径西门还没觉得怎么样,抵达南门时才发现南门修得比西门豪华的多,在此之前其他城市都没这个现象,唯独在达马格特别明显。

待等绕过南门,视野转向北侧,排场着实有些惊人:

“怪怪,这排场不小啊郡王。”楚砚杰吃惊道。

“嗯,得有一万多人,而且看样子文武百官、勋贵长老与宗教教长都到了。传令各军,检查枪弹,子弹全部退膛,不要发生走走火意外,注意军纪仪表,不要给朝廷和陛下丢脸。”

“是。”

小伊萨德出人意料拿出这么大排场迎接使团,这让沈云卿感到不同寻常,与之前塞耶特传递给岐帝国的不友好信号截然相反,反倒显得岐帝国小鸡肚肠。

使团迅速调整了队伍,禁军全部下马调整在前,枪扛肩上退出子弹,海陆师军卒在后牵马和骆驼,以整齐列队继续行径,待等距离东门一里低时,沈云卿率关歆岳、胡班与卫队走在使团最前,以便于接下来的交涉活动。

距离拉近至一百五十步时,总务大臣阿齐兹率马队相向而来,塞耶特骑在马上与沈云卿道:

“天朝王爷,这位是我国的总务大臣大人。”

“哦,是嘛。胡班,此人可是太宰大人。”

“回郡王,来人正是乌兹曼总务大臣阿齐兹。”胡班一眼认出来人是总务大臣阿齐兹。

“年纪有些大。”

“太宰阿齐兹年事并不高,今年才五十有三,只是看起来有些老迈。”

“嗯,是这个道理。”

当下由于物质条件普遍较差,人的寿命相对较短,所以三十岁的农民看起来像四十岁出头。

总务大臣这个职位是绝对的高官,不应该缺乏物质条件,但是中东人种和白人人种很接近,皮肤和生理比黄种人易衰老,他们的五十岁,看起来至少六十五岁开外。

加之中东这个地方太阳直射强烈,就更加容易加速人体老化。

沈云卿遂即命令使团停止前进,等待阿齐兹过来。

少时片刻,阿齐兹率领马队抵达,目光迅速左右环视,虽然也留意了沈云卿,但阿齐兹从来没有接触过岐帝国统治阶层,对岐帝国官僚勋贵的着装并不了解。

同时乌兹曼官僚和贵族着装并没有统一的制度,如王爵能穿什么礼服,公爵、侯爵穿什么,官员几品穿什么,打什么纹饰的补子等等等,都没有。

乌兹曼人着装都是看面料,和帽子面料和帽子上的帽徽。

乌兹曼人着装通常以白色、绿色、蓝色、米黄色为外套、面巾、帽子的主色。

面料一般为棉布或者羊毛织品,棉布和羊毛制品越粗,说明经济条件和地位越低。地位越高,经济条件越好,面料就越精细,料子就越好。

乌兹曼人通常不喜欢把丝绸穿在身外,而是贴身内衬穿戴丝织品,虽然对内衬颜色没有明确要求,但乌兹曼人自己穿戴的丝织品面料,大都选择蓝色、绿色、大黄、白色,而转手卖给欧洲的丝织品什么颜色都有。

乌兹曼贵族、官员头上的头巾帽,是区别他们社会地位的明显标志,帽子越大,地位越高,帽子上的宗教帽徽越精致,材质越高级,地位越高。

总务大臣相当于宰相级别的高官,着装明显不同于身边的其他官吏和随从,所以一眼就能看出。

但是沈云卿的穿着和随行人员,除了岐军之外,外人乍看很难区别。

沈云卿穿的是郡王礼服,头戴玉冠,身边其他随行官吏穿的也是官袍,乍看之下都是丝绸制品,乌兹曼人根本无法通过面料的好坏区分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同时他们对中原文化也不了解,无法通过纹饰区分地位。

沈云卿和其他官吏穿着最大的特征区别就在于,沈云卿穿的是缎织品,绣的是三爪银丝青龙,其他官吏都是绸织品,缎和绸虽然都是丝织品,但是生产工艺完全不同。

乌兹曼人对此几乎没有太多认知,而且岐帝国出口的缎、锦微乎其微,因为产量太低,工时太长,价格是上等绸的十倍以上,对外出口的主要是绸、绢、帛,锦缎几乎非常少。

同时乌兹曼人对中原文化图腾没什么认知,误认为沈云卿和其他官员身上的补子、纹饰都一样。

但阿齐兹认识胡班,遂即投去目光询问到:

“胡大人,敢问这里哪位是你们的王爷。”

“本官身边这位便是。”

胡班示意身边骑在马上的沈云卿,阿齐兹再次投去目光打量,遂即将双手叉在胸前表示敬意:

“敝人本国总务大臣,非常荣幸迎来天朝使者。”

“本王也很荣幸出使贵国,为两国百姓带来和睦与繁荣。”沈云卿抬手还礼表示谢意。

虽然各说各话,各行各的礼,但是表达的内容不会因为风俗的不同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