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63

第63章 刘过:怀才不遇空遗恨

刘过是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收复中原而不被采纳,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

南宋是我国诗词文化鼎盛的时代,好酒的文人亦是不乏其数。刘过落拓一生,在文坛上留下了不少酒意甚浓的故事。

狂生拜稼轩

相传辛弃疾在浙东任职的时候,流落此地的刘过欲前去拜见,辛公对此不予理会。刘过无奈,只得求助于辛弃疾的朋友出谋划策。受辛弃疾友人点拨,待到府幕举行公宴之时,刘过按计行事,在府门前大声喧哗。果然,辛弃疾闻门外人声嘈杂,忙问其故。守门人告之刘过求见,辛弃疾听后十分生气,认为此人粗俗无礼。“刘过为人豪爽,又善于作诗,不妨让他进来试试。”此时辛弃疾的一位朋友从旁劝道。辛弃疾半信半疑,微微点头应允。刘过进得府中,拱手向辛弃疾作揖礼拜。辛弃疾问道:“你赋诗如何?”刘过点头称是。恰逢席间刚上了一道羊腰肾羹的菜,辛弃疾指着这道菜令刘过以此赋诗。刘过却说道:“天甚冷,先讨杯酒喝。”因举杯手颤,刘过不慎撒酒弄湿胸襟,于是就用“流”字为韵。他即席吟道:

拔毫己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辛弃疾听后一惊,惊为天人,遂请他入席并坐,命人奉上羊肾羹让他尝鲜,待其如上宾。刘过自从这次乞酒赋诗之后,便与辛弃疾结为知己。

终生知交

两人自此常相往来,闲时饮酒赋诗,切磋学问。一次,辛弃疾派人请滞留杭州的刘过前来交谈,不料刘过因事不得脱身,来人带回刘过所填《沁园春》一首,词中委婉地说明滞留原因:

须睛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他在词中借酒论之,自言被古人白居易、林逋和苏轼留住,暂时未得脱身。辛弃疾得《沁园春》后大喜,待刘过相邀而至,二人饮酒长达月余。此间,辛弃疾常拿钱接济落魄的刘过,刘过每以钱换酒,不多时便钱财消耗殆尽。

临别时刻,刘过得知母亲生病,此时自己又分文不存,难以成行。辛、刘二人微服前往酒家畅饮,适逢辛弃疾的一个下官在此饮酒大设排场、恣意挥霍、勒索酒家。见二人入内,这位不识辛弃疾的官员居然令下人将辛、刘二人轰了出去,辛、刘二人相顾大笑而归。辛弃疾随后命人查这名官员,要没收他的家财并将其流放。这名官员赶紧四处求情,并亲自拿上五千绢为刘过的母亲祝寿,恳请刘过在辛公面前说情。

刘过临行那天,辛弃疾为刘过备船相送,并把得来的万缗放于船中。他对刘过说:“有钱在身,你此去不要再为母病担忧了。”刘、辛二人交情很深,后来辛弃疾前往镇江任职,刘过时常前去探望。

刘过本是性情豪爽之人,常酒后吐狂言,“自放于礼法之外”,亦因此久陷贫困之境地,常有灾祸加身。在其文《建康狱中上吴居文》中,曾记述他被诬入狱的惨痛经历。

延伸阅读

刘过给张浚题挽联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曾经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倚重,位极人臣。但他志大才疏,两次北伐都未成功,刘过在辛弃疾公宴之后,趁着醉意,在纸上挥笔疾书一绝: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