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央书记处来的电报给张学良看了以后,张学良通知设计委员会讨论放蒋问题,同时要******对《兵谏宣言》的八项救国主张表示个明确的态度,以便尽快恢复他的自由。******见张学良要求心切,认为张学良已经陷于骑虎难下的困境,要急于下台阶,于是端着架子躺着装腰痛,爱答不理地说道:“你们的要求,这个么,既然都符合总理的遗教,我还能不接受,还要什么明确的态度?”
宋美龄在一旁帮腔道:“他在这里不论怎样明确地表示,何敬之在南京就是不听这一套,这不是白叫他丢人现眼?”
张学良心直口快地说道:“何敬之听不听是另一回事,委员长离开西安前应当表示个明确的态度,我好对杨主任、对部下,也对西安各方面说话呀!”
宋美龄回南京心切,转身劝******道:“是啊,你也得表示表示,让汉卿好应付杨主任、应付部下啊!人家好容易扣住你啦,不捞点儿啥谁肯呢?”
张学良听着宋美龄话里“刮风带刀子——有刺”,立刻严肃地声明道:“杨主任、西北军民,以及我的部下,要求的只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国,并不想趁这机会捞点啥!”
宋美龄又赶快顺风转舵,说道:“对,对,‘抗日救国’,我的脑筋太笨,跟不上新潮流!”她又转身恳求似的对******说道:“我说,亲爱的,你就表示个态度,有什么关系呢?”
******躺着回答道:“我不是已经明确表示过了吗?他们的要求,既然都符合总理的遗教,我回到南京一定实现。我向来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张学良插话道:“委员长最好写个手谕,或者对西北军民、对全国军民做一次演讲吧!”
******倚着枕头摇摇头道:“不必,我以人格作保证就行啦,不需要那种繁文缛节!”
宋美龄又帮腔道:“是啊,你不是常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嘛!”
张学良感到为难地沉默一下,又说明道:“我不需要,可是广大的西北军民……”
宋美龄故意冷笑笑说道:“汉卿,‘军民’呀,‘民众’呀,你也学会这一套啦。可是你也知道委员长的脾气,说一不二,什么事都是先办了再说,从来不肯事前开一些不兑现的支票!”
张学良忍耐不住了,把身子一挺说道:“兑现不兑现,那是以后的事。目前,委员长要是不表示个明确的态度,我不好办事,我不能取信于人!”
张学良说完,转身就往外走。******躺在床上装病,实际上非常细心地在用眼角观察张学良的一举一动,后来见张学良的态度突然坚决起来,就赶快软下来说道:“那你就跟美龄和子文商量去吧,商量好了跟我说说就行啦。”
宋美龄也趁机表白道:“汉卿反对日本的事,我不用你们兵谏就赞成!等一等,我叫子文来!”
宋美龄转身出去叫来了宋子文,说道:“子文,汉卿愿意委员长尽早回南京,可是有人不赞成。他一个人做主有难处,要求委员长表示个明确的态度,他好向大家说话。你们俩以前好得无话不说,如今委员长遇到难处,又有病,说话不方便,叫你替他跟汉卿商量着办一办。”
宋子文会意,连忙答应道:“好,好,汉卿是自己人,这点儿小事好办!”
宋美龄无孔不入,趁机挑拨道:“汉卿自然是自己人啦,可惜目前他自己也当不了家!”
张学良中了圈套,不服气地说道:“啥做不了主?发动兵谏就是我做的主!”
宋美龄拧身子撇嘴,说道:“那一会儿是那一会儿,这会儿是这会儿!”
宋子文怕刺激过头,插嘴问道:“就在这儿谈吗?”
宋美龄又向宋子文使眼色,说道:“委员长受刺激太大啦,听见别人谈话就头疼,你们还是到汉卿那里谈去吧,这点儿小事有汉卿还不好办吗?”
张学良也同意地说道:“好,到我那里谈去!”
******住的高桂滋公馆距离张学良公馆,不过是一箭之地,而且沿途有警戒。两人步行到了张学良住的西大楼会客厅。坐定之后,张学良开诚布公地说道:“南京的情况,何应钦的野心,美龄亲自来一说,委员长也都相信了,还不肯表示个明确的态度,我要是西安的学生,我要是西北军民,也不赞成马马虎虎地就允许委员长回南京呀!”
宋子文假装糊涂地问道:“他们究竟还要什么呢?”
“要委员长表示个明确的态度!对于我们提出的八项救国主张,究竟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明确地表示个态度!”
“委员长不是说过多少次了吗;既然都符合总理遗教,他一概接受,还有什么可说的?”
“用啥证明他一概接受?”
“委员长一向说了算!”
“我相信,别人能都相信吗?”
“这次事变是你做主干的,造成新的大规模内战亡了国,那责任可由你负,他们相信不相信,有什么相干?”
“那不行,以后我还要带着大家跟日本决一死战呢,今天失信于人不行!”
宋子文一听蒙混不过去,沉默一下问道:“那么,你说怎么办呢?”
张学良也考虑会儿回答道:“事到如今,只是口头上笼统地说个接受还不行,必须研究一些具体条件!”
“还有什么具体条件?”
“三方面开会研究一下再说。”
“啊,三方面还要开会!”宋子文也有点着慌了,连连请求道,“汉卿,你就说了算吧,可别再开会啦!”
“不开会不行,要来个《三堂会审》!”
“啊,《三堂会审》?”宋子文担心地看看张学良,却又以嘲解嘲地说道:“那我就代替委员长当苏三,你可得当王公子呀!好,你当苏三,我当王景隆!”
“什么时候开呢?可越快越好呀!”
“我们商量定了立刻通知你。”
宋子文走后,张学良立刻给杨虎城打电话,兴奋地说道:“行啦,委员长答应表示个明确的态度,叫子文全权代替他谈判条件!”
杨虎城也兴奋地连连说道:“好!好!什么时候谈判呢?”
“我看宜速不宜迟,明天上午好不好?”
“好,在啥地方?”
“就在我的客厅里吧,也省得周先生跑路。”
“好!”
******接到张学良的电话约定开会时间,以为他与******的谈判取得进展,立刻到张学良处商议与宋子文会谈时要提出的条件。到时,张学良非常乐观地说道:“委员长叫子文当全权代表跟咱们谈判,子文是我的莫逆,这可更好说啦!”
******笑笑说道:“好,这样和平解决就可以顺利进行啦。形势有些新的变化,为了跟子文先生谈判时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咱们三方面是否首先拟个草案呢?”
张学良完全赞成地说:“那更好。这样就容易快点达成协议。草案就以我们提的八项救国主张和你们电报上举的和平条件为基础,归纳成几条好啦。”
******点点头,回答道:“对,归纳成几条。简单些,尽可能地使蒋先生容易接受。”
张学良踌躇满志地加重语气说道: “要叫他即使不大愿意接受,也说不出口来!”
“哈哈!……”二人默契地大笑了起来。
张学良又爽快地说道:“虎城想得更周到,你再找他谈谈去!”
“好!好!马上去。”
******告辞张学良,立刻乘汽车到了九府街杨虎城的公馆。杨虎城正在考虑在谈判桌上应当坚持的条件,听******转述了张学良的意见,高兴地说道:“周先生是高手,就请替三方面起个草吧!”
******道:“好,我先起个草,尔后大家再逐条研究。”
******一路来就考虑这个问题,立刻综合张、杨八项条件和****中央书记处电示,拟出了个草案。
******把草案拿给杨虎城看,杨虎城看后频频点头说道:“好!好!蒋委员长只要接受这些条件,兵谏就算取得胜利。我心里的千斤石头也就落了地。”
******浓眉一挑,看看杨虎城,冷静地说道:“蒋委员长如果肯接受这些条件,那是太理想了。不过,要具体实现,仍需大家努力!”
杨虎城背诵孙中山的遗嘱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接着说道:“实现不实现,那是以后的事。目前他只要接受这些要求,我们就好向西北军民、向全国军民交代。”
******与杨虎城谈得非常融洽。******回到金家巷,又把拟出的条件交给张学良看。张学良略略一看就说道:“好!明天上午叫子文过来,就在这楼上谈。谈完了,赶快结束这档子事吧,压得我实在出不来了!”
******感到张学良对这件事有点儿过分乐观,冷静地叮咛道:“晚上见到蒋先生,应该把这些要求先透一透,打通他的思想,明天就更容易达成协议。”
张学良漫不经心的答应道:“好!好!……”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在西安东城门里金家巷张学良公馆西楼会客厅内,张学良代表东北军,杨虎城代表十七路军,******代表红军,与******的全权代表宋子文举行会谈。张学良指定秘书应德田当记录。
三方面的代表都准时到了,只有宋子文迟到。相互握手时十分亲切,分开坐下后却异常严肃。张学良把三方面事先商定的要求提出来时,宋子文满口答应说“好办,一切都好办!”但是在具体讨论条文时,他在字眼上抠得非常仔细,企图使每一条文都有很大伸缩性,怎样解释都可以。双方争执很尖锐,最后达成了下列协议:(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杨虎城最后提出这些达成协议的条件如何保证具体实现问题时,宋子文成竹在胸,立刻对答如流地说道:“委员长回到南京,立刻实现,不成问题。”
杨虎城看看******。******明白杨虎城的担心,说道:“我们今天达成协议的这些内容,什么时间跟蒋先生当面谈谈,发表个政治文件式的新闻呢?”
张学良认为已经万事大吉,乐观地回答道:“委员长既然叫子文全权代表他跟我们谈判,就仍然由子文向委员长谈一谈就妥啦。”
宋子文怕节外生枝,连忙点了点头。
谈判就这样结束了。
在三方面与宋子文谈判的同时,设计委员会也在召集会议讨论。会议上争论得异常激烈,临散会时听说三方面跟******的全权代表宋子文谈判达成了协议,立刻进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欢呼声和掌声静下来以后,委员们对于******的人格仍然不放心,都主张必须具备一定的保证条件才能放蒋回南京。保证条件议论了半霎,最后归纳为三条:一、******离西安前,必须把潼关以内的中央军先撤出潼关,以免威胁西安;二、******离西安前,必须先释放上海爱国“七君子”,以取信于全国人民;三、谈判已经达成协议的条款,必须由******亲笔签字,公诸报端,以保证他不致反复。
设计委员会的召集人高崇民,二十四日下午分别向张、杨做了口头报告。杨虎城完全同意三项保证条件。张学良听了笑笑说道:“何应钦在南京早不听委员长的话啦,前两条不用提。第三条,我请委员长签个字就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