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向这个世界发出我的攻击性——我的愿望时,你们呼应了我。当你们决定阅读本书的时候,内心也正是有一个愿望,即想跟内心的攻击性发生连接。最重要的是,你已经在以实际行动展开生命力了。
我们说攻击性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动力,你必须主动有“我想要”这样的概念,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当你想向这个世界表达你的意见想法、你的意志、你的感受时,你是在尝试表达内在的攻击性。从这一点上讲,攻击性无所不在。
我也不断看到大家对“攻击性”这个主题的看法,你的声音,正是内在攻击性的表达和呈现。同时,因为你的表达,我感觉到了你与我的互动,攻击性就这样流动起来了。当你愿意真实地面对自己时,无论你在表达什么,都能让人感觉到你内心的热情和期待。
我所见证的个案,给我提供了极其特别的视角,使我看到了早年养育的失误给一个生命带来的伤害与帮助。同时,我在做修复的工作,咨询工作中的理解和接纳,相当于“子宫”。在我的来访者中,有很多人的内心发展有待完善,有的人内心甚至是有缺陷的。我们并不能回到小时候重新成长,那我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修复。所幸,我看到了很多攻击性被转化为创造力的真实案例,这让我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有一些人会从这里面获益,找到一些共鸣。
我有自己的考虑,我也相信,每个人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都是存在的,都是很珍贵的。于我而言,这些觉察和反思带给我更多的变化和成长。
每个人的期待是不同的,现实反馈过去的差别也是不同的。当这个世界正好满足了你的期待,就像是婴儿体验到的那种“我想要,你就到”的全能感被完美地实现时,你便会感觉满足、舒服。但是,当这个世界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时,你便可能以其他的方式应对挫败感。
婴儿的应对方式并不成熟,他们直接进入分裂的好与坏。这两个维度,好的部分容易理解,坏的部分——没有被满足的部分,会成为一种影响整体感的威胁,婴儿会以攻击性的方式来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性通常带有破坏性。但是,破坏性是可以被转化的,当攻击性背后的渴望被看见时,转化就会发生——破坏性会变成创造性。看见就是转化攻击性的灵丹妙药。
有一位朋友这样说:“真实之美在于与真实的自己连接,真实地表达自己,从而减弱攻击性,缓解冲突,维护关系。是这样吗?而提倡攻击性,是因为有攻击性才有生命力、才有魅力?”
攻击性从来不会减弱。真实地表达自己,减弱的不是攻击性,而是攻击性行为。过分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情感的结果是那些东西并没有消失,反而积累了起来,就像是越吹越大的气球。而这个“气球”爆炸时的威力很有可能会伤害一段关系。
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过度压抑,攻击性才不会产生破坏力。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时,攻击性更可能朝着创造性的方向前进。你的表达不会含有那么多敌意,甚至几乎没有敌意,而是带着深深的理解。
有的朋友会对我的表达失望。如果我“看不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很有可能会认为他们在挑剔我,甚至在指责我、打压我。我最初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些不舒服的。毕竟人都喜欢美好的感觉,有自恋的需要。但当我跟这些感觉待在一起的时候,我能够体会到那种失望感了。我渐渐地理解了它,也接纳了我心里浮现的小小挫败感。当这些感觉慢慢流过的时候,我开始看到,这些表达带着很多诚意。而通过这些诚意,我看到了美好的愿望。
于是,我相信这些表达并不是要夺走我的意志,而是要给我反馈,使我变得更好。我也很清楚自己的状态,我并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我只是做自己,不断地成长。这样一来,我就没有感觉到被攻击,而是觉得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谈到生命力的时候,攻击性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有了这种动力的推动,生命力才会呈现生机勃勃的样子。我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更多的时候是鼓励被压抑的人,因为过度压抑会导致破坏。我希望更多的表达、更多的展开能够减少这种破坏性。一些攻击性特别强的人需要学习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和行为。
有的朋友说:“我是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我有情绪了,我会表达出来,不会忍气吞声,有时候激烈的言语就伤害了对方。但事后我又常能看见自己的情绪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并且道歉,这使对方对我又爱又恨,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关系。我要如何平衡攻击性呢?”
平衡是我在这本书里要传递的一个核心理念。过度压抑和过度放任攻击性都是对自己的伤害,都是对关系的破坏。
如何平衡呢?你要穿越黑暗沼泽,走向黎明,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可以说,我们学习的每一课,我们对自己的每一次觉知、对困难的每一次面对,都是在穿越黑暗。我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现实反馈中确认自己的位置,移动自己的位置,直到慢慢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没有捷径,需要勇气、智慧、时间。
路途虽远,相信一切值得,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