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114

第114章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

此词写别情,上片用画笔写景,景中含情;下片用诗笔写情,情中有景。

篇首二句描画背景,交待故事发生时的情状:时间是在春天破晓时分,夜雾渐消,山的姿影变得明晰起来,天已微明,万里芬穹只剩下不多几颗小星。三、四句镜头移近,在春山、淡天的背景上映出一对恋人,西下的残月就象映在脸边,涟涟的别泪,在这清幽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晶莹。

换头“语已多”,一语托住上片。夜来互诉衷肠,临别彼此关照,互道珍重,一切都尽在这三字之中。接着的“情未了”宕作荡开之笔。话已说得很多,却还远远没有把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反跃出“回首犹重道”的下文。这几句将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深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之广为传诵,一定程度上是得力于“语已多”三句一步三回头的绘形绘色的刻画的。

“记得”二句在修辞上有所独创,简短十个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用“罗裙”代表人,是借代,从“记得绿罗裙”过渡到“处处怜芳草”,是联想,又是移情。同时,虽是从女子口中说出,却是从男子一方想入,多了一层曲折,平添了一种情味。因此,比喻虽旧,却能化旧为新,于新切之外,又见新颖。本句中的“芳草”,遥应篇首的“春”字,可见“芳草”的比喻,既从眼前的罗裙起兴,又切合时令的特点,在结构上还有融首尾为一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