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170

第170章 水龙吟

晁补子

次韵林圣予惜春

间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赏析]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

词的开头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首句嗟叹春去之速的,接着又从花被风雨摧残,加足惜春笔墨,此词也写风雨春归,但写到花的地方,又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在“小园低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从垂柳经春益茂,作者引申出一番道理:“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长远看,是“春常不老”,这是第一点。人因春去而愁“春老”,只是人们自己在那里多愁善感罢了。

但作者不是一开始就对“匆匆春又归去”的问题有如是通俗的见解的。他也曾如常人一样,愁春、惜春过。下片开头,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的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春瘦”的局面。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词到此才大步进入主题。“世上功名”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两方面,在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政治上的和人生的青春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那种”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