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246

第246章 昭君怨

郑域

梅花

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赏析]

此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饶佳趣。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自然浑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句末加“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雅逸,而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气息。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构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他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性又高出一层。

此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