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诸如此类的条文,一方面相当质朴,一方面又极为详尽周到,一点也看不出草莽的样子。
法律要制定到这个程度,才能让人有法可依,且不至于给执法者留下太多可玩猫腻的弹性空间。
西夏人的思维方式,就这样既单纯又明确。
最后再说说把北宋给灭了的金国。这个国家,是女真族建立的,受宋朝、辽国的影响很大,转型也是滴溜溜地快。他们使用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和纸币三种。
他们的铜钱也是不够用,后来宋朝向金国称侄,每年奉献大量白银,金国就顺水推舟用开了银子。
金国建国初期的40年间,根本就没铸钱币,只用辽、宋的旧钱。而它扶植的一个短命傀儡政权——伪齐,反倒既铸了钱币,又发行了纸币。
金国是较晚才开始发行纸币的,叫做“交钞”,比宋朝的交子要稳定一些,7年才更换一次。它在货币方面的政策,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以赫赫武功著称的国家,在货币史上也有巅峰之举——创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
金国末年时,和蒙古开战,为了赏赐军士就狂印钞票,共印了84大车,运往前线。
印钞票就像印宣传单似的,那还能值钱吗!交钞从此一路狂贬,商人都拒绝接受。
为了稳定交钞的价值,金国的高层领导没少想办法,比如禁止铜钱流通,对市场贸易、发薪水、纳税等都限令用钞。
但是,就算政府推动也没什么效果,交钞最后贬到了每贯只值一文,相当于原价值的千分之一。老百姓都说,这叫钞票“坐化”——没看出有什么动静,就死了!
后来政府又连续发行大钱和“大票”,企图挽救币值,都挡不住交钞一泻千里。民间干脆不管你那套,全都以银论价。
若以金国发行的五种纸币依次推算,这个国家的最后20年里,物价上涨了有200亿倍还多,为史上闻所未闻!
废纸也比它的纸币值钱啊!金国灭亡的时候很狼狈,在货币史上,也留下了这么个恶名。
在信贷方面,金国原来没有官办的质库,而民间的典当铺又捞钱太狠,或利息高达5至7分,或以利为本、放驴打滚的债。后来,比较英明的金世宗看不过去,决定成立官办质库,只取一分利,基本等于公益事业,收来的利息作为给官员的补助。
这种官办质库,叫做“流泉务”,最兴盛时,金国各地约有30多所。
金国开国时有一条国家法律,是坚决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但相当不人道。该法规定:凡是欠债(无论公私)还不起的,本人或家属要充当奴婢以偿债。
因债务而卖身为奴,这是非常原始的法律。几十年后,有的地方有所松动,由官府出钱把这些“钱奴”们都赎了出来,放归了家乡。
但是金国的皇帝,也有很怜惜百姓的。
那位金世宗,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也是有名的“改革家皇帝”。他心肠比较软,上台之后,宋、金两国30年没交战。他也下过命令,凡是因受辽国劫掠、或因饥荒而卖妻卖儿的,都由官府出钱赎回。
这事情,咱们细想想应该很震撼!
金国是北方强国,把大宋欺负得够戗,我们一般所接受的文化熏陶,都认为金国的形象不大仁慈。但历史就是历史,铁马金戈的金国皇帝,也有爱民的事例。
俄罗斯的农民有一句谚语:“一切都会逝去,唯有真理留下。”
说得太对了!
金国的一位统治者,就因为做了这么一点点好事,史书上就留下了一个正面印记。
古代的许多坏人之所以不大敢肆无忌惮,怕的就是历史的结论!
元朝官员的腐败可不是一般的真理简单到连小学生都懂
读我的这篇草根货币史读到现在,相信大家对钱,都读出一点感情来了。钱这东西,是很好,很可爱——要不是它带来的烦恼那么多的话。
一般来说,钱带给我们来的烦恼,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爱她,她不爱我”,弄不到钱,手上一分钱的余钱都没有。
也许有的读者,个人账户上的存款从来就没超过3000元,不仅是“月光族”,还可能是“啃老族”。
所谓赤贫者,就是这种。
其实这个状态并不可怕,毕竟还没有到要饿死的程度,只是没有存款而已。该吃的能吃上,该喝的能喝上,只要不想吃天鹅肉、不得大病,是不会有太大痛苦的。
另一种烦恼比较讨厌,就是手里有那么一点点钱,以万为单位吧,但是不多。一部车,勉强能买下;一套房,或许就买不下来。
账号上数字的后面,排着几个“0”,像是在哭,也像在笑,更像是在干瞪眼!
环顾四周,真正的富人正在挥金如土——高尔夫已经不算啥了,马术俱乐部也不稀奇,弄个私人游艇啥的,不过是刚起步。
可是我们……把这几个钱攥出了汗,也不知该干什么好!
放进银行存“死期”吧,只要报纸上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涨,就等于说我的钱在缩水。
拼死拼活赚那么一点钱,让它发汗似的蒸发掉,于心不甘哪!
可是投资呢,就更加茫然——投什么好?买房、炒股、买基金、做小本生意?不论哪个领域都有“雷”!
朋友们大概都希望我能给参谋一下:
——这点钱,干些什么才好?
也许已经有朋友感到困惑了:怎么你一会儿说“傻瓜才存钱”,一会儿说“钱还是攥在手里踏实”?
究竟哪个是真理?
这世界没有真理。
元朝官员的腐败可不是一般的我要是能给出具体答案来,就是先知者了,大概也就没工夫在这儿瞎侃了。
真理不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技巧,不是猜谜,它只是一种原则。
《孙子兵法》有“谋攻”一篇。这里我只能给你“谋”,至于你往哪儿攻,怎么攻?那是你的事。
我要给你的“谋”,是凯恩斯先生的三张牌。
非常简单,非常清晰,非常实用。
56张扑克牌你都能玩好,这三张牌你要是玩不好,就别埋怨什么游戏规则不公平。
各位,看好了——
第一张,是“购物”;
第二张,是“谨慎”;
第三张,是“投机”。
如果你手里有了一点钱,就等于有了这三张牌,什么时候出什么牌,要看情况。
简单地说,如果是情况一:股市大涨、房市大涨的时候,你就出“投机”牌(包括炒房)。说“投资”,那是雅皮士们遮羞用的——白来的钱为什么不赚?
如果是情况二:股市涨得有点离谱、街谈巷议、甚至你身边对经济最迟钝的人都在说买股、买基金能发财的时候,也就是逆转将至之时,你就出第二张牌“谨慎”。
不要动了,能收回的收回,能出手的出手,看看红绿灯再说。
至于股市、房市暴跌的时候,那就不用说了,傻瓜也知道要谨慎。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以为明天就差不多跌到了底,不要梦想“抄底”,不要做逆势增持的傻事——那不是跟赌博差不多?
要看到它明明白白“雄起”了再说。少赚一点,总比被套住好啊!
要是股市熊了,市场淡了,热闹也不知“何日君再来”了,好像是谷底——但走势不明,也还是这张牌,不急。
货币贬值是个沙漏,而一旦买错了股票之类,那就是桶掉了底!
两害相权,我们还是把钞票攥紧一点的好。
如果是情况三:股市不熊也不牛,房市不肥也不瘦,市场出现了长期平稳或缓慢向上,那么好,祝贺你!这是小富们的黄金时代。
这时候,干脆你什么也不要想了,就当自己是癌症晚期,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就把它了结了吧——可以出手买东西了!
——暴涨暴跌都不可能出现的时候,你不买东西还迟疑什么?
(至于做小生意,那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你啥时候做都行,只要选对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