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6189100000060

第60章 谁在那里统治,谁就真正地统治世界 (1)

“中东”一词,大约诞生于17世纪,最初是带有殖民色彩的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是西方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才开始使用的。那时欧洲强国以欧洲为核心向东方扩张,离欧洲比较近的地方如地中海地区,被称为“近东”;离欧洲比较远的,如中国和日本,被称为“远东”。在“远东”与“近东”之间的地带,就是“中东”了。按照这个逻辑,“中东”仅指伊朗和阿富汗,这个“中东”在今天被称为狭义上的中东。

今天的中东,是广义上的中东,是以美国外交政策中所描述的中东为蓝本界定的。它地处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是三大洲的交通枢纽。西边由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东面出波斯湾或红海入印度洋。包括了非洲的埃及和西亚的伊朗、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为74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2亿人口。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这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其石油探明约占全世界的54%。值得玩味的是,美国的“中东”恰恰不包括真正的“中东”阿富汗。

把眼光放在最有用的地方中东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人类进入航海时代,中东的地理位置就开始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占据显要地位。18世纪中叶,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就曾在自己的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位置,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和印度。因为“谁在那里统治,谁就真正统治世界”。

彼得大帝尽管意识到中东的重要,但是最早践行彼得大帝理论的却是法国人。当然,这与中东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因为它地处红海、地中海之滨,前后被印度洋和大西洋包裹,这样的地理特征决定了统治它的民族应该在航海方面是个内行。俄罗斯民族是传统的大陆民族,在航海方面真正走在前头的是欧洲列强。19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国率先在中东地区立足。法国殖民者在航海方面的确是行家里手,他们取得统治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缩短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和非洲的航线,这就需要连通红海和地中海。根据法国人的计算,一旦在红海和地中海之间建立了水上通道,那么从欧洲出发前往印度洋,就不需要再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航程5500到8000公里。1859年,法国人开始了这项耗资巨大、困难极高的工程。历经10年,法国人最终在红海和地中海之间凿通了一条运河,它就是今天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北部,北起塞得港,南抵苏伊士城陶菲克港,全长162.2公里。它沟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是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苏伊士运河虽然位于埃及境内,但是它的管理权和经营权都归法国殖民地所有,埃及人的船进出苏伊士运河,照样得给法国人交钱。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综合国力超越了法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开始与英国产生交集。1882年,英国派兵侵占了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5年,英国通过一纸《英埃条约》,获得了在运河区驻军的权力,有8万名英军在运河地区驻扎。不过英法进入埃及都是为利益而来,不会因为殖民地的问题而兵戈相见,他们懂得妥协与合作的艺术。在英国取得了埃及的控制权后,伦敦和巴黎达成一致,由英、法两国的垄断资本继续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带动了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洋运输也跟着活跃起来,运河变得日趋重要。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活跃,光是运河的营运收入每年就有1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遭到了严重的削弱。与之相伴的,是美国的崛起。二战结束后,美国取得了在中东部分地区的石油控制权,到1956年,美国已经掌握了中东石油产量的65%,美国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被引到中东来。艾森豪威尔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时曾经表示:“从我第一任总统任期的最后几个月开始到此后几年中,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像中东那样,得到我和我的同事们如此经常的密切关注。”

美国关注在中东的利益,它当然就要关注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这意味着美国将和英国、法国产生共同的利益交集。而这个时候,伴随着全球殖民地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关注苏伊士运河的,除了美国、英国、法国之外,还有另外一双眼睛,它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埃及。

1936年5月,年仅16岁的法鲁克继承王位,他就是埃及历史上的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一世。在继承王位的同时,法鲁克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1.6亿美元的家产、200辆汽车和7.5万英亩的土地。法鲁克兴趣广泛,唯独对治理国家兴趣索然。他是个美食家,一顿饭可以吃40只鹌鹑,喝30瓶啤酒;他喜欢把各种女人弄到自己的床上,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把她们抛弃。在珠宝店偶然碰到一个16岁的女孩后,法鲁克国王使出全身的解数追求她,最后以2万多颗钻石为代价,让这个没有教养的乡下女人取代了他那位知书达理的王后陛下。不仅如此,法鲁克还酷爱偷盗,他对偷盗技术的钻研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为了提高偷盗技艺,他跑到监狱里向一位盗窃犯求教。后来,法鲁克国王成功地盗窃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怀表。在英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下,又不得不归还给丘吉尔。

1952年,法鲁克国王的荒唐生活终于走到了尽头。7月23日,陆军中校贾马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带领89名对他无比忠诚的军官毫无预警地包围了王宫,绵延两千多年的埃及封建帝制走到了尽头。三天后,法鲁克国王签署了退位诏书。作为条件,法鲁克一世要求纳赛尔允许他继续乘坐皇家游艇游览希腊和意大利。

1953年6月18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在开罗宣布成立,把法鲁克一世赶下台的纳塞尔中校出任政府总理。有名无实的总统,则由纳赛尔的一个战友担任。1956年6月23日,埃及举行了大选,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纳赛尔当选为总统,理论上他是第二任总统。

纳赛尔是一个邮政官员的后代,言语不多,嘴角总是挂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1948年,纳赛尔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斗中,纳赛尔和他的战友被以色列军队围困,直到交战各方达成停火协议后,纳赛尔才返回埃及。纳赛尔怀有经世济民的雄心壮志,他一上台就渴望埃及人能够自己掌握国家的命运。他竭力想建一座水坝,以便利用尼罗河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埃及的经济建设服务。他同时认为埃及人应该自己管理苏伊士运河——实际上在宣布埃及将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同时,纳赛尔公开了他的理想。

埃及在二战期间保持中立,美国人对埃及并无好感。对于纳赛尔,华盛顿的了解十分有限。但是埃及地处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四大传统文明古国之一,在阿拉伯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根据杜勒斯那套“多米诺骨牌理论”,如果埃及被拉进了西方阵营,那么其他阿拉伯国家也会效仿埃及进入西方阵营,美国就可以用和平的方式不带痕迹地渗透到中东。所以,在纳赛尔宣布准备修建阿斯旺水坝时,美国国务院当即表示支持。1955年12月17日,华盛顿通知开罗说,美国愿意向阿斯旺水坝提供5600万美元的贷款。

纳赛尔接受了美国人的贷款,却无意进入西方阵营——事实上纳赛尔对西方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纳赛尔早就看出来了,埃及要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必然不干。到那时开罗要么向伦敦和巴黎投降,要么和英法两国兵戎相见。在纳赛尔看来,美国向埃及提供贷款,动机并不单纯。即使美国没有和英法勾勾搭搭,但只要埃及跟英法翻脸,美国人必然不会站在埃及一边。而考验美国是否真心支持埃及的试金石,就是看美国是不是可以向埃及出售武器,用来对付英国人和法国人。于是,纳赛尔向杜勒斯提出,要购买美国的武器。美国果然拒绝了纳赛尔,理由是购买美国的武器需要用现金支付。这不就是故意刁难纳赛尔吗?如果埃及人有现金,修水坝还要接受美国人的贷款干吗?

华盛顿拒绝把武器卖给埃及,纳赛尔看清楚了美国人的嘴脸,坚定了他和英法武力解决苏伊士运河的决心。纳赛尔转身向另外一个阵营求助,得到了莫斯科的积极响应。苏联总理布尔加宁发表热情洋溢的谈话,支持纳赛尔建设阿斯旺水坝的行动。为了避免让华盛顿抓到口实,莫斯科耍了个把戏,把这单军火生意转给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1955年9月27日,埃及与捷克签订了军火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埃及人不需要支付现金,而只是用棉花就换取了两亿美元的苏联武器。根据英国的情报,这些武器包括“100架飞机,100辆坦克,一定数量的潜水艇”。

苏联武器即将进入中东的消息引起了艾森豪威尔的警觉,他认为这意味着克里姆林宫要插手中东事务,表明 “中东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共产党渗透”。杜勒斯赶紧派助理国务卿艾伦到开罗,要埃及取消这些武器交易,但纳塞尔拒绝了。

纳赛尔从苏联那里取得了武器和支持,自然就会倒向东方阵营。1956年5月,埃及正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宣布与北京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毛泽东主席随即在北京发表谈话,强调支持中东人民的革命事业。6月中旬,苏联外长谢皮洛夫访问了开罗,表示将向埃及提供修建阿斯旺水坝所需的贷款。

埃及向苏联阵营的靠拢让杜勒斯十分恼火,他本想把埃及建设成“中东民主之窗”,从而引发一场向西方阵营靠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孰料纳赛尔向莫斯科靠拢,杜勒斯的计划破产了。7月19日,恼羞成怒的杜勒斯通知埃及说,美国将撤销对埃及5600万美元的贷款。本来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纳赛尔不可能左右逢源,他已经准备主动放弃美国的贷款。但是,情绪冲动的杜勒斯却把撤销贷款的声明公之于众。杜勒斯的冲动吓坏了国务院中东科的职业外交官,他们警告华盛顿说,杜勒斯这么干不仅会把纳赛尔迅速推向莫斯科,而且纳赛尔会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作为对美国和西方的报复。杜勒斯不管那一套,坚持要公开羞辱纳赛尔。

纳赛尔不会那么容易就范的。在收到杜勒斯通知的第6天,即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总统在亚历山大港的群众大会上宣布,埃及将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在这个集会上,纳塞尔还宣布:“我们将不期望美国人的贷款……我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血汗,自己的资金,自己给自己修建水坝。埃及将在没有任何外国压力下建设阿斯旺水坝。”在纳赛尔看来:“苏伊士运河每年都有一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干吗不把运河拿过来,自己赚钱修自己的水坝呢?”至于美国人,纳赛尔认为华盛顿和伦敦、巴黎是一丘之貉,他不在乎美国人的感受。在这个集会上,纳赛尔挖苦说:“我要瞪着美国人说:叫你们都气死吧!”

对杜勒斯而言,纳塞尔的态度实在欺人太甚,然而美国没有多少手段制裁埃及。美国是新兴的强国,在中东没有美国的军队,影响也有限。美国只有钱,但是埃及人不要它的钱,埃及人要把运河收回来,自己赚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船都得经过苏伊士运河,如果埃及人控制了运河,美国非但不能对埃及吆五喝六,说不定还得看埃及的脸色行事。看来,美国要想收拾纳赛尔,只有依靠英国和法国。因为英国和法国已经在这里经营100多年,并且有8万军队驻扎在运河区,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武力对付埃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