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八闽通志
6193400000014

第14章

资圣寺在县东五都。五代梁贞明二年建,宋建隆元年赐今额,元大历六年重修。 灵溪寺在一都。宋大观二年建。 竹林寺唐咸通三年建。 广化寺五代梁乾化间建,国朝成化五年重建。 瑞迹寺五代梁乾化二年建。 小灵鹫寺唐天复二年建。(上四寺在四都。) 大印寺唐咸通三年建。 保福寺五代梁贞明五年建。 荇溪显应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三寺在十都。) 仁丰寺在二十都。五代晋天福二年建。 鞠多寺宋淳化元年建。 金峰寺宋淳化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一都。) 安禅寺唐咸通二年建。 南峰寺宋开宝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二都。) 安仁寺唐大中元年建,元至元二十九年重新。 瑞林寺五代梁龙德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三都。已上一十五寺俱县西。) 报恩寺在一都。唐咸通九年建。 永宁寺唐乾符元年建。 栖云寺唐景福元年建。(上二寺在二都。已上三寺俱在县南。) 天王寺在一都。五代晋天福七年建,国朝成化六年重建。教谕陈震诗:“青山去县无多路,芳草临门只一僧。” 瑞峰寺在三都。唐咸通元年建。 兴福寺梁大同二年建。 金鄁寺唐大中八年建,元大德间重建。寺有盘陀石、露响石、乌马石、潜鳞沼、双石屏、碧水帘、涌金尺、蒙泉井、长老岩、祥云岩,号十奇。(上二寺在四都。) 香林寺在六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林聪诗:“翠拥层峦合,流分曲涧梁。” 中际香积寺俗呼“际峙”,唐乾符五年建,六年赐“香积”额,元大德间重建。旧有插天楼。 双峰寺唐元和十四年建,初号“九仙”,后改今名。 灵山寺唐咸通二年建,国朝天顺八年重建。 资福寺宋景德四年建。 白莲寺宋太平兴国七年建。(上五寺在八都。) 龟山寺唐开成二年建。 安福寺唐咸通二年建。(上二寺在十都。) 甘露寺唐元和十五年建。 广教寺在十一都。唐大中元年建。(上二寺在十一都。) 仙岩寺唐咸通二年建。 小支提寺唐咸通九年建。 布泉寺唐乾符六年建。(上三寺在十二都。) 禅寂寺在十三都。唐咸通五年建。 凤山寺在十四都。唐中和四年建,初名“资福”,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崇胜寺”。中有碧云堂。 太灵鹫寺在十七都。宋太平兴国元年建。 云门寺唐咸通二年建。 瑞龙寺五代周广顺间建。(上二寺在十九都。已上二十二寺俱县北。) 应先寺在县东北五都。宋雍熙二年建。 文提寺在县西北十二都。吴越钱氏建。宋政和间以郡守黄裳之请赐“政和万寿寺”额。(已上四十三寺俱存。) 永福寺在旧金溪里。唐大中十二年建,初名“观音”,咸通四年改为“崇寿”,五代梁开平四年赐今额。 禅林寺在旧霍同里。唐咸通二年建。 同圣寺在旧水际里。五代晋天福四年建。(上三寺见《三山志》,俱废。) 宝花尼寺在六都。唐咸通元年建。 北山尼寺五代周广顺四年建。 宝安尼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二寺在九都。) 太平尼寺在十二都。宋开宝五年建。(已上凡四寺俱存。) 玄禧观一名“怡云堂”。在二十二都。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 鹤林宫在十二都霍童山下。梁大通二年建。世谓之“鹤林洞天”。有桃花洲、午日岩,皆宫之胜概也。 东山宫在七都。宋宝庆初建。 福林宫在五都。宋景定四年建,为景祐真君庙,元泰定二年重建,改今名。鄱阳李辅诗:“雨过石田瑶草长,春深洞府碧桃开。”又云:“点《易》晓分花上露,烹茶时汲石间泉。”(上三宫俱县北。) 三元宫在县西一都。元泰定元年建。 棋峰道院元至元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七年修,司业周质夫为记。鄱阳李辅诗:“瑶台昼静来黄鹤,石室春深长紫芝。” 怡灵堂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上道院并堂俱在县西二十二都。)

福安县

狮峰寺在二十四都。唐景福元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年重修。寺有狮子峰、金鸡石,卧牛石、鹿跑泉、双髻峰、笔架峰、石梯峰、环翠亭、伏虎桥、广化门,号十奇。《三山志》作“西峰”。 资福寺在三十六都。五代唐长兴元年建。(上二寺俱县东。) 栖隐寺在二十三都。唐太中元年建,国朝天顺二年重建。 栖灵寺在五十八都。宋元符二年建。孟充诗:“风收千嶂雨,帘卷满楼山。田种嶕峣上,人行图画间。”(上二寺俱县西。) 龟湖寺在一都,距城半里。元至大四年主簿胡琏建,国朝洪武、正统、成化间俱尝修建。 灵岩寺在二十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十八年增建。(上二寺俱县南。) 宝林寺五代晋天福五年建。 报恩寺宋元符初建,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上二寺在二十五都。) 大凝寺在二十六都。 兴云寺在旧仁风里。(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狮峰寺。) 曹山寺在三十一都。唐景福二年建,国朝成化十五年重新。 保林寺宋乾德四年建,国朝成化间修。 青云寺 白莲寺(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在三十五都。) 仁王寺宋乾德二年建。 云林寺宋乾德五年建。(上二寺在旧秦溪里,俱废。已上六寺国朝洪武间并入资福寺,通上十寺俱县东。) 兴庆寺在二十三都。宋开宝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 罗汉寺在十七都。宋天圣七年建。国朝成化十六年重新。(上二寺俱县西。) 资圣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隐寺。) 双岩寺在县东南旧秦溪里。唐咸通中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云寺。 石门寺在县东。唐咸通五年建,国朝天顺四年重修。 崇仁寺在四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增建。 崇福寺在八都。唐光启三年建。 栖善寺在旧归化西里。唐大中三年建。(上三寺俱县西。)县志作“栖云寺”,恐误。 祥云寺在旧西兴里。宋开宝元年造。 仙圣寺在旧归化东里。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南。) 龙岩寺唐咸通十年建,国朝宣德六年重建。 南峰寺五代晋天福三年建。内有郑佥枢祠,宋知县郑黼立。佥枢,名讳事迹俱无可考,不知何许人也。国朝成化十五年重建。(上二寺在县北二、三都。已上八寺洪武间俱并入龟湖寺。) 龟龄寺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 锁泉寺在十都。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西。) 慈云寺唐大顺二年建。 观音寺宋开宝九年建。(上二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灵岩寺。) 天福西林寺在县东二十七都。宋元符二年建,国朝成化间重修。 五峰寺在县南。宋元符六年建,国朝永乐十年重建。今废。寺宝幢在县西旧西兴里。宋太平兴国元年建。 宝林寺在县东南旧秦溪东里。 禅寂尼寺五代粱乾化四年建。 中峰尼寺(上二寺在县东南旧沿江里。已上四寺见旧志,俱久废。) 北山庵在县北溪东。 接待庵在天堂山之下。元皇庆元年主簿胡琏建。 天堂庵在天堂山之巅。永乐八年建。(上二庵俱在县东南。) 仙岭庵在县西南仙岭上。 观音堂在县治东,旧阴阳学址也。 普光堂在县治北之右。 贞庆观在县东一都。宋淳祐十年知县林子勋建。国朝永乐、正统、成化间屡尝修葺。

丘 墓

昌黎过田横之墓,则取酒以吊,东坡游桓之藏,则鼓琴而歌。夫均一荒墟废垄也,而所感之不同如此,亦惟其人焉耳。古今丘墓之在闽者不可胜计,录其所可吊而黜其所可歌,亦示劝戒之道也。乃志丘墓。

福州府

闽县

闽越王郢冢 许将墓 许应龙墓翁仲石兽犹存。(上三墓在瑞圣里。) 陈诚之墓在易俗里宝月山。 韩准墓在瑞圣里凤丘山。(上五墓俱府城东。)

侯官县

林之奇墓在清泉山。 林子冲墓在清泉山之右。(上二墓在一都。) 张睦墓在十都赤塘山。 杨宏中墓在四都厚山。(已上四墓俱府城西。) 陈孔硕墓 陈墓(上二墓在府城西南九都龙湖村。) 康靖王墓即古麻刺国王也。国朝永乐间入贡,至郡以疾卒,赐谥“康靖”,有司营葬及春秋祭之。 萨琦墓琦,色目人。其国俗葬埋之礼甚阔略,至琦治父母之丧,尽屏其俗,一遵朱子家礼。天顺间琦卒,敕有司治丧,遂为营墓于其先茔之侧。(上二墓在府城西草市都。)

怀安县

东越王余善冢 王审知墓在莲华山。初葬怀贤里凤池山,后改葬今所。赐神道碑,张文宝撰文。(上二墓在府城东北宁棋里。) 王抟墓在太平里。抟,唐人,与崔胤并相昭宗。胤素忌抟明达有谋,诬抟贬朱厓,后卒于此。按旧书本传抟贬崖州司户参军事,赐死蓝田驿,而旧志谓卒于此。未详。 余深墓在钦德里。深,罗源人,卒葬于此。 黄瑀墓在四都长箕山。 黄洽墓在一都灵光山。(上四墓俱府城北。) 张觷墓在三都马鞍山。翁仲石兽犹存。 刘若虚墓在越城里。(上二墓俱府城东北。) 郑穆墓在北平里。 李纲墓在沙溪山。纲即邵武李丞相也。晚居侯官,卒葬于此。(上二墓俱府城西北。) 蓝光墓在府城东北升山。

长乐县

赵以夫墓在县东十步许。国朝正统中为盗所发,有司为修治之。 高丽王祖墓在县南逍遥里资寿寺山。高丽王宜星之父,元末任宜州判官,秩满将行,忽有星坠庭院,光煜煜射人,是夕宜星生,因以为名。宜星有奇质,言动大异凡儿。父既卒,高丽王入贡,将归国,宜星愿从之,袖诗谒见,王器其才。后王无子,因以宜星为嗣。 郑性之墓在县西南六都阮山。翁仲石兽犹存。

连江县

刘砺墓在县治北宝林寺东砺。号在轩。 李弥逊墓在县南新安里石门寺侧。 常挺墓在县西南光临里张旗山。 郑昭先墓在县东北广化寺后凤凰山。

福清县

虞雄墓在县西南苏田里渔溪市。雄事闽王审知,战没于此。 林正华墓在力成里古龙拱辰山下。宋尚书员外郎丘与龄篆“林孝子”三字刻于基石。 刘砥墓在修仁里应乾寺之西原。初葬长乐县金鸡山,后改葬于此。(上二墓俱县东。) 林公遇墓在清远里翁陂山。

古田县

张以宁墓在县西极乐山。

永福县

林泉生墓在县囗永福山。

闽清县

陈祥道墓在县西贺恩里白云山之东。

罗源县

陈显伯墓在县北临济里九龙村。显伯仕宋事迹无可考,元季墓为盗所发,得景定三年所赐诏。其略曰:“朕惟谋谟帷幄,必资巨硕之儒;佐理纲常,尤赖忠贞之士。吏部尚书陈显伯,才优德赡,博古通今。文章足以黼黻于皇猷,礼乐足以笙镛于治道。昔尝侍讲于东宫,每陈政理;今已力辞于田里,犹切朕心,若不召卿以归朝,实则劳朕于梦弼。今特授卿端明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尚傒安车,以慰侧席。故诏。”

建宁府

建安县

郑赐墓在府城东将相里西焙。

瓯宁县

曹觐墓在府城西。觐仕宋死节封州,归葬于此。墓上有旌忠亭。 郑彀墓在府城南紫芝山。杨时撰墓志铭。墓前之左有景节堂,又前有宋高宗手诏碑亭。刘珙墓在府城西丰乐里新历之原。朱文公撰神道碑。 徐清叟墓在府城北禾义里祝墩。 杨荣墓在府城西丰乐里馆前街。国朝正统间有司奉敕葬。

浦城县

徐凤墓在县东募泰里池师原。 真德秀墓在县东南孝悌里株林山之阳。 章母夫人墓在县囗囗里4。夫人太博仔钧母也。旧传仔钧遇异人,指白羊眠处为穴,俗名“白羊坟”。

建阳县

刘处士墓在县北建忠里。处士唐孝子刘常父也。 黄子棱墓在县南三贵里考亭之李源。子棱,字元威,仕南唐为侍御史,谥曰“端”。 祝夫人墓在崇泰里天湖之阳。夫人文公母也。 朱熹墓在嘉禾里九峰山下大松谷。今七世鍝筑室居于其旁。 蔡抗墓在永忠里留田。(上三墓俱县西。) 游九功墓在县西南崇政里富龙窠。 宋慈墓在县东北乐田里昌茂。 蔡沉墓在九峰之东原。熊夫人墓在枫林。夫人刘爚之母也。 熊禾墓在熊屯之横历。(上三墓俱县西崇泰里。) 熊刚大墓在县北崇任得里贵湖。 胡宪墓 胡宁墓(上二墓俱在县东北乐田里龙潭坑上。) 胡宏墓在县北崇文里鼓楼岭。 蔡元定墓在县西崇泰里翠岚视头。

松溪县

陆宏墓在县东五里。旧志云:“宏仕吴为会稽南部都尉,巡历邑境,览山川之胜,慨然曰:‘吾没当血食此土。’后卒,柩经于此,溪忽自涸,舟不能进,邑人异之,遂即其地葬焉。”详见《祠庙志》。 陆戬墓在县北尊师山之麓。

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