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八闽通志
6193400000019

第19章

土城在县北。久废,壕堑犹存。 宋风师坛 雷雨师坛(上二坛俱在县东北。) 龙坛在县南门。 炼丹坛在县西兴贤都梅仙山,汉梅福炼丹之所。有细石圆如药丸,名石药。坛上累石为塔,危若累卵,风雨漂摇,弗颠坠也,人指以为仙踪。 弓兵营在县治西。 同巡寨在县西。又名“土兵寨”。宋元丰元年置,寨营去县百步许。 石湖寨在县西北石湖都。地势宽袤,可容千余家。南唐保大中左散骑常侍张彦成领兵置寨于此,故址犹存。 鹢科镇唐嗣圣四年,分抚州南乡将水口为镇,即今县治。 省仓在县治南。宋时建。

永安县

黄杨寨在县北。旧名“岩前寨”。宋嘉定十七年郡守赵汝迨以其地险远,而民悍恶,宜置寨以备之。绍定四年招捕使陈拨翼虎、飞熊军充寨兵。元至元中置巡检。国朝洪武元年改名黄梅寨巡检司,十四年省。 龙口寨在县北。旧隶沙县,宋庆元四年置,拨北乡寨左翼军屯戍。 大陶寨在县北。元至元中置。 莲花寨在县东五里。山形如莲花,周围壁削,一小径至巅,仅容行一人,宋、元之季乡人多避寇于此。国朝正统十三年沙、尤寇发,乡民避居,赖以获全。

邵武府

邵武县

乐野宫在府城东三十五里。《建安记》:“越王无诸,以七百里山涧之地,畋猎纵乐。”故邑有乐野宫,其地今为民居。 乌坂城在府城东北。《建安记》:“昔越王拒汉筑城六,此其一也。” 通判厅在府治东。 佥判厅在府治西。 司法厅在府治东南。元改为医学。(上三署俱宋时建。) 达鲁花赤厅在府治西。 推官厅在府治东南隅。 监司行署在府治南。 录事司在府治西。 司狱司在府治东。 蒙古字学寓县学前之旧书阁。 官医提领所在医学西。(上七署俱元时建。) 尉司 樵川站(上二署俱在水北,元时建。) 杨坊寨在府城东北五十里。 拿口寨在府城东八十里。 同巡寨在县南五十五里。(上三寨俱宋绍兴二年建,元改为巡检司,国朝洪武十一年省。) 万石仓在熙春山麓。宋时建。 贡士庄宋有内庄、外庄,后17清凉、临江二寺所占。 登云庄宋咸淳中郡守廖邦杰拨浆源没入田创,会三年所入津发不由学而贡者。 行用库在府城南隅太平坊。元时置,后火毁,国朝洪武八年复置,寻省。 白鼠村在府城南。父老相传,此村昔尝有白蛇、白鼠相斗,因名。亦名“白渚”。 王氏石铭宋洪迈《夷坚志》:“邵武人危氏者,大观二年葬其亲于郡西塔院旁。逾月雨过,视坟侧有痕,掘之得银杯二,铜水及镜铭一。又得埋铭石,其文曰:‘琅琊王氏女,江南熙载妻,丙申闰七月,葬在石城西。诸器皆依古制度,精巧非世工可及。’”

泰宁县

乐野宫邑志云,在县西隅,今为民居。 高平苑在县南。昔越王无诸校猎之所。 县丞厅在县治东。 主簿厅在县治西。 尉厅在县治东南。 梅口寨在县西三十里。宋绍定五年统领刘纯分忠武军于此,以镇罗源筋竹之寇。 朱口寨在县东三十里。宋绍定中设,元改为巡检司,后废。 省仓 盐仓(上二仓俱在县治西南,今为吏舍。) 省库在县治东南。

建宁县

旧县治在今县治西南三里许。 丞厅在旧县左。宋段震午有记。 主簿厅在旧县治北。吴七德有记。 尉厅在旧县东。胡云龙有记。 尉司 上营在簿厅前。 下营在旧县北。 朝京馆在县西。 绥城驿在县西熊家岭。黄震有记。 凤山驿在县东。 濉江驿在县北街。 洛阳驿在县东洛阳桥。 都溪驿在县南都溪保。 罗汉寨在县治旧北门。宋乾道四年张浚奏移汀州驻扎右翼兵屯戍,以御何白旗之寇。 永平寨在县西新城保,即罗源筋竹寇区也。宋绍定五年设。 军口寨在县东南赤土保。宋绍定五年设,元改为巡检司。 将屯寨在县东南将屯保。宋镇将谢望驻兵于此。 巢隔在将屯保。唐陈岩率民兵于此御巢寇,为隔绝不能进,故名。 演武场在县西一百二十步。 淮军米仓在县治之北。 惠宁仓在县北。 省仓在县治西。 永安仓在县西里心保、永安寨旁。 赡用盐仓在县治西旧盐廒之南。 盐廒在县治西。 后廪库 经制库(上二库俱在丞厅。) 省库在县厅西偏。 武备库在县治右廊。

光泽县

尉司在县治西。 税务在县治东。(上二署俱宋时建。) 铁牛关在县北二十七都。唐广明间设,今属大寺寨巡检司分守。

兴化府

莆田县

旧郡治在府城东北广业里游洋。宋太平兴国四年建,八年迁治于莆田,遂以为县治。国朝正统间省。按《游洋志》云:“郡志谓县治乃林居裔故居。”今考之光禄陈铸《西林院记》云:“名茂殷,始以资武断乡曲,侵撼邻封,及败,尚据此土。太平兴国四年,遣偏师伐之,且谕以不死,遂率众降,因置军蔫。” 判官厅在行衙之东。大观元年建,今为民居。 军院在行衙之西偏。初在旧行衙之东,录事参军廨舍附焉。乾道七年议创贡院,遂迁于此。 司理院在谯门外通衢之西。司理廨舍附焉。 司法厅在善俗坊新路之东,寻废。淳熙初创为省马院,后又废为民居。 丞厅在旧县门之西偏,即今府治内。以都巡检廨为之,寻与主簿厅两易,乃徙于此。厅之右有“双梅堂”,后更名“眉寿”。 主簿厅在旧县门内之东偏。初在县门内之西,后改建于此。 尉司在旧宁真门外,教场弓手营翼于东西。 巡辖廨舍在望京门外,以北门铺为之。 迎仙仓在迎仙驿之东。贮近附二里人户冬苗,以便迎仙寨士兵粮给。 旧兴化县省仓在县治之西。常平仓附焉。 市务在县郭西门侧。簿兼主之。(已上仓务在府城东北广业里。) 威果指挥营在军教场之西。隶侍卫步军司。 广节指挥营在子城之东壁。熙宁二年名教阅保节指挥,六年更名广节指挥。 不教阅保节二十四指挥营在朝天坊内。 不教阅保节二十五指挥营在擢秀坊内。 壮城指挥营绍兴二十年置于肃清门内,淳熙二年改为忠顺官舍,乃移于二十四指挥营之后。 牢城指挥营在望海门内义海坊通衢之北。 教场在贡院之南,东接薛公池,西联威果指挥营,中有阅武亭。宋宣和四年知军事张穆建,绍熙二年郡守赵彦励重修,更名其亭曰“整暇”。又一所在府城西北常泰里,去城四里许。俱废。 贡院在擢秀坊内。莆自置郡以来,每三岁诏举进士,俱试于学宫,寻徙于行衙,即旧转运廨舍也。其后就试之人益众,绍兴十年复迁于城南广化寺,凡历十有二举,而公私两病之,乾道七年郡守何偁始议改创,即移行衙军院于郡治之东偏,斥其地经始之,俄罢。淳熙二年,郡守姚康朝增辟保节二十五指挥营地之半,益其基建焉。陈俊卿为记。 东驿在德义坊郡治东第二街之左。 西驿一曰“待贤驿”。旧在擢秀坊,其地入贡院,遂移置于行衙门内之东偏。 迎仙驿在府城东北待贤里。唐为待贤馆。 龙门在旧县治东南。故事,大比郡歌鹿鸣既,乃谒令,令置酒毕,由龙门而出,率以为常。 监盐仓廨舍在延寿里涵头。 同巡检廨舍在迎仙市。 巡盐廨舍在县东南新安里系蓼澳。

仙游县

丞厅在县南二十五步。旧为“仙溪馆”,后改为“迟轩馆”。崇宁三年增葺为丞厅,厅之南有南馆。 尉司 教场在县西南隅。今废。 风亭仓在县东南连江里太平驿侧。贮旁近人户冬苗,以便系蓼寨士兵粮给。 盐仓在县东南太平驿侧。 税务在县东。丞兼主之。(已上俱宋时建。)

福宁州

本州

旧县在州南四十一都安民里。今州人犹称古县。 丞厅在县治大门之内。 簿厅在县东门之内。 尉厅在县东门之外。(上三厅俱宋时置。) 蒋洋巡检司在九都。洪武二十年移于大筼筜。 桐山巡检司在十七都。洪武二十年移于水澳。(上二司俱州城东。) 西臼巡检司在州城南五十三都。洪武二十年移于青湾。 库溪巡检司 小澜巡检司 盐田巡检司(上六巡检司俱元时置。) 温麻驿在州城西门外,距州五里。 盐田驿在州城西。 倒流溪驿 饭溪驿(上二驿在擢秀里。) 白琳驿在遥香里。 桐山驿 分水驿(上二驿在廉江里。已上五驿俱州东。通上七驿宋乾道元年设,元初废。) 分水岭关与温州平阳县接境,今犹号军营。 叠石关(上二关在州东廉江里,伪闽立,以备吴越。) 营头关在州南安民里霞浦山。前有小屿跨海与大山接,其中可容数百人。宋绍兴间海寇朱明凶焰可畏,乡人屯此以捍御之,贼不敢犯。 后溪关在州治北柘洋里,伪闽立。宋时建贼范汝为寇邻境,郡盗乘机窃发,欲由政和掠长溪。邑大姓王褒等率众掘隘守关,贼至,知有备,遂取道古田以归。(上四关俱元初废。) 省仓在县之东南。 经总制库 米价库(上二库在县东。已上仓库俱宋时建。) 莆门镇抵温州界。 风伯坛在县西明宗山下。 雷雨师坛在县东北龙泉山下。

宁德县

税课局在县治之东三百步许。 峬村税课局在县囗七都。(上二局俱洪武元年设,后省。) 三县寨在县东三都。宋初建于三屿,元丰初移置于蛇崎山,界福宁、福安三县间,故名。洪武二十年移于福宁之松山。 宁川驿在旧簿厅西。 飞泉驿旧在县西南二都,后移置焦门峡。绍兴间以风涛险恶罢。 省仓在县东。 省役库在县西。

福安县

尉司在县鼓楼之右。元时建。 辜岭巡检司在县南飞鸾渡口。宋时置。 渔洋巡检司在县北九十里。洪武三年建,景泰六年省。按《三山续志》:“元时有渔溪巡检司,在十九都咸村。”疑即此也。 下邳驿在县东秦溪东里。 黄崎镇在县南一百五十里。唐僖宗时置,宋熙宁五年复置。崇宁三年镇官庞珣创收税亭、市易库,嘉熙四年罢。 税粮场在县南三江口。闽王审知置,东辖温麻港,西辖童境港,中辖甘棠港。宋熙宁五年行市易法,以风涛险恶,商舟艰于驻泊,乃移置黄崎。 白沙务在县南二十五里。宋绍兴二年置,寻罢。 税课务在县西南三里。洪武三年建,宣德间省。 际留仓在县西。

校 注

1 按《三山志 秩官》作“李仁达”,下同。

2 乾隆《长乐县志 古迹》载:“岭口盐场旧在县治西隅临水渡侧,宋熙宁中移置于东隅岭口。”

3 乾隆《福清县志 建置》载:“主簿衙旧在谯门之右,熙宁三年重建,今在知县堂之右。”

4 乾隆《福清县志 杂事》载:“军寨在善福里石竺山,今村旁有名虎屋者。”可参证。

5 乾隆《福清县志 杂事》作“邑人屯兵之所”。

6 乾隆《福清县志 杂事》载:“闽王调兵筑海堤,建楼于此。”

7 乾隆《福清县志 杂事》载:“祭苗墩为闽王审知祈谷处。”

8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麻沙寨”。

9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置寨于禾平里”。

10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今废为民居”。

11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宋淳熙元年知县王济舆建”。

12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宋乾道九年知县王济舆建”。

13 嘉靖《建宁府志 古迹》作“在长城里二十八都”。

14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只爱青葱不爱红”。

15 按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所载废怀恩县即今云霄地。

16 民国《沙县志 名胜》载:“同爵驿离县四十里。”

17 似漏一“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