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台秘要
6196000000022

第22章

蜀漆(洗去腥) 云母 龙骨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先未发前一炊,以清酢浆水和半钱服,临发时更服一钱,温疟者加蜀漆半分云母炭火烧之,三日三夜用。(云母一作云实并出第十五卷中)

一切疟方四首

崔氏疗一切疟,大黄丸方。

大黄(三两) 朴硝(二两) 巴豆(一两去皮熬令黑研如泥)上三味捣筛大黄朴硝,然后纳巴豆,以蜜和捣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两丸,日二服,不断再服,即瘥。忌芦笋野猪肉等物。

救急疗一切疟,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石膏(八两打破绵裹) 白秫米(一百二十粒) 淡竹叶(一握)上四味,以水八升渍一宿,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清旦一服,欲发一服,正发时一服,三服讫,静室中卧,莫共人语过时后洗手面与食,七日禁劳生葱生菜酒及热面毒鱼,久疟不过再剂,一方加乌梅二七枚熬之。(集验疗疟间日或夜发出姚大夫出第一卷中)古今录验疗一切疟,大有验,朱砂丸方。

朱砂(一两) 蜀常山(三两)上二味各捣下筛毕,别取朱砂,瓷器中细研,可一日研如面,白蜜和,童儿捣一万七千杵讫,作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用清酒下,行五十余步,随意坐卧,无酒,汤下亦得,唯须暖将息病患气力强,仍不发行动者,则须于当发日服之,如似日西发者,临发之日勿食,平旦服三丸,巳时服三丸,午后更服三丸,则瘥,若不瘥,必定轻微更服则瘥,余时发者,准此日西一时,任意消息,其病患气力微弱者,不得临发日服,应预前一日服之,如似明日发者,今日平旦空腹服三丸,至斋时食一碗粥,至日西更服三丸,至日暮复食一碗淡粥,并不得饱食,至一更尽,更服三丸,至平明食粥一碗,至斋前更进三丸,不得食,至午时更进三丸,必瘥,瘥后三日以来,唯得食甜粥饮浆,忌生冷酢滑腻面及饱食,七日以来,特忌生血物生葱生菜,若后七日余者,渐食生冷二种,须复日禁,若如百日来患瘥后,还须百日禁忌生冷,乃至七日患者瘥还复禁七日生冷,患来虽经多年,但得百日以来,禁生冷过百日后,得食无妨,若不禁者,必还重发,患来日久极重者,不过十服瘥,近者三五服则瘥,病患十五以上者,一服三丸,十五以下,七岁以上者一服两丸,七岁以下者,一服一丸,如小者分此一丸,丸作二小丸,服之。(出第四卷中)近效加减疗一切疟无不效,比用不过再服入口如神,万不一失,桃仁常山丸方。

桃仁(二两不熬亦不去双仁尖皮) 常山(二两) 豆豉(三两)上三味各别捣五六百杵又和更捣六七百杵,然后点好酒如黑泥自成丸,不饮酒事,须酒下三十丸如梧子,未发前服,临发更服三十丸,以手捧之于鼻下嗅取气便定,如不得平复,更服三十丸,或吐或微利,勿怪,亦有不吐利瘥者,吐了仍不得漱口,亦不得吃生葱生菜果子甜物油腻等,却发则难瘥此来者,不过再三服便瘥,一服瘥者多,其常山须蜀者始堪使用,桃其药唯一人患则少合,不堪预合,无力不效,今方有常山一两,桃仁五七枚,豉一合,恬多者佳,捣常山作散讫,次研桃仁作泥,别捣豉,点酒捣三五百杵,次一处和捣又六百杵以来,如法服之。(医人夏侯拯录之)

灸疟法一十三首

千金疗疟灸法。

灸上星及大椎。(大椎穴在背后第一椎上节陷中是也)至发时令满一百壮,艾炷如黍粒,俗人不解取穴,务大炷。

又法觉小异,则灸百会七壮,若后更发,又灸七壮,极难愈者,不过三灸。

又法以足踏地,以 围足一匝中,折后大椎向百会,灸 头三七壮,炷如小豆许大。

又法灸风池二穴各三壮。

又法从手发者灸三间,(穴在虎口第二指节根下一寸)三年 疟,欲发惨惨则下火。

又法从头项发者,未发前预灸项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

又法从腰发者,灸肾俞百壮。(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又疗一切疟,无问远近法。

正仰卧,以 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男左女右灸。

又疗五脏疟,及一切诸疟法。

灸尺泽七壮。(穴在肘中约纹动脉是也)又疗 疟法。

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入发际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壮。

又疗疟日西而发者法。

临泣主之。(穴在目 上入发际五分陷者中是也)灸七壮。

又疗疟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者法。

昆仑主之,(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是也)灸三壮。

又疗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鼻衄法。

飞扬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壮。(并出第十卷中)

禳疟法六首

千金疗疟法。

未发前,抱大雄鸡一只着怀中,时时惊动,令鸡怀中作大声无不瘥。(肘后同出第十卷中)崔氏书疟法。

平旦日未出时,闭气书之,先书额上则戴九天,次书两手心作把九江,又书背上,从右脾骨下向左,分作两行书之,一如后法,南山有一木,木下不流水,水中有一鱼,三头九尾,不上以前法既不损人,又无不瘥者,其有一度书不甚差,可更书之,书符必不得脱错,亦不可重点书不成也,又勿食五辛。(书疟法路州满上人传云妙不可道以下二法余用俱效)又法令所患人未发前,正南北眠,头向南,五心并额及舌上七处,闭气书鬼字,则瘥,随意任东西。(肘后同)又法总书八行,其下七行,一准前行,通而为八,山题子,山题子,山题子,山题子,准前计更有七行,通前为八行,此符厌疟鬼,一去千里外,急急如律令,某年某月某州某县某乡某里姓名牒,姓名则所患人也,上以手把符勿开,男左女右,待过时久,然后任开,其符仍以火烧却。

咒疟法。

候病者发日,日未出时,自执一石于水滨,一气咒云, 团团,行路非难,捉取疟鬼元希声侍郎集验书疟法。

额上书两金字重,胸前书两火字并,背上书两水字并,两手书木字单,两足下各书土字,齐下作四口字重,右含水闭气用朱书,未发前书之有验。

许仁则疗疟方四首

许仁则此病之候,乃有数种,亦有宿患 癖,饮食失宜,因节气初交,亦生此病,亦有痰积聚,久不通散,冷热相攻,亦生此疾,亦有地居卑湿时属暑热,内有宿病,外感恶气,亦生此疾,亦有盛夏蒸热饮冷,冷热间隔秋夏气交,亦生此疾,以要言之,终由饮食失常,寒暑乖宜,上热下系将疗之方,吐下为本,人有强羸,病有轻重,自须临时斟酌,不可一概言之,此病别有祈祷厌禳而瘥者,自是人心妄识,畏爱生病,亦犹弓影成蛊耳,必有不诬此法,专意信之,亦任其从禳祷之道,虽然,必须资药以救之,比见用药攻疗,无不瘥者,以法禳之,则有不效者,以此言之,明知病在于内,徒劳无外耳,此病之始,与天行不多别,亦头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口鼻喉舌干,好饮水毛耸,腰脊强欲反拗,小便赤,但先寒后热,发作有时,可不审察,其发作日有准,凡经七日以后,先服鳖甲等五味散,取快吐方。

鳖甲(三两生用) 常山(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松萝(二两) 桂心(一两)右药捣筛为散,煮乌梅汤下,初服一方寸匕,日二服,稍稍加之,以得吐为限。忌人苋生葱生菜海藻菘菜。

又审其候若体力全强,日再服,每服皆取吐,自觉气力不甚强,则每一服取吐,晚不须服,如全绵 ,事须取吐,则三两日一服,经五六度吐讫,但适寒温将息,并食饮,使体气渐强,若知病虽轻吐,根本未似得除,事须利之,以泄病势,宜合当归等六味散服之取利方。

当归(五两) 白术(五两) 细辛(四两) 桂心(三两) 大黄(五两) 朴硝(四两)右药捣筛为散,平旦空肚以酒饮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之,得利为度,候气力强羸,取利多少,一一如前取吐法。忌桃李雀肉生葱生菜。

又依前鳖甲等五味散取吐,当归等六味散利后,虽经吐下,其源尚在,如更吐利,又虑羸,宜合鬼箭羽等十味丸服之方。

细辛(四两) 橘皮(四两) 鬼箭羽(折看之如金色者二两) 白术(五两) 桂心(四两)地骨皮(四两) 蜀漆(二两) 甘草(三两炙) 当归(五两) 丁香(三两)右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煮乌梅饮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服经三五日后,若觉热甚,每服药后良久,任吃三两口粥饮压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

又疗此病,鲁用释深师一方,大有效,其方有巴豆皂荚藜芦,三味作丸服虽经困苦,一服永断。(吴升同并出第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