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台秘要
6196000000058

第58章

大麻子(一升净择水渍一宿) 麻黄(去节) 防风 生姜 橘皮 荆芥 芎 (各三两)桂心(二两)(三十枚汗去目) 杜仲(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煮麻子令牙出。去滓。取一斗。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煎亦不利。有患风 及大风者。不过三四剂。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鱼笋。一切陈臭物。

又疗偏风不随。服补麻子汤后。次服枳实丸方。

枳实(炙) 防风 羌活 人参 羚羊角(各六分屑) 甘菊花 干葛 薏苡仁 桂心(各四分) 茯苓 升麻 黄连 干地黄(各八分)上十三味捣下筛。蜜和为丸。以酒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忌生葱酢物猪肉冷水芜荑生菜热面荞麦鸡鱼蒜笋。陈臭物。(并出第一卷中)千金甘草汤。疗偏风积年不瘥。手脚枯细。口面 僻。精神不足。言语倒错方。

甘草(炙) 桂心 芎 麻黄(去节) 人参 当归 芍药(各一两) 独活(三两)秦艽(一两半) 茯神术黄芩细辛(各一两)上十九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取汁七升。纳诸药。并沥。和煮取三升。分为四服物等。

又方青松叶一斤。捣令汁出。清酒一斗。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即止。(并出第八卷中)备急徐玉疗偏风半身不遂。兼失音不语方。

取杏仁生吞。不去皮尖。日别从一七渐加至七七。周而复始。食后即以竹沥下之。任意多少日料一升取尽。(文仲同出第二卷中)延年疗偏风半身不遂。冷痹疰等方。

桃仁一千七百枚。去两仁尖皮。以好酒一斗三升。并大升斗。浸经二十一日。出桃仁曝干。捣令极细。堪作丸即止。日别再服。服别三十丸。还将浸桃仁酒服之。禁食猪肉苍耳。

余并不禁。

又小续命汤。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 。不能言语。拘急不得转侧方。

麻黄(去节) 防己 附子(炮去皮) 芎 桂心 黄芩 芍药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生姜(四两切)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为三服。隔五日更服。频进十剂。病不愈。

乃至二十剂。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并出第十二卷中)又急疗偏风。膈上风热经心脏。恍惚神情。天阴心中 。如醉不醉方。

淡竹沥(三升若热多用竹沥冷多用荆沥) 羚羊角(二分屑) 石膏(十分碎绵裹) 茯神(六分切)上四味。以水一斗合竹沥。煮取一升五合。去滓。食后欲消。分为三服。常能服之。永不畏风发。忌酢物。(经心录文仲同)又方生附子(一两) 无灰酒(一升)上二味 咀。附子纳酒中。经一七日。隔日饮之一小合。有病出。无所怪。特忌猪肉生冷醋滑。(并出第一卷中)

风猥退方三首

病源风猥退者。四肢不收。身体疼痛。肌肉虚满。骨节懈怠。腰脚缓弱。不自觉知是也。皮肉薄弱。不胜四时之虚风。故令风邪侵于分肉之间。流于血脉之内。使之然也。经久不瘥。则变成风水之病。(出第一卷中)千金疗猥退。半身不随。失音不语方。

杏仁三升。去两仁者及尖皮。洗入臼捣二升。令碎研。如寒食粥法。取汁八升。煎取四升。口尝看香滑即熟。反此为不熟。唯熟为佳。停极冷。然后纳好曲一升。炊时。以前所留一升杏仁肉。取四升捣。下水一斗六升。煎取八升。第一遍 也。次一炊。复取杏仁三升。

研取一斗二升汁。煎取六升。第二 也。次一炊准第二 取杏仁汁多少。为第三 也。疑米不足八升汁。煎取四升更 之。以熟为限。一石米。杏仁三斗。所以节次。研杏仁者。恐并煎汁酢故也。若冬日任意并煎。准计三斗杏仁。取一石六斗。煎取八斗四升渍曲。以外分之酒熟。封四七日开。澄取清。然后押糟。糟可干末。和酒服之。大验。(士弱氏口 音豆酒也 音分一蒸饭也)又方蓖麻子脂(一升) 酒(一升)上二味。铜钵盛着。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并出第八卷中)千金翼疗猥退风方。

苍耳子(五升苗亦得) 羊桃(二升切) 蒴 (切) 赤小豆(各二升半) 盐(二升)上五味。以水两石五斗煮。取五斗。适寒温。纳所患之脚。渍深至绝骨勿过之。一度炊二斗米顷出之。慎风冷。汗从头出。(出第八卷中)

风曳及挛方二首

病源风 曳者。肢体弛缓不收摄也。人以胃气养于肌肉经脉也。胃若衰损。其气不实。

气不实则经脉虚。经脉虚则筋肉懈惰。故风邪搏于筋而使 曳也。(出第一卷中)范汪疗中风 不能起。逐水消食。平胃下气方。

百部(四分) 乌头(炮) 牛膝 白术(各一分)上四味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可至三匕良。忌猪肉冷水桃李。(出第二十卷中)古今录验疗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挛。独活汤方。

独活(四两) 生姜(六两) 甘草(炙) 桂心 生葛根 芍药 栝蒌(各二两)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葱。(出第四卷中)

柔风方二首

病源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皮外缓腹里急。四肢不能自收。里急不得伸息者。柔风侯也。(出第一卷中)深师疗柔风。体疼白汗出。石膏散方。

石膏(二两研) 甘草(一两炙)上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可以七服。武家黄素方。(出第九卷中)古今录验疗中柔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欲不随。独活葛根汤。产后中柔风。亦用此方羌活 桂心 干地黄 葛根 芍药(各三两) 生姜(六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五合。日三。忌生葱芜荑海藻菘菜。(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

许仁则疗诸风病方。此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语。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运用者。有能言精神俱不异平常。而发作有时。每发即狂言****。高声大叫。得定之后。都不自醒者;有诸事不异寻常。发作有时。每发即狂走叫唤者。有时每发即作牛羊禽兽声;醒后不自觉者。有诸事不异寻常。发作有时。发即头旋目眩。头痛眼花。心闷辄吐;经久方定者。有诸事不异平常。发作有时。每发即热。头痛流汗;不能自胜举者。此等诸风。形候虽别。寻其源也。

俱失于养生。本气既羸。偏有所损。或以男女。或以饮食。或以思虑。或以劳役。既极于事。

能无败乎。当量已所归而舍割之。静思息事。兼助以药物。亦有可复之理。风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得病经一两日。宜合生葛根等三味汤服之方。

生葛根(一挺长一尺径三寸) 生姜(汁一合) 竹沥(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用 竹根一大升切。以水一大斗如上法上药先取生葛根净洗刷。使捣极碎且空。榨取汁令尽讫。又捣。即以竹沥泼洒极榨取汁。汁数。及食前食后。如觉腹内。转作声又似痛。即以食后温服之。如此经七日以后。服附子等十味汤。

又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共秤重一两半者炮) 生姜 干姜(各三两) 桂心(一两) 石膏(六两碎绵裹) 生犀角(屑) 地骨白皮 白术 独活 芎 (各二两)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五六剂。间三四日服一剂。

其方一剂后量患进退。临时加减药物。热多加生麦门冬一两。去心。冷多加桂心一两。有痛加当归二两。不能食加人参二两。大便涩加槟榔七枚。合皮子用之。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又疗风热未退。服汤日数未满。病后未堪服丸。宜合薏苡仁等十二味饮服之方。

薏苡仁(一升) 葳蕤(五两) 生麦门冬(二两去心) 石膏(八两碎绵裹) 杏仁(六两去尖皮两仁碎)参(二两)竹沥(一升)上药切。以水一斗煮十味。取三升。去滓。纳竹沥白蜜搅调。细细饮之。不限冷暖。及食前后。若热多即食前冷冻饮料。冷多即食后暖饮。如服丸药。以饮送弥佳。

又疗风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攻。宜合苦参十二味丸服之方。

苦参 干姜 芎 (各六两) 玄参 丹参 人参 沙参 白术(各五两) 地骨白皮 独活(各四两) 薏苡仁(二升) 蜀升麻(二升)上药捣筛。蜜和为丸。用薏苡仁饮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

处。去沙参。加当归六两。若觉有气。去玄参。加橘皮四两。若大便涩加大槟榔仁二十枚。

忌桃李生葱生菜芜荑。

又至九月以后。二月以前。宜合五加皮等入味药酒。细细用下前丸饮之方。

五加皮 薏苡仁 大麻仁(熬各五升) 丹参(五两) 生姜 生地黄(各四斤) 桂心(五两) 大豆(一斗熬)上药切。以绢袋盛。用无灰清酒六斗。浸六七日。细细取下前丸。初服一二合。再服稍稍加至五六合。能至一升亦佳。忌生葱芜荑。

又预防热病急黄贼风。干葛散方。

干葛 干地黄(各三斤) 新香豉心(一升)上三味。曝令干。捣筛为散。每食后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匕。牛乳蜜汤竹沥粥饮梅浆任意下之。

又依前干葛等三味散服之。虽觉热气少退。热未能顿除。宜合黄连等八味散服之方。

黄连 黄芩 干姜 蜀升麻 知母 干地黄(各一斤) 栀子仁 大青(各半斤)上药捣筛为散。每食后。饮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二匕。若能食饮适寒温。男女节劳逸卷中)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元侍郎希声集张文仲方九首。奉敕语张文仲等诸患风气。医人处方多不同。可共诸名医修一本进来。仍令殿中监王方庆。专勾当臣文仲言。臣准敕诸名医集诸方为一卷。风有一百二十种。气有八十种。风则大体共同。其中有人性各异。或冷热。庸医不识药之行使。或冬药夏用。或秋药冬用。多杀人。唯香港脚头风大风上气。此四色常须服药不绝。自余诸患看发。

即服。轻者服小方。重者服大方。药味虽同。行使殊别。谨上如后桑枝煎。疗偏风及一切风方。

桑枝(锉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上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夏月井中沉。恐酢坏。每日服一盏。空腹服尽。又煎服。若豫防风能服一大升。终身不患偏风。无忌。

又疗风饮子方。

羌活(三两) 桂心(半两) 人参(一两) 蜀升麻 茯神 防风 生姜(合皮切) 生犀角(屑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大合。分温三服。如热下竹沥一盏。一无禁忌。唯忌生葱酢。

又方仲云∶四时俱服神方。十九味丸。

防风 羌活 五加皮 芍药 人参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 大黄青膝(八分) 茯神(八分) 桂心(八分)上十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以酒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为度。忌猪肉鱼蒜生葱酢芜荑。

又疗一切风及偏风发四肢。口目 戾。言语謇涩。其汤不虚人。胜于续命汤。故录传之。特宜老人用之方。

生地黄(汁) 竹沥 荆沥(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 羌活 防风(各二两) 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八九破重一两者有神)上六味切。纳前三沥汁中。宽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二服。服别相去八九里。风甚频服五六剂。验不可论。特宜老小等。无问冬夏。并同服之。无忌隔三日服一剂。益佳。

忌猪肉芜荑。

又煮散方。

茯神(六两) 防风 牛膝 枳实(炙) 防己 秦艽 玄参 芍药 黄 白藓皮 泽泻麦门冬(一两去心) 羚羊角(二枚屑)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炙) 磁石(二十四两绵裹)上二十一味。切如麻豆。分作二十四帖。每日取一帖。着杏仁十四枚。去尖皮两仁者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腹顿服。每春中夏初。服禁生冷。忌醋生葱海藻生菜。

又疗一切风。乃至十年二十年不瘥者方。

牛蒡根(细切一升) 生地黄(细切) 牛膝(细切) 枸杞子(微碎各三升)上四味。取无灰酒三升渍药。以疏绢袋盛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服皆须空腹。

仍须稍稍令有酒色。

又寒水石煮散方。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白石脂 龙骨(各八两) 桂心 甘草(炙) 牡蛎(各三两熬)赤石脂 干姜 大黄(各四两) 犀角(一两屑)上十二味捣。以马尾罗筛之。将皮囊盛之。急系头。挂着高凉处。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纳方寸一匕药。煮七八沸。下火澄清。泻出顿服。服之。每日服亦得。百无所忌。小儿服又五粒松酒方。(冬十月以去服)五粒松叶(七斤并大片) 麻黄(七两去节) 防风 黄 独活 秦艽(各二两) 牛膝(四两) 生地黄(一斤) 芎 (二两)上九味切。以无灰清酒四大斗渍。春七日。冬二十日。夏五日。日别二三度服。服别大合四合以来。忌如药法。

又酿酒法。

糯米(一升) 曲(一升半) 防风(半斤切) 苍耳子(三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煎取六升。米曲一时拌于瓷器中。盛暖着一周时即熟。若须重酿。

任情觉冷。加五味子一升。(并出上卷中)

风狂方九首

病源风狂者。由风邪入并于阳所为也。风邪入血。使人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若一实一虚。

动中由血千金方疗狂邪 恶。或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方。苦参为末。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又方疗癫狂不识人。

人屎烧灰酒调服之。

又方疗风狂百病。

麻仁四升。水八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心服。或 或不 。或多言语。勿怪之。但令人摩手足须定。凡进三服。

千金翼疗癫狂不识人。

伏龙肝为末。水调方寸匕。日进三服肘后方疗风狂丧心。

取葶苈一升。捣三千杵。取白犬倒悬之。以杖杖血出盛取以和葶苈末。丸如麻子大。一丸三服取瘥。

又方莨菪子二升。酒五升浸之。出曝干。再渍尽酒止捣。服一钱匕。日三。勿多服益狂。

又方防葵为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身润又小不仁为候。

又方自缢死者。绳烧三指撮服之。

又主狂言恍惚方。

灸天枢百壮。(并出第十四卷中铜人经天枢侠脐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