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台秘要
6196000000098

第98章

十七

小便赤色如红方三首

延年论曰,疗小便赤色如浅红花汁,此是忧愁惊恐,心气虚热,客邪气与热传搏心,所以小便赤,心主南方火,旺在四月五月六月,其色赤,惊恐动于心,心不受邪,邪即传于小肠,渗入胞中,所以小便赤,此为微邪,其病犹轻,今服丸子,即得渐瘥,心即是火,火恶于清,清即是水,水能灭火,既损心气,即不得食热及冷水,并勿忧愁,如不慎,恐小便色赤如血,渐即难愈,今处干地黄丸,补心神,益脾气,散客热,自然调和,小便色即自变如常,第一不得忧愁在心,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方。

干地黄 黄 (各六分) 防风 远志 茯神 栝蒌 子芩(各四分) 鹿茸(炙三分) 龙骨(四分五色者) 人参(五分) 滑石(十二分) 石苇(汤渍一宿刮去皮) 当归(各二分) 芍药 蒲黄 甘草(炙) 戎盐(各三分) 车前子(八分)上十八味筛为末,以蜜及枣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少时,以粥清下十丸,日二三,稍加至十五二十丸,以知为度。(许孝璋处)又茅根饮子,疗胞络中虚,热时小便如血色方茅根(一升) 茯苓(三两) 人参 干地黄(二两)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一日食尽。(文仲处)文仲通草饮子,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色方。

通草 葵子 茅根 王不留行 蒲黄(炮) 桃胶 瞿麦 滑石(各两) 甘草(七钱)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温五六服。忌如药法。

十七

热淋方三首

病源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沥,亦有宿病淋,今得热而发者,其热甚则变尿血,亦有小便后如似豆羹汁状者,蓄作有时也。(出第十四卷中)车前草(切一升) 通草(三两切) 葵根(切一升) 芒硝(六分汤成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绞去滓,纳硝,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微利为度。忌热食。(出第四卷中)古今录验疗淋,小便数病,膀胱中热,滑石散方。

滑石(二两) 栝蒌(三两) 石苇(二分去毛)上三味捣筛为散,以大麦粥清服方寸匕,日二。(并出第二十六卷中)近效疗热淋,日夜数十度,服药不瘥方。

空腹服井华水一二升必瘥,韦鸿胪进用如神效方,吃水了后,行六七百步,甚良。

十七

劳淋方三首

病源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出第十四卷中)千金夫劳淋之为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灸之方。

灸足太阴百壮,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疗与气淋同。

又疗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以为淋,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少腹急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三分) 王不留行 冬葵子 车前子 桂心 甘遂 通草(各二分) 石苇(四分去毛)上八味捣筛为散,以麻子粥五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并出第二十一卷中)古今录验疗石淋劳淋热淋,小便不利,胞中满急痛,石苇散方。

通草(二两) 石苇(二两去毛) 王不留行(一两) 滑石(二两) 甘草炙 当归(各二两) 白术 瞿麦 芍药 葵子(各三两)上十味捣筛为散,先食以麦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二十六卷中)

十七

气淋方五首

病源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热气流入胞,热则生实,令胞内气胀,则少腹满,肾气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耳,其状膀胱小便皆满,尿涩常有余沥千金疗气淋方。

灸关元五十壮。

又方挟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壮。

又方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纳盐一合,顿服之。

又方捣葵子末,汤和服方寸匕。

又方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

十七

膏淋方二首

病源膏淋者,淋而有肥状如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出第十四卷中)千金疗膏淋方。

捣 草汁三升,醋三合和,空腹顿服,当如大豆汁下,一名葛 也。

又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疗之一如气淋也。(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十七

许仁则淋方二首

许仁则疗小便淋涩方,此病有数种,有石淋,有热淋,有气淋,气淋者,气壅塞,小便不通,遂成气淋,此病自须依前疗水气法,石淋者,缘先服石,石气不散,壅遏生热,故成石淋热,瞿麦穗(三两) 冬葵子(一升) 榆白皮(切一升) 桑根皮(六两) 白茅根(切一升) 石苇(四两去毛)上药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三五剂后,宜合大虫魄五味散服佳。

又方大虫魄(六两) 石苇(三两去毛) 瞿麦穗(四两) 冬葵子(一升) 茯苓(六两)上药捣筛为散,煮桑白皮作饮子,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三匕。忌酢物。(吴升同出下卷中)

十七

大便难方六首

病源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冷热虚实,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五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塞,在肾涩,寸口身热脉紧而也,除肘后疗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方。

大黄 芍药 浓朴(炙各二两) 枳实(六枚炙) 麻子(别研五合)上五味捣筛,入麻子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为度,可常将之。(集验备急古今录验同出第二卷中)千金疗大便难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 中央陷中。

又方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并单灌之,立出。(范汪同)又练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

大黄(八两) 葶苈(熬) 杏仁(去皮尖熬) 芒硝(各四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并出第十五卷中)备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忌蒜,炙肉。(古今录验文仲范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麻子仁丸,疗大便难,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约方。

麻仁(二升别为膏) 枳实(半斤炙) 芍药(半斤)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为脂)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饮下十丸,渐增至三十丸,日三服。(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十七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

病源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行气肘后疗大便不通方。

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

又方用 石如指大者导下部。(并出第六卷中)千金疗大便不通方。

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水一升,煮羊蹄根一把,取半升,顿服。

又方煮麻子取汁饮之。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猪脂和陈葵子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饮下十丸,通即止。

又方常服车前子及苗,并通也。

又方捣葵根汁服之良。

又方葵子一升,牛酥一升,猪脂亦得,以水三升,煮葵子取一升,纳酥,煮一沸,待冷,分二服。(并出第十五卷中)必效疗大便不通方。

牛胶一条(广二寸长四寸) 葱白(一握)上二味,用水二升和,煮消尽,去滓,顿服之。(千金同)又方湿瓜蒂七枚,绵裹纳下部,如非时,酱瓜亦得。(并出第三卷中)崔氏疗大便不通方。

菖蒲末 石盐末上二味相和取半匕,和乌麻脂少许,绵裹纳下部中,即通。

又方猪脂一升,温酒一服,令尽,良。(并出第四卷中)古今录验疗心腹胀满,大便不通方。

芍药(六分) 黄芩(五分) 大黄(八分) 芒硝(六分) 杏仁(熬去皮尖八分)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饮下,加至二十丸,取通利为度。(经心录同出第二十六卷中)近效疗大便不通方。

用猪胆和少蜜,于铛中熬令熟稠,丸如枣大,纳下部中,即瘥。

十七

大便秘涩不通方七首

千金疗大便秘涩不通神方。

猪羊胆上一味,以筒灌三合许,令深入即出矣,不尽,须臾更灌。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又有椒豉汤五合,猪膏三合,灌之佳。(经心录同)又三黄汤,疗下焦热结,不得大便方。

大黄(三两) 黄芩(二两) 甘草(炙一两) 栀子(二七枚)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秘,加芒硝二两。(并出第十五卷中)备急疗猝大便闭涩不通方。

葛氏云,削瓜菹如指大,导下部中,即效。

又方烧乱发灰,三指捻投水半升,一服。

又方绵裹盐作三丸如指大,纳下部中。

又方煎蜜令强,加干姜末,和丸如指,导下部中,姚云,欲死者,蜜三升,微火煎如饴,投冷水中,令凝丸如大指,长三四寸,导之良。

又方猪胆一枚,纳下部中,姚云,疗七八日奔气伤心欲死者,须臾便通良。(范汪同)

十七

大便失禁并关格大小便不通方二十二首

病源大便失禁者,大肠与****虚冷滑故也,****,大肠之候也,俱主行糟粕,既虚弱冷滑,气不能温制,故使大便失禁。

又关格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格,****格而而手足四卷中)范汪疗下部闭不通方。

取乌梅五颗,着汤渍,须臾出核,取熟捣之如弹丸,纳下部中,即通也。(肘后同)又方取蒴 根一把捣末,水和绞去滓,强人服一升,数用有效,兼疗香港脚。

又疗大小便不通,三阳实,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两) 桂心(二两) 滑石(六两) 甘草(三两炙)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集验同并出第十六卷中)集验疗关格之病,肠中转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两,纸三重裹,于炭火内烧令沸,安一升水中尽服之,当先饮温汤一二升以来,吐出,乃饮芒硝汁也。(肘后同)千金疗老人小儿大便失禁方。

灸两脚大 趾去爪甲一寸,三壮。

又方灸足大趾奇间各三壮。

又疗大小便不通方。

灸脐下一寸三壮。

又方灸横纹一百壮。

又方葵子(一升) 竹叶(一把)上二味,以水一升,煮一沸,顿服之。

又方葵子(一升) 榆白皮(切一升)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去滓,取一升,纳猪膏一升,空肚一服。

又方盐半升,合蜜三合,同煎如饴,出之,着冷水中,丸如指大,深纳下部中,立通。(并出第十五卷中)千金翼濡脏汤,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粪,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腹满方。

生葛根(二斤切) 猪膏(二斤) 大黄(一两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纳膏,煎取三升,澄清,强人顿服之,羸人分再服。(出第七卷中)备急葛氏疗猝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二三日则杀人方。

盐以苦酒和,涂脐中,干又易之。(必效同)陶氏猝大小便不通方。

纸裹盐烧,投水中服之。

姚氏风寒冷气入肠,忽痛坚急如吹状,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名为关格病。

又疗大小便不利方。

苦参 滑石 贝齿(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每服饮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弥佳。(文仲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疗关格大小便不通方。

以水三升,煮盐三合使沸,适寒温,以竹筒灌下部,立通也。

又疗大小便不通方。

通草(四两) 郁李仁(三两去皮) 车前子(五合一方一升) 黄芩(三两) 朴硝(四两) 瞿麦(三两)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经心录同)又方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水解之,于筒中吹纳下部,即通。(并出第二十六卷中)经心录疗关格大小便不通方。

芒硝 乌梅 榆白皮(各五两) 芍药 杏仁(去皮尖各四两) 麻子仁(三两)大黄(八两)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无乌梅,加枳实干地黄各二两。

又疗大小便不通方。

滑石(二两) 葵子 榆白皮(各一两)上三味下筛为散,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二匕和服,两服即通。(并出第二卷中)近效疗大小便不通方。

含硝石(吐去水)

十七

关格胀满不通方四首

千金疗关格胀满不通方。

芍药(六分) 芒硝(六分) 黄芩(五分) 杏仁(八分去皮尖) 大黄(八分)上五味末之,蜜和丸如桐子,饮下十丸,日二服良。

又方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削姜裹盐导,并佳。

又方干姜 盐 杏仁上三味等分捣导之。

又疗胀满关格不通方。

吴茱萸(一升熬) 干姜 大黄 桂心 当归 芍药 甘草(炙) 芎 (各二两) 雄黄(三分研) 人参 细辛(各四两) 真珠(一分研) 桃白皮(一握)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雄黄真珠末,酒一升,微火煎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不必尽也,每服如人行十里久,进之。(并出第十五卷中)

十七

许仁则大便暴闭不通方二首

许仁则论曰,此病久无余候,但由饮食将息过热,热气蕴积秘结,若缘气秘,自须仍前疗气法,服巴豆等三味丸,及疗水气葶苈等诸方取利,若是风秘,自依后服大黄等五味丸,暴秘之状,骨肉强痛,体气烦热,唇口干焦,大便不通,宜依后大黄芒硝二味汤取利方。

大黄(六两) 芒硝(五两)上药先切大黄,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顿服之,须臾利,良久不觉,以热饮投之,若服此依前不利,宜合后大麻仁等五味丸服之,取快利。

五味大黄丸方。

大黄(五两) 大麻子(一升微熬研之) 芒硝(六两) 干葛 桑根白皮(各五两)上五味,先捣四味为散,然后捣麻仁令如膏,即投四味散和捣,和少蜜捣之,丸如梧子大,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服得大便通为限。(主大便风秘不通吴升同出下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