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6202700000017

第17章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

【英雄档案】

卢德铭(1905~1927),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我军年轻将才,曾任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

籍贯:四川宜宾。

英雄历程:

1924年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第四连连长;

1926年5月,担任独立团北伐军先锋;

1927年9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

1927年9月25日,在秋收起义中英勇牺牲。

【英雄荣誉】

1924年,在黄埔军校期间曾受到“全校学员要以卢德铭为学习楷模”的表彰;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英雄少年,志在必得

中学期间,卢德铭阅读了大量的如《新青年》、《共产主义ABC》之类的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从那时起,卢德铭就萌生了从戎报国的信念。

1924年初,卢德铭从报上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决定报考,但遭到父亲的反对。他耐心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又去找与孙中山交往甚密的李筱亭,恳求李筱亭帮自己写一封举荐信。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当他赶到广州黄埔军校时,考期已过,黄埔第二期学生队已开始了紧张的军校学习生活,卢德铭要求补考插队,但被校方拒绝。

几经努力,卢德铭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了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沉吟片刻,说:“那好,我来考考你!” 孙中山提笔在纸上写下试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接过题,略一沉思,提起笔来,将平常的思索变成了一行行激情飞扬的文字。

孙中山看了卢德铭写的即席应试文章,不但字写得好,而且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满纸激情涌动,忠胆毕露。孙中山当即提笔给黄埔军校写了一纸推荐信,并语重心长地对卢德铭说道:“希望你言行一致,报效革命!” 卢德铭如愿以偿,被分到了黄埔军校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

卢德铭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门门军事科目争前列。孙中山来校视察时,******特意介绍了卢德铭的出色表现。孙中山听后满意地说:“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英才陨落,******痛惜

卢德铭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决定要为理想奋斗的他一想起家中父母定的亲事就深感不安,他决定向家中说明情况。他在家信中写道:“因归期不定,请父母将颜家婚事退掉,如颜氏不允,则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由于出色的才干,卢德铭于1925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连长,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受到叶挺的称赞,后荣任营长、参谋长、团长等职。

1927年8月2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他遂率警卫团参加******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党内有人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坚决支持******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卢德铭的支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会议最后通过了******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向南转移。23日拂晓,******、卢德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江西萍乡芦溪镇山口岩遭敌人伏击。

在此危急关头,为掩护部队突围,卢德铭第一个冲上高地,却中弹牺牲。******得知卢德铭阵亡的噩耗,向着苍天喊道:“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

卢德铭因忙于革命工作,长年辗转于战场英勇杀敌报国,一直未能回家办理个人的婚事,其未婚妻颜瑞琴在卢德铭牺牲8年后才嫁。

【英雄无悔】

卢德铭为了解放中国而放弃了自己的“小家”,这当属人生的“大我”之境界。自古以来,心系“大我”的伟人不胜枚举,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他们无一不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答案: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正如哲学家罗素在“人为何而活着”中给出的其中一个理由: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也许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