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档案】
罗亦农(1902~192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籍贯:湖南湘潭。
英雄历程:
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任****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历任****中央长江局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
1928年,在上海被捕遇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远赴莫斯科寻求真理
1919年夏,罗亦农离开家庭到上海,认识了陈独秀等人,并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他越来越认识到中国革命出路的重要,他决定到国外去寻找救国真理。
1921年,罗亦农在一个远房叔叔的支持下,带着一腔热血踏上了赴苏俄学习的征程。5月,东方大学正式开学。在这里,罗亦农抱着到俄国学习革命的道理,回去改造中国的愿望,积极而又自觉地投身学习。
学习生活很艰苦,白天听课,晚上到街上去站岗,周末还要去做工。虽然当时苏俄对外国学生给予红军战士的待遇,即使这样,中国学生每天也只有两只手掌那么大的黑面包和几颗土豆,中餐只加一个海草煮土豆的汤,有时放一点咸鱼,每人一小瓢。寒冬来临时,每个中国学生仅发一件军大衣、一条皮带和一顶别着一颗红五星的薄呢帽子。晚上睡觉时,军大衣又成了被子,大家只能挤在一起取暖。
罗亦农认为,这种苦在当时苏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物质生活苦一点,精神生活却很充实,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始终充满着坚定的信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由于他学习认真,刻苦钻研,很快便能直接听懂教师的讲课和阅读俄文报刊书籍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罗亦农利用暑期的机会,邀集了十几个同学一同前往乌克兰农村做社会调查。在那里,他们和普通农民一起割草,到农民家去走访。通过交谈,细心地了解俄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十月革命后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变,增长了不少新的知识。
罗亦农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被提拔为中国语言组书记。从此,他便告别了学生生活,担负起一批又一批赴苏俄学习的中国同学的组织工作,并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
胸怀真理,以身殉国
1925年,罗亦农回国,首先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后不仅,他又参与了平息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斗争中,与陈延年等多次开会研究,作出“动员民众,督促国民政府肃清杨、刘军阀”的决定,并指导共青团广东区委成立临时宣传委员会,广泛开展平叛宣传工作。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罗亦农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多次起草传单以鼓动工人罢工斗志,并协助罢工委员会,妥善安排了进入广州二十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
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罗亦农先后两次领导上海工人举行起义,可均未成功。但他没有气馁,积极参加****中央和上海区委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工作。1927年3月21日,与******、赵世炎等再次举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胜利。
为筹备召开党的“六大”, 罗亦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极大危险,到湖南、湖北等地了解情况,在上海听取各地同志汇报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负责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并与瞿秋白一起拟写《党纲草案》。
正当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赴莫斯科筹备召开“六大”之际,因叛徒出卖,罗亦农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罗亦农牺牲的噩耗传来,******怕哭声惊动左邻右舍,不得不把脸埋进有水的脸盆,边哭边洗,边洗边哭……1928年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中央在头版头条发表题为《悼罗亦农同志》的专文,写道:“亦农同志被害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英雄无悔】
罗亦农为寻求革命真理远走他国,他历经艰辛获得真知一心救国,最终慷慨就义。他说,“大敌正不前,残躯何足惜。”而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他的死却是莫大的损失。罗亦农走了,他像一阵狂风暴雨,刮走了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