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与中医学的关系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意译为上师,也就是有至德之人,后来演变成对一般僧侣的统称。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的藏传佛教。
20世纪后,藏密逐渐被散入世界各地的喇嘛传入西方发达国家,并为世界各国许许多多的佛教徒和有志于养生的人们所修持和喜爱。浓郁的地域特色、玄妙的修正方法,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及自然气候,使得藏传佛教在养生长寿领域广博宏深、独领风骚。
藏密来源于佛教,但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接受着内地的医学理论,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藏密真言与中医的关系
嗡阿吽系真言是以声引气的练功方法,念这三个字可引起颅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气机,三田反复的效果。这一真言吸收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点,要求人的意念遍及宇宙的各个层次,从广阔深邃的宇宙空间摄取能量,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藏密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的发声法,则体现了其与五脏六腑和经络的密切关系。僧俗皆念诵不已,不仅有调节心理的作用,而且可以祛病延年。
另外,藏密发声法还与中医的“精、气、神”密切相关。有一种“吽、哈、嘿”三声发声法:“吽”是聚口喉音,轰声如雷贯耳,其声低沉、有力、坚实,可率领诸声,贯通各部,为“精”之声。“哈”是开口喉音,舌下落于口床,以心引动肺气、胃气及其他脏气,为“气”之声。“嘿”是微开口喉音,为上冲音,其声尖脆上拔,头顶有发麻发凉之感,此声沿中脉直冲上顶“叫开天门”,接通天地之气,为“神”之声。这种三声法,可使人精力充沛,内气顺达。可见,藏密发声法与中医学基本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身密对中医周天理论的发展
在中医理论中,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督脉主气,上通于脑,下贯心络肾,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并与任脉交于跟交,使阴阳二脉相连贯。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穴,与督脉相会,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藏密大师在中医学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基础上,为了尽快打通周天,又摸索出一条中脉,它位于人体百会区到会阴区之间,纵贯五轮三丹田。他们认为,这是一条摄取能量的最佳通道,以意领气的身密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通周天。
由此可见,藏密与中医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并且在藏密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会变得更为密切。
藏医——在寺庙中产生的佛教医学
藏医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它兴起于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时期,是在藏族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汉医、印度医学理论而形成的。在当时,藏医是一种佛教医学,是在寺庙中产中的。它在各个寺庙中设有曼巴扎仓,即藏医学院,要求僧侣必须学习十年才可以出徒给人治病。僧侣出家后,没有了家庭和亲人的顾虑,就在寺庙中潜心钻研学术。
藏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大因素:“隆”(气)、“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三大因素又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上述三者保持着相互协调,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内外环境变化,平衡破坏,将会引发疾病。特别是龙、赤巴、培根中某一种因素的功能亢进、低下或互不协调,不仅可引起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而且还是造成其他疾病发生的原因。
藏医院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靠问诊、望诊、触诊,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药物试验诊断法。总之,根据望、触、问三诊断得到的印象,加以分析和归纳,从发病原因判断疾病的性质,从症状到体征的判断方法都基本相似。因而也确知藏医在某些方面受中医理论的巨大影响。
藏医将疾病分为热证与寒证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理论系统、完整,医学典籍众多。最基本的典籍是“医学四续”,即《本续》、《释续》、《诀窍续》和《后续》。另外还有最著名的《四部医典》,相传这是公元8世纪玉妥·云登贡布所著的。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人体解剖、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方剂药物、诊断与治疗器械,等等。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藏医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藏医学,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因藏医的传播而受益。
自然条件恶劣,喇嘛为何能长寿
关注藏密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修习密法的人一般都会有两个显著成果:一是年寿很高,身体轻健,面如童子;二是临终虹化(死亡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据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索朗顿珠对40例宁玛派学者虹化的统计,其中年龄最小者为80多岁,年龄最大者达140多岁,大多数在100岁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常理,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大气压低、严寒缺氧、风大、干燥、紫外线强,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西藏变幻莫测的天气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这么多不利健康的因素,喇嘛们是为何能长寿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喇嘛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由于藏传佛教的独特,使得喇嘛的生活较之其他宗教也有很大差异。茶是藏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寺院里更是如此。每天早、中、晚都是边喝酥油茶、吃糌粑边持咒诵经。在学习上,先学藏语基本知识,同时背诵一些简单的颂词及祷文。然后学习佛教经典。学经过程重学习,更重辩经。通过一系列的诵经、学经、辩经活动之后,熟谙经典。
其次,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佛教修行以禅定为核心,养生自然以静养见长,但对于运动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视的。密宗认为,长寿之道在于经常做些必要的运动和劳动。佛教的戒律中也贯彻了这些原则,因此绝大多数虔诚奉行戒律的僧俗信徒基本上都“乐其天年而不中夭”,获得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