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树木医生
62307800000007

第7章 “啄木鸟”的“绿色生态梦”——记遂川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廖许清

郭欲标 李玉琼

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井冈山下,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8%,活立木蓄积量1003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也得益于活跃在林业战线上的一批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林业技术干部。

遂川县的林农经常能见到一个身影,尽管他言语不多身材瘦小,可是只要他进入林区,似乎就变了身,不仅能准确介绍发现的病虫,而且行动敏捷目光犀利,俨然一只飞翔的“啄木鸟”——病虫害的克星。

这个人叫廖许清,江西省遂川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一名普通的护林人,一只守护着井冈山南麓下近370万亩森林的“啄木鸟”。

领导说,他是一个敢担当的好干部

遂川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张永明给我们讲了这样一桩往事:

2002年5月,漫天飞舞的蝗虫降落在该县草林冲电站附近的枫杨林和草地里,小小的蝗虫滥施淫威,短短几小时,电站附近的枫杨林和草地便像剃了一个大光头。树叶与草啃光了,它们飞向了附近的森林,近300亩的乔灌木刚刚长满的叶子成了蝗虫最好的食粮,整个森林弥漫着让人恐慌的气息。

面对从未见过的铺天盖地的蝗灾,专家们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江西见过的第一次蝗灾,虫口密度最高达每平方米4500只~5000只。

就在县林业局的领导和专家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刚刚从基层林业工作站调到县局森防站工作的廖许清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抗击蝗灾。

采样、计数、配药、喷施,廖许清带着几个小伙子整整在林子里忙了一个星期,蝗灾蔓延的态势得到了控制。可是,由于引发此次蝗灾的蝗虫主要是斑腿蝗,它抗药性强,几轮下来就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蝗灾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怎么办?

凭借看过的有关蝗虫的防治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廖许清建议使用一种叫作“锐劲特”的特效杀虫药。可是,这种药物市场上难寻,需要到周边省去采购,而且价格比较昂贵。一些老同志就说:“算了,能控制一下就行,随着气温的变化,蝗灾自然就会消失。”甚至还有个别不理解的人说风凉话,“这么多专家前辈在这里,你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同志出什么风头?”

在困难面前,廖许清没有低头,他知道若不能彻底消灭灾情,林区将存在潜在危机,有可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并且蝗灾还有可能会暴发蔓延,作为一名林业技术人员,没有理由躲避。于是,他找局领导说出他的防治计划,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分析,使局领导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购买来的药非常有效,施药过后斑腿蝗大多被杀死,此次蝗灾防治取得最终胜利。

从此,遂川再无蝗灾。

林农说,他是一个不怕死的好专家

珠田乡黄塘村村民李头生不会忘记,2010年7月的一天下午,还在午睡刚醒的他突然发现,家里到处爬满了可怕的毛毛虫,床上、灶前……到处都是,再到屋后的山上一看,松树上四处蠕动的毛毛虫更是惊起了他一身的鸡皮疙瘩。

接到虫情报告的廖许清迅速赶到现场,在实地查看虫情后,他决定采用烟剂熏杀消灭害虫。在喷药熏杀的防治作业过程中,毒烟弥漫整个山头,药味熏鼻刺眼,再加上前阵子防治工作紧张,没有休息好,廖许清出现了头昏的情况。于是,李头生就劝他别上山,在山下指挥就行。“山场地形和虫情我比较熟,烟剂和烟雾机的性能我比较了解,我不去怎么行?”廖许清较真地说。他就这样苦撑着与喷药工人一起,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进行作业,当最后一桶药剂喷施完毕,他却瘫坐在地上,面色苍白、呕吐不止、大汗淋漓。事后,他来不及调养身体,就对施药方法进行了总结改良,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测报率的良好建议。

2012年,与遂川县毗邻的南康区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松材线虫病疫区。为此,廖许清对枯死松树多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敏感,只要在境内发现了枯死松树,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他都会把它采样下来,调查死亡原因。

危险就在这样不期而至。

2013年6月,在巾石乡境内完成枯死松树取样返程时,廖许清发现对面悬崖边有一棵枯死的松树,立即起身前往。随行带路的林农劝他:“廖站长,这棵就算了吧,对面山顶无路可去,得顺着山坡爬上去。你看,你看,山高路陡的,还是别去了吧?”“不行啊,必须去!”廖许清坚定地回答。

顺着山坡一路攀爬了上去,由于荆棘丛生,他的手和脚都被划破了好几个口子,疼痛直入心底,他咬牙坚持着。就在采样的那一刹那,廖许清一个趔趄没站稳,重重地从悬崖边上摔了下去,好在几颗灌木把他挂住了,这才救了他一命。带路的林农当时就吓傻了,半天才半带敬佩半带责怪地冒出一句,“廖站长,你真的不怕死啊!”

爱人说,他是一个“不顾家”的好男人

廖许清的爱人小刘聊起他时,眼神和言语中流露出一丝的幽怨。这怪不得她,让我们一起来盘算一下这位“好男人”的点点滴滴。

2005年8月,经过两年的恋爱长跑,他们的爱情终于瓜熟蒂落。按照当地风俗,他们举办了一个“定亲”仪式,正式向亲朋好友宣告他们的甜蜜爱情。可让小刘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定亲那天下午,她的亲友还没离去,廖许清就匆匆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去参加在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松材线虫病检测技术培训班,扔下她一个人独自面对亲朋的责问。

这又是一个“独守空房”的故事。2006年元旦,廖许清和小刘正式结为夫妻,开始相伴一生的生活。可甜蜜的新婚生活才过了两天,廖许清就接到了支援九江市彭泽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的任务。是去支援,还是陪妻子度蜜月?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廖许清面前。尽管妻子不理解,但经过他耐心地劝导,妻子明白他是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的人,最终还是同意了他前往彭泽。半个多月的支援工作得到了省市林业部门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可是廖许清不知道,在那些日子里,每当夜幕降临,妻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待在新房里,就忍不住流下两行说不清是思念还是委屈的泪水,把枕巾都打湿了。

廖许清七岁的儿子有些沉默寡言。小刘说,过去她在乡镇上班,孩子就留在县城由廖许清一个人带,可他一忙起来就无暇照顾儿子,经常把年幼的孩子放在亲戚朋友家,久而久之,小孩就不愿与父母交流,性格有些孤僻了。为这事,他俩吵过很多架,廖许清也经常表示,自己会做个好爸爸,一定会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之人。

妻子说:“我不怪廖许清,他虽然对这个家亏欠很多,但冲着他的那份事业心和责任心,他还算是一个好男人!”

采访结束,廖许清说他有一个“绿色生态梦”,那就是“秀美江西,有虫(病)不成灾”。

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他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