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智慧父亲:儿童智商情商培养家教随笔
62318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这些年,因为从事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研究,我应邀到很多小学、中学和各地图书馆、阅读机构做关于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和亲子阅读的讲座,接触了很多老师和家长,也了解了很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对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有了很多认识和思考。

作为父亲,我也经常带女儿旅游、玩耍,带她参加社区活动,也常和女儿班上的一些家长交流,再加上对乡村家庭及身边一些城市家庭的观察,我发现,中国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以“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很多家庭里,年轻的父母一生下孩子,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老了,不能颐养天年,又成了第三代的抚养人。很多年轻的父母,即使工作不忙碌,也不愿意亲自带孩子,更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这种亲子教育的缺席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很普遍,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事实上,隔代教育无法取代亲子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不能替代的。首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体力不行,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会因为过度劳累而损坏身体。其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往往会溺爱孩子,娇惯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再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他们因为体力不行,无法满足孩子运动游戏的需要,所以孩子的户外活动少,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当然,最不可忽视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代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满足今天孩子成长的需要。我了解到一些家庭,孩子很小就近视了,主要原因是父母把孩子交给外婆带,外婆年龄大,没什么力气,不能带孩子常去社区里做游戏,参加户外活动,只好带着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一长,孩子近视了,而且天天离不开电视节目,学习习惯也不好。

二、以“师生关系”取代“亲子关系”

很多年轻的父母,当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和希望都寄托在幼儿园老师的身上。当孩子上小学了,把孩子送进学校,又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和希望都寄托给了小学的老师。其实,师生关系无法和亲子关系相比。师生关系再亲密,它只是一种职业关系,不是血肉亲情的关系。一位优秀的讲师德的老师会关心孩子,会尽可能地指导孩子、引领孩子,但他所做的无非是遵守了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老师可以做孩子成长之路上的良师益友,但再好的老师也不能取代父母的角色。孩子上了幼儿园,或者上了小学、中学,家庭教育依然不可放松,父母依然要关注孩子,关心孩子,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交友状况,要尽量辅导孩子的学习,要十分用心帮助孩子发现和解决成长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物质满足过度,精神陪伴和引领缺失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游玩等各方面都很舍得花钱,但却很少陪伴孩子,尤其是在情感上、精神上引领孩子不够,甚至有一些家长只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愿意和孩子进行精神的沟通,更谈不上引导孩子。在我们周围,有的父母一到周末就会开车带孩子到好的餐馆吃好吃的,去郊区游玩,甚至有的父母常带孩子进一些豪华的会所,孩子要买什么吃的穿的用的,都愿意掏钱。有的父母,只要有三天假日,他们就会带着孩子去东南亚旅游,甚至这个月去济州岛,下个月去普吉岛,今年去美洲,明年去欧洲。但这些家庭里的父母却不愿意陪孩子逛逛书店,有时候才买了几本书,就抱怨书价太高。有些城市里的家庭,家里有各种高档的家具、电器,甚至很多玉石珠宝,却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房,或者没有几本适合孩子读的好书。其实,一个文明的家庭,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应该是充满书香的,应该是具有很好的亲子氛围的,而且父母和孩子有很好的心灵的沟通。

以上这三个误区,是家庭教育很多问题的根源。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由于缺乏足够的、科学的、充满温情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由于隔代教育,有些孩子长大后,身体素质差,心理不健康,也比较自私自利,不善于与人合作。由于长期缺乏亲子教育,很多年轻人对父母没有情感,长大了只习惯索取,成了啃老一族。还有的家庭,因为重物质满足,不在乎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不爱读书,也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他们只会消费,不会创造,父母成了他们的提款机,如此等等。家庭教育如果不走出这些误区,不重亲子教育,父母不承担起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不扮演好孩子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引导者的角色,那么,新的一代要走向文明和智慧,要变得独立自强富有责任感,是非常难的。

这本《做智慧父亲》收集的是我写过的一些随笔,多是自身的教育实践和一些体会,还有几篇是到小学里与家长的座谈与交流的发言,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女性》《中国德育》《教师博览》《深圳晚报》和《北京青年报》等十多家权威和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写它们的时候,我也意在启发同龄的家长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关注孩子,启发童心,用爱与责任来呵护童年,引领孩子的成长,从而更好地承担和完成父母的责任和使命。从2003年女儿出生起,我就特别用心地为孩子们创作了童诗、童话、儿童散文、寓言和儿童小说等几十部作品,受到了很多小读者的喜爱。我也关注亲子教育和家庭阅读,已经写了《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和《让书香润泽童心:6~12岁孩子爱上阅读全攻略》两部书,因为它们对亲子阅读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传达了一些关于童书,关于教育的知识,很受家长和小学语文老师好评。

近几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和汕头人民广播电台等都多次邀请我做儿童教育和儿童阅读的专题访谈,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的一些教育理念,也促使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中国教育报》《图书馆报》和《南方教育时报》等几十家报刊也多次专题或整版发表对我的访谈,介绍我对儿童教育和亲子阅读的一些看法与理念。中国教育电视台也很关注我对儿童阅读、亲子教育的研究,2013年10月对我进行了专访。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家长和老师对我更为关注。

在此,对这些关注我的电台、电视台、报刊及其编辑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这本书能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

谭旭东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