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台湾文献清史列传选
6239400000067

第67章 梁上国

梁上国,字斯仪;福建长乐人。少为大兴朱珪所赏识,入读书社。乾隆四十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习「国书」。散馆,改除大学士;于敏中惜其才,奏请留馆学习。寻以忧归。五十五年,再散馆,授编修。嘉庆二年,转御史。六年,巡视济宁漕务。七年,迁给事中,复除内阁侍读学士。九年,迁太常寺少卿,复迁奉天府丞。十二年,内迁詹事府少詹事,稽察觉罗官学。十四年,以前失察通仓盗米,罣吏议。十五年,复补内阁侍读学士。十八年,擢太仆寺少卿。是秋,奉命督学广西。十九年,晋太常寺卿。二十年,卒于官;年六十八。

上国通经,知时务。凡当世之急务、乡里之利病,旁咨博访,多有建白。时楚、蜀用兵,疏言六事:曰正罪名以申国法、尚谋议以筹胜算、设统帅以一兵权、添士卒以壮军威、杜冒滥以收实用、妥招抚以净贼根。上览奏,趣令更立法纪;军政始肃。闽南奸民结党通兵役,号「天地会」;蔓延他郡,肆钞掠。有司匿不闻;复疏请敕大吏密察掩捕。获其渠,余党解散;一方遂安。台湾噶玛兰居淡水厅之北,屡为海贼蔡牵、朱濆所觊觎;上国疏请收抚其地。上令督、抚议,寻见施行。惟巡视南城时,以所辖六门郭外辽阔、多歧径,奸慝易溷,因请分村落、定坊户以便稽察,汰亢役、设乡约以资讲谕,参用保甲法而通变之;吏议格不行。后十余年逆贼林清构煽,营窟适在近郊;时服其先见。生平质直好学,不蹈脂韦,好面规人过。治经,不苟同于人。古文「尚书」自阎若璩疏证出,同时毛奇龄「冤词」、朱鹤龄「埤传」仍以孔安国传为真本;自后学者尊信阎氏无异词。上国着「古文尚书条辨」八卷,力攻阎氏;惟语多嫉激,世鲜好之。大兴翁方纲序其书谓:『古文诸篇皆圣贤之言,有裨于人国家、有资于学者,不宜轻议。阎氏多嫉激语,故梁子亦嫉激以敌之。此非梁子之过,阎氏之过也』。然上国之学不尽同于奇龄,有驳「毛氏大学证文」一卷。他着又有「数目通典」十卷、「闽海人文」五卷、「山左、山右、辽渖、粤西游记」四卷、「九山诗文集」十二卷。

--见原书卷六十八「儒林传」(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