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夜航船
6240300000025

第25章 选举部 (3)

都给事中,监察御史,编修,大理寺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都事,通政司经历,太常寺博士、典簿,兵马副指挥,营膳司所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按察司经历,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审理,安抚司佥事,蛮夷长官。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左右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署丞,詹事府、太仆寺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官,盐课司副提举,布政司都事,副理问,盐运司、卫、宣慰、招讨司经历,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

国子监丞,五经博士,行人,部照磨,通政司知事,京主簿,保章正,御医,协律郎,典牧所提领,营缮所副,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卫知事,府经历,县丞,煎盐司提举,按察司知事,宣慰都事,王府典宝、典簿、奉祀、良医、典膳正、纪善,讲经,至灵元符崇真宫灵官。从八品:清纪郎翰林院典籍,国子监助教、典簿、博士,光禄录事、监事,鸿胪寺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典宝、良医副,宣慰司经历,神乐观知观,崇真宫副灵官,左右觉义,玄义。

正九品

校书,侍书,国子监学正,部检校,鸿胪寺署丞,五官监候、司历,营缮所丞,典牧所、会同馆、文思院丞、承运、宝钞广运、广积、赃罚、十字库,颜料、皮作、鞍辔、宝源局、织染所、京府织染局大使,龙江宝钞副提举,府知事,县主簿,长史司主簿、典仪正、典乐,牧监正,茶马大使,赞礼郎,奉銮、宣抚、安抚知事。从九品:侍诏,司谏,通事舍人,正字,詹事府录事,司务,学录,典籍,鸣赞,序班,司晨,漏刻博士,司牧大使,牧监副,圉长,太医院、提举司、盐课司、州所吏目,军储、御马、都督府、门仓、军器局大使,承运、宝钞广运、广积、赃罚、十字库副使,典牧所、会同馆、文思院副使,广盈、太仓银库、太仆寺、京府库、都税、宣课、柴炭司大使,颜料、皮作、鞍辔、宝源局、织染局、京府织染局副使,草场大使,孔、颜、孟子孙教授,按察司检校,府、宣抚司照磨,典仪,副教授,伴读,都司、运司、府、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司库司、府仓、杂造、织染司、税库司大使,司狱,巡检,茶马副使,正术,正科,都纲,都纪,太常寺同乐,教坊司韶舞,司乐。

未入流

孔目,国子监掌馔,学正,教谕,训导,兵马、断事、长官司吏目,司牲、司牧副使,府检校,县典史,军器局、柴炭司副使,递运所大使,驿丞,河泊所闸坝官,关大使,牧监,录事,郡长,提控,案牍,都督府、御马、军储、门仓副使,广盈库、都课、都税、税课司副使,茶盐课司使,府州县卫所仓场大使、副使,盐运司、府卫提举,司所州县库大使、副使,司府州军器、织染、杂造局副使,宣德仓、司竹、铁冶、河州、辽阳、青州府、乐安税课司大使,茶运批验所、巾帽针工局、庆远裕民司大使、副使,司库副使,盐仓、税课、钞纸、印钞、铸印、抽分竹木、惠民金银场、惠民局、水银朱砂场局、生药库、长史司仓、库大使、副使,县杂造局副使,典术,典科,训术,训科,副都纲,都纪,僧正,道正,僧会,道会。

仕途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取士。唐始缙绅必由科目,始重资格。汉二千石满三载,任同产子一人为郎。秦始试吏入仕,汉丙吉、龚胜是也。始纳粟拜爵,始皇因旱蝗,汉武帝沿之。至灵帝时,富者先入钱,贫者赴官倍输。尧始考功。魏崔亮始限年。汉制久任如古。晋宋始制守宰六期为满。汉左雄始孝廉核年满四十察举。宋叙官阀,有官年、实年。后周始制举主连坐。汉顺帝制,选用不得互官,谓姻家乡里人不交互为官。今隔选。唐太宗制,大功不得连职。今回避。唐高宗始给告身,即给札。唐武后始设门籍。籍,朝参奏事,待诏官出入,每月一易之。伊尹始致仕。汉制,二千石吏予告、赐告。唐制,致仕五品以上表,六品以下转奏。唐太宗许子弟十九以下父兄随任。宋太祖诏群臣父母迎养。

宰相参政【下丞相一等】

历代置相

颛顼置乐正。黄帝七辅。汤六傅。伏羲置二相。秦献公置左右二卿,称丞相。庄襄王改相国。唐庄宗置丞相兼枢密。唐中宗始置大学士。五代置文明殿大学士,始为宰相兼职,宋真宗置资政殿学士,班翰林上。汉武帝置秘书令,置太史令。汉桓帝置秘书监。唐太宗始置宰相,监修国史。唐德宗始宰相政事,诏迭秉笔。

通明相

汉翟方进为丞相,智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术缘饰法律,人号通明相。

救时宰相

唐姚崇拜相,问齐曰:“予为相,何如管晏?”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世,犹可以终其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只可为救时宰相。”

知大体

汉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问牛喘。吏谓失问。吉曰:“宰相不亲细事,民斗伤命,则有司存。方今春月牛喘,恐阴阳失调,宰相职司燮理阴阳,是以问之。”人称其知大体。

伴食相

唐卢怀慎为相,自以才能不及姚崇,政事皆推委不与,人讥其为伴食宰相。

纱笼中人

唐卜者胡芦生,卜筮甚验,李藩常问之,生曰:“公乃纱笼中人。”藩不解所以。后有异僧言:凡宰相,冥司必潜以纱笼护之,恐为异物所扰。藩默喜卜者言,果拜相。

琉璃瓶覆名

五代唐废帝择相,问左右,皆言卢文纪、姚有声望。帝因悉书清望官名,纳琉璃瓶中,夜焚香祝天,以箸挟之,得卢文纪,欣然相之。

金瓯覆名

唐玄宗卜相,皆书其名,纳之金瓯,名曰瓯卜。一曰,书崔琳等名,问太子曰:“此宰相名,若谓谁?”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

枚卜

古天子卜相,必书清望官名,纳金瓯或琉璃瓶中,焚香祝天,以箸挟之,得其名,即拜相,故曰枚卜,又曰瓯卜。

鱼头参政

宋鲁宗道为参政,时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公屡折之帝前。时贵戚用事者,莫不惮之,称为鱼头参政。

骰子选

宋丁谓作参政,或率杨文公贺之,谓曰:“骰子选耳,何足道哉!”

尚书部曹卿寺

古纳言

唐玄宗用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谏曰:尚书,古之纳言,多用旧相居之。仙客,本河、湟一使典耳,拔升清流,齿班常伯,此官邪也。

天之北斗

李固疏:陛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北斗为天之喉舌,尚书为陛下之喉舌。

六卿

隋文帝始定六部,本汉光武分署六曹。吏曹职起伏羲。汉光武为选部。魏始名吏部,始居诸曹右。户曹职起黄帝。吴始为户部。唐武后始以户部居礼部右。礼曹职起颛顼之秩宗。隋始为礼部。兵刑曹职起黄帝。隋始为兵部、刑部。工曹职起少昊。晋起部。隋始为工部。宋神宗复唐故事,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序。

尚书

秦遣吏至殿中文书,始号尚书。后汉始专席。魏三品,陈加至一品。

侍郎

隋炀帝置六曹侍郎。副尚书名始秦。

郎中

汉置尚书郎,分掌尚书事,名始秦。

员外

隋文帝命尚书六曹增置员外郎,名始汉。

主事

隋炀帝置主事副员外郎,名始汉武帝。

司务

宋置六部司务。

九卿

夏后氏始置九卿。汉设九卿,不以官名,但称九寺。梁武帝始加卿字。后魏始置少卿,以卿为正卿。

大理寺

黄帝立士师,有虞为士师。夏始称大理。秦置大理正,今卿;置廷尉正,今寺正。魏置少卿。晋武帝置丞。隋炀帝置评事。

太常寺

本周官春官之职。秦称奉常。汉改太常,名始有虞。后汉置卿。秦置丞。魏文帝置博士。汉武帝置郎,置司乐,置协律。隋置郊社署,今天地坛祠祭署。唐置簿。太仆寺、苑马寺,职始周官,梁置簿,汉置监。

光禄寺

本秦置,郎中令掌宫掖。汉为光禄勋。梁始改光禄卿。北齐兼膳羞。隋始专掌。唐始署珍羞官,因隋。隋始署大官名,因秦始署良酝,即汉汤官,掌酝,本周官酒正入置。

鸿胪寺

汉武帝置大鸿胪,梁武帝除“大”字,本秦典客、周大行人。

国子监

周以师氏、保氏教养国子,始名国子。晋武帝始立国子学。隋炀帝始改国子监。汉始定祭酒,衔名本周。隋炀帝置司业并周职。汉武帝置博士,名始秦。晋武帝置教。隋炀帝置丞。北齐高洋置簿。宋神宗置录。

宫詹学士翰苑

东宫官

秦始皇置詹事,汉因掌太子家。唐玄宗置少詹事,并辅导东宫。周公置左右庶子。唐高宗置左右谕德、赞善。隋文帝置内允,即中允。北刘置门下、典书二坊。秦始皇置洗马,先导太子。晋始为詹事属官,掌图籍。汉兰台置校书。北齐置正字。

翰林

伏羲始立史官。唐玄宗置修撰、编修、简讨。宋文帝置学士。后魏置太子侍讲。唐玄宗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讲、侍读、待诏。汉武帝置博士。守置孔目。

玉堂

宋苏易简充承旨,多振举翰林故事。太宗为飞白书院颜曰“玉堂”,及以诗赐之。太宗曰:“此永为翰林中一美事。”易简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荣也!”

木天

《类苑》:秘书阁下穹隆高敞,谓之木天。

鳌禁

宋公白、贾公黄中,皆先达巨儒,同在鳌禁。

内相

唐陆贽博学弘词,入翰林。德宗重其才,呼先生而不名。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贽常居中参议,号曰“内相”。

文堂

宋真宗政和五年,御书文堂榜,赐学士院。

五凤齐飞

宋太宗时,贾黄中、宋白、李至、吕蒙正、苏易简,同时拜翰林学士。扈蒙云:“五凤齐飞入翰林。”

北门学士

唐刘之,少以文词称,迁右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万元顷等召入禁中,参决政事,时称“北门学士”。

八砖学士

唐李程为学士。常规:学士入院,以阶前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谏官

忠言逆耳

沛公见秦宫室之富,欲留居之。樊哙谏曰:“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公何用焉?愿还灞上。”不听。张良曰:“忠言逆耳利于行。”乃还。

真谏议

萧钧为谏议大夫,永徽中,争盗库财死罪,曰:“囚罪当死,但恐天下谓陛下重货轻法,任喜怒杀人”。帝曰:“真谏议也。”六科给事中,名始秦,汉置给事黄门,职始秦,置谏大夫,唐分为左右。

真谏官

唐李景伯为谏议。中宗侍宴,命诸臣为回波诗。众皆以谄言媚上。景伯独为箴规语以讽,帝不怿。中书令萧至忠曰:“景伯乐不忘规,真谏官也。”

碎首金阶

唐敬宗好游畋,刘栖楚为拾遗,出班苦谏,以额叩龙墀,血流被面。

铁补阙

唐乾宁中杨贻德为谏议,正直敢言,不避权幸。人目为“铁补阙”。

殿上虎

宋刘安世正色立朝,面折廷诤。每犯雷霆之怒,则执简却立,俟天威少霁,复前极论,必得请乃已。人称之曰“殿上虎”。

戆章

宋任伯雨性刚鲠,持论劲直。为谏官仅半载,所上一百疏,皆系天下治体,号“赣章”。

鲁直

鲁宗道为右正言,风闻弹疏,真宗厌之,自讼罢去。他日上追念其言,御笔题曰“鲁直”。

朝阳鸣凤

唐高宗时,自韩瑗、褚遂良死,内外以言为讳。高宗造奉天宫,李善感始上书,极言之。时人谓之朝阳鸣凤。

立仗马

李林甫专权,恐谏官言事,谓之曰:“诸君见立仗马乎?终日无食三口料,及其一鸣辄斥,虽欲勿鸣,其可得乎?”

拾齿

宋张霭,太祖方弹雀后苑,霭亟请入奏事。及见所奏乃常事耳,上怒,霭曰:“窃谓急于弹雀。”上以斧柄撞其齿,齿堕,徐拾之。上曰:“欲讼朕耶?”霭曰:“臣何敢讼陛下?但有史官在耳。”

古忠臣

宋邹浩官右正言,极论章误国,未报而刘后立。复反,复廷诤,被窜。史谓之古忠臣。浩与阳翟、田画善,初,刘后立,谓人曰:“邹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浩既得罪,画迎诸途,正色曰:“使志完隐默居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

抵家复逮

杨爵言朝延政事有失人心,而致危乱者五,系狱数年始得释。会复有谏者,上曰:“吾固知释爵,妄言者立至矣!”复就逮。时爵抵家方一日,忽锦衣校至,校佯曰:“吾便道省公耳。”爵笑曰:“吾固知之。”与校同饭,饭已,曰:“行乎?”校曰:“盍一入为别?”爵立屏间曰:“朝廷有旨见逮,吾行矣。”再系狱,逾年乃出。

为朕家事受楚毒

章纶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又请复汪后于中宫,以正壶仪;复沂王于东宫,以正国本。诏逮狱,廷杖不死。英宗复辟,叹曰:“纶好臣子,为朕家事受楚毒。”拜礼部侍郎。

碎朕衣矣

陈禾劾童贯弄权,反复不置,徽宗欲起,禾引帝衣,请毕其奏。衣裾落。帝曰:“正言碎朕衣矣!”禾曰:“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内侍请易衣,帝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惮黯威棱

武帝尝曰:“甚矣,黯之戆也!”“古有社稷臣,黯近之矣。”黯前奏事,帝不冠,不敢见。淮南王谋逆,惮黯威棱,遂寝。

贲育不能过

唐魏徵,太宗朝谏议大夫,状貌不扬,有胆气,犯颜敢谏,虽上怒甚,而徵神色自若,议者谓贲育不能过。

瓦为油衣

谷那律博洽群书,褚遂良称曰“九经库”。从太宗出猎,遇雨,因问:“油衣若何而不漏耶?”那律曰:“以瓦为之,当不漏。”上嘉其直。

谪死

陈刚中性慷慨,敢论事。故铨以劾桧贬。刚中启曰:“知无不言,愿借尚方之剑!不遇故去,卿乘下泽之车。”桧怒,遂与张九成同谪,客死,贫不能葬。士论惜之。

小官论大事

曹辅为秘书正字。徽宗多微行,辅上疏极谏。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言大事?”辅对以“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遂编管郴州。

忠良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