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一)
6256600000023

第23章 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

签字仪式于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毛泽东、周恩来和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维辛斯基等聚集在斯大林办公室旁的一间客厅里,其余的人都在另一间客厅。代表双方签字的是周恩来和维辛斯基。毛泽东和斯大林站在最中间。各种镜头一齐对过来,摄影灯烤得大家汗流满面。斯大林不时调整一下站姿,以保持体力。

斯大林突然想起什么,对身边的翻译师哲说:“你们的翻译工作没有做好,耽误了贸易协定文本的印制,否则,今天在这里可以同时签署贸易协定,那样多好啊。”

毛泽东问斯大林在说什么,师哲如实禀告。毛泽东有些不满:“反正缺点和错误总是中国人的!”其实,中苏贸易协定是苏方人员没有准备好,怕斯大林斥责,才把责任推给了中方,这才引出毛泽东的不快。

斯大林敏感地回过头问:“他说什么?”

师哲只好搪塞:“是我们个人之间的私话。”

毛泽东与斯大林是一代伟人,其性格中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在涉及民族利益时都会怒发冲冠,不会轻易让步;而两人的自尊心又都强,两“强”相遇难免不发生一些碰撞。签完字,轮到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请求了:

“斯大林同志,条约签字后,我们准备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当然。”斯大林答应得很痛快,并仔细地听着下一句,因为开招待会的想法他已预先接到报告。

“但不在克里姆林宫,而在另外的地方,比如大都会饭店。”毛泽东果然出语突然。

“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呢?”斯大林目光直逼毛泽东。

“斯大林同志,您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完全合适。”毛泽东的语气里已经没有了固执,诚恳占了上风,“我们希望你能出席一下,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我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

斯大林也表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度:“我历来没有在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地方出席过这样的宴会,而且已经成了惯例。但对你们的邀请,我们在政治局会议上已经讨论过了,我决定接受你们的邀请,也就是说我将破例到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地方去参加你们的宴请。”

毛泽东流露出感激,再次说道:“如果身体不支,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

斯大林小声说:“不会的,既然去了,就要参加到底。”

当晚9时,酒会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的第一层楼进行,这是中国使馆租借的。斯大林带领苏联政府官员如约到来,毛泽东和周恩来早已站在门口,用掌声向500多来宾,尤其是难得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斯大林表示欢迎。进入大厅后,人们都注视着两位伟人,只有一双眼睛却在别处游弋。那就是后来一直是谜的贝利亚:他那鹰一般的目光扫视着会场,看着人们的杯中是否是白兰地,以免有什么不测。酒会进行得很顺利。中方最忙的人是王稼祥大使和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的嘴唇刚刚挨着酒杯又匆匆放下,他看到:毛泽东和斯大林被安排在里间小厅,与外面的大厅隔着一排屏风似的玻璃门。外面的人们为了争看两位领袖,纷纷向里间挤,眼看隔板和玻璃门就要挤破了。周恩来急走几步,招呼服务员,让他们撤走隔板,将两厅合为一厅,毛泽东和斯大林的身影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不再往前挤,而驻足凝望……在与会者眼里,这似乎是一种象征:坚冰已经打破,中苏之间的隔阂正在消除。可惜在斯大林死后的赫鲁晓夫时代,两国又筑起壁垒……双方对垒的主将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当时都在酒会上,并且举杯相碰过……

轮到周恩来致祝酒词。事先他准备了一份讲话稿,并给了苏联翻译一份俄文稿。但临场他并未拿稿子。令知情人惊讶的是:周恩来的发言竟与长达2000字的原稿一字不差!

周恩来挨着向苏联政府首脑敬酒,最后走到了毛泽东面前:“主席,我也敬你一杯。”毛泽东欣然举杯,他的脸上充满一种微笑,那微笑多少有一点胜利者的快慰,又像酒一样淡雅,令人回味……

酒宴之后,有一位苏方人员曾感慨地说:“毛泽东和周恩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真是少有的领袖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