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顾准文集
6270900000030

第30章 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一、美帝国主义在20年的较量中退却了

这个命题,看起来是确定无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较量的双方,实质上是中美两方。经过较量,美国丢掉了世界霸权,号称为“丰裕社会”(加尔布雷斯Galbraith一本书的书名)的第一号资本主义国家,其实经不起国内消费增长和大量军事费用的双重负担,于是退却了。(加尔布雷斯那本《丰裕社会》的主旨,正是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现在,军费景气中用于军费的,实际上还少于用于个人消费的。这无异说,它经得起双重负担。)

二、战后是帝国主义全面退却的时期

不过退却的并不是美帝一家。一切帝国主义都退却了。丘吉尔吹嘘他不当大英帝国的清算人,他事实上真正当了清算人。纳粹完了,大英帝国也完了。法国也完了,而送了法帝的终的戴高乐(关键在于从阿尔及利亚撤退;法共还不主张撤退呢!)成了拿破仑以后法国第一个伟人。

帝国主义完蛋是悄悄地完了的——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殖民地革命战争,例如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唯一的戏剧性的一幕是1956年英法联军打苏伊士。那一次,纳赛尔露了一手,战绩比“以色列进攻的六天”要漂亮得多。不过并不是纳赛尔真正打赢了英法联军。那一回,美苏两国都表示支持埃及,反对英法进军。那一回对中国有很大的震动。真正使我们懂得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不是朝鲜战争,而是塞得港(Port Said)。

三、新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

因为美国反对英法联军的塞得港之役,也因为其他原因(主要是美国原来并非古典意义的殖民国家),所以美国不被称为老殖民主义,而被称为新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的定义不容易用一句话说清楚。用美国这个国家的“殖民利益”来说吧,它有在拉丁美洲诸国的巨大的投资,巨大的农产品和矿产,包括石油的供应来源,那当然也是它的市场,还有—个巴拿马运河特区。拉丁美洲是它的后院,除此而外,它还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它事实上占领了日本和中国的台湾等等。

略微分析一下,可知这个新殖民主义的头头的新殖民主义,主要可分为两项:

A。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所指的帝国主义的,或者可以称之为经济帝国主义的利益。

B。并非属于经济帝国主义性质的一种权势,用我们的“霸权”这个词称呼它比较适宜。

不过,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上这两种“帝国主义”,其性质较之50年前都大大地变化了。

四、经济帝国主义的变化

先来看看经济帝国主义。

50年前,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的国家。当时它的殖民地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白人移民的自治领,有加拿大、澳、新、南非;一是有色人种地区。前者的经济是现代化的,英帝国和它们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互助的,没有什么超经济剥削。有色人种的殖民地确实给它提供了超额利润——印度所提供的,还不止超额利润,印度的行政、税务等等都是英国人借以发财的地方。往前推一点,19世纪中叶及其前,英国在印度发财的人数之多,以致造成一个专门名词“英印富翁——Nacol”。19世纪后期起,英国大量资本输出,以致英国国内的工业装备落后于德、美诸国;二次大战以前,英国总是入超,但是它的航运、保险、金融和海外收入,足以抵消它的入超有余。

奇怪的是,19世纪下半期起,英国日益从自由主义转向帝国主义,它国内的工人运动却日益稳步地壮大起来,以致到1924年竟能成立起来第一次工党内阁。帝国主义和工人运动并步前进,确实是历史上的奇迹。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现在经济帝国主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五、罗马帝国的比喻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末尾——结论部分,不知道罗马史是不易读懂的。为此,插入一段这方面的叙述,也许是必要的。

罗马是一个直接民主的城邦国家,它的统帅由执政官兼,执政官是民选的。公元前500年左右,经过多次作战,人家打它的危险没有了,由是开始了连续四五百年的征服。先征服意大利全境,然后和迦太基苦战,灭亡了迦太基,把西班牙、法国、不列颠、多瑙河以南的中欧和巴尔干、小亚细亚、北非、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先后都征服了。征服中造成了大量的奴隶主。不过,原来的罗马公民,仍是有选举权的公民。这些公民不可能全部成为地主和奴隶主,而在共和国的中期和末期,罗马也曾有过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为这些贫苦的公民争取“理所应得的权利”。开始,争取的目标在于合理分配土地,不过当奴隶愈来愈多,而被服的土地(都分别建成了行省)的廉价的粮食涌到罗马的意大利的时候,粮食农业变得存在不了,自耕农也变得存在不了了。分配给贫苦公民的土地转售给大地主,而地主庄园也日益用于生产橄榄油、果品和牲畜业(奴隶种植只能干这个;西罗马灭亡,意大利又要粮食自给的时候,奴隶的后代逐步变成有自己的经济,生产粮食的自耕农或佃耕的依附农了)。但是“民主运动”没有停止,不过,目标逐渐转向由国家给“公民”廉价粮食,最后是免费发给粮食,还要加上节日观剧津贴之类的现金补助。

公民们的权利还不止于此。共和国末期,即恺撒和恺撒以前的短时期内,执政官候选人是统帅。统帅,按照罗马法,有权把战争中的虏获据为私有财产。既然候选人是豪富,而“民主原则”还存在,于是竞争的候选人大规模地“贿”买选民——不是抬轿子式的贿买,硬是凡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有好处可得——这是一种群众性的贿买。

到这一步,“民主”不得不寿终正寝。共和国完了,继起的皇帝不要选民投票了,公民也成了驯顺的臣民。

不过,“无产阶级”这个词倒确实是共和罗马传下来的:Proletariat是个拉丁字,意指无财产的公民。

六、“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所指何事?

由此可知,“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个命题,是指:

1.帝国主义本国,不复是基本的工农业生产国家。它只生产奢侈品。正如罗马和意大利不再生产粮食,而只生产橄榄油、果品和牲畜产品一样。它靠剥削殖民地过活,正如罗马当时靠剥削行省(罗马的行省太守剥削行省是十分可怕的)过活一样。

2.帝国主义国内的无产阶级,将要堕落到罗马的Proletariat那样,免费供给、寄生、腐化。

3.文化上、技术上、科学上的没落,当然更是必然的。

4.当年,罗马产生过一批金融资本家,他们借款给到行省当太守和财务官的人,利息极高,但是偿还是有保证的。帝国主义国内财政资本的统治,又是和罗马的事例相类的。

七、近代经济帝国主义走了一条不同于罗马帝国的道路

近代的经济帝国主义走的路,历史证明不同于罗马。

1.确实,19世纪下半期起,英国迷恋于殖民主义。在德、美等国工业突飞猛进的时期,它国内的生产落后了。可是这件事的另外一个方面,恰恰是德、美等国工业是现代的,而它们则是不平衡发展中的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它们之超过英国,早在20年代已是既成事实。这件事,证明工业、科学、技术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所不可缺的。迷恋于殖民主义的英国,战后(50年代以后,事实上是帝国主义被清算以后)懂得了这一点。它虽然发展速度不如德、日、法、意,可是在重新装备工业,努力发展技术,终究也赶了上来。而且,工人运动的传统,使英国获得了福利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被称作“共产主义”的;英国被称为“社会主义”,是因为它的国营经济已及于铁道、保险、煤矿、钢铁等部门)的称号。

2.她们的科学技术并未衰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费正清对比美国和中国之后,再三嘱咐美国要继续在“创造性、自主性”的学术方面领先。田中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提到日本要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事实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都在向这个方面努力。1929年大恐慌之后,美国工程师帮助苏联建设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慨叹美国装备陈旧了。可是,早在50年代,美国西欧都在用尽办法奖励应用新技术,加速折旧可以免税就是一种奖励办法。现在,装备陈旧的不是它们了,反而是苏联了。

3.丢掉殖民地,减少或者没有国防费用的负担,成了急剧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原因是,现在,保持殖民地,在普遍革命气氛下面,镇压费用,超过非经济的剥削了。原因是,巨额国防费,使工业投资受到限制。

可是这样一来,经济帝国主义势必被“新殖民主义”所代替了。

于是,罗马帝国的那种前途,被事实所彻底否定了。

八、新殖民主义的特色

前面分析过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美国的,也是其他国家的,其特色何在?也还可以略指一二。

1.新殖民主义的经济侧面,现在是以“和平的”国际法的财产权利和自由贸易为其特征的。从前的炮舰政策基本上是失败了。阴谋是有的,例如中东的复杂局面。炮舰外交也偶有此例,如不久以前的多米尼加。不过,肯尼迪终究没有大规模入侵古巴,而自塞得港以后,炮舰政策已经为国际形势所不许。于是,出现了50年前所没有的石油输出国联盟那种组织。利比亚100多万人口,每年20亿美元石油收入,50年前是神话。

2.霸权,是极其费钱的。美国在越南化了1000亿美元以上。在其他事例中,争夺霸权要用经援、军援去换。30年代宋子文借5000万美元棉麦借款,成为国际上,尤其是中国国内的大事。现在印度欠的外债,美国的与苏联的,不下几十亿美元。50年前,这是不可思议的。

3.出现了一个联合国。联合国的经社理事会,“关怀”不发达国家,而且(1)似乎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成了不可推诿的义务;(2)“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还在不断指出,不发达国家的当权人物是特权阶级,他们不肯在国内实行为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政治社会改革,结果外援变成特权阶级的海外存款。这简直是一种反叛的合唱。

九、资本主义也变了

“帝国主义是垂死阶段的资本主义”。现在帝国主义变了,资本主义也变了。

马克思预言过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他倒不是说变为帝国主义,走罗马的灭亡的道路。他主要是说(1)资本主义的生命线是资本的增殖,但是,高利润必须低工资,低工资造成消费不足,造成恐慌;(2)而且,当资本有机构成愈来愈大,同量的剩余价值表现为愈来愈低的资本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有趋向于零的趋势,也就是资本主义有无疾而终的趋势;(3)从社会结构上说,资本愈趋于集中,愈来愈多的资本家将被剥夺,资本的私有制及其社会性质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显著,社会主义化,最后不过是一举手之劳。

当然,马克思期望的社会主义是要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这个预言,20世纪初期愈来愈不合乎事实,于是有列宁的“发展”。列宁的发展未被证实,1929年的经济恐慌,又使人们回到马克思,所以有30年代“国际”的资本主义总危机之说。现在事隔40年,1929年那样的恐慌一直没有再现,而且似乎也不会再现,原因何在?

十、沙赫特和凯恩斯

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两个怪人。一个是希特勒手下的“金融奇才”沙赫特博士。他教给希特勒,在恐慌、失业、大批工厂停闭的状况下,用大发钞票的办法来重整军备。结果,重整军备的费用成了“药引子”,没有多少时间就消灭了恐慌和失业。更重要的是,在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前,重整军备发动的景气,增加了国民收入。所增之数,超过当时重整军备费用。另一个是英国学者凯恩斯。他从20年代起,就鼓吹货币价值不能太高,鼓吹通货膨胀。1936年,他写了一本《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主张用“赤字财政、公共工程”来对付恐慌,并且提出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理论。《通论》现在已经是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了,因为它为医治资本主义的毛病提供了药方,并且在理论上提供了证明。

一个实干家,一个理论家,合起来,把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周期危机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同时,他们也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现在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古典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不是列宁所描写的那几条特征了。垄断资本是有的,但是垄断资本自行积累,基本上不再受银行资本的支配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实行多方面的干预,有些国家,甚至有了“计划”(法国、日本等等),当然不是指令性的计划,而是预测性的计划。国家财政开支甚至达到国民收入的1/3,超额累进的所得税是基本的税制……

十一、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

现在的资本主义,是垄断,但是还有竞争,称为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的资本主义,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看作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的技术没有停滞,而是突飞猛进。每一家大公司都有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变成企业得以存在发展的关键部门。苏联,在军事科学方面并不落后,在民用经济的哪一个方面都落后了。

这种局面,是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趋于零”的预言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倘使没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发现,旧有技术的应用达到充分程度的时候,只要还存在竞争,竞争一定要把利润不断往下拉,直到它不再存在为止。现在新东西不断出现,新东西在经济上的意义就是它比老东西成本便宜,生产它可以赚到大利润。这种便宜的新东西的不断投产,也使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和生产总量不断增多,这就使资本主义老是在发展成长。发展成长就不会使利润率下降为零。

新东西的出现,一经成长,再加上一个通货膨胀的因素,使资本主义物价经常上涨,利润率总是高。19世纪后半期,当金本位是世界通行的货币制度的时候,资本主义经常面临物价下降的威胁,这显然是恐慌的根源。现在局势变了。

十二、大公司、大政府、大工会

除公司愈来愈大、政府愈来愈大而外,他们的工会也愈来愈大了。工会大,不仅有力量在订立集体合同的谈判中(还可以继之以罢工)把通货膨胀造成的实际工资下降捞回来,还可以相应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提高实际工资。大工会使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得以维持一定的比例而不下降,它帮助资本主义解决消费不足的危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说,工会,现在是资本主义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帮助资本主义消弭恐慌。

十三、多元主义哲学、学术自由和民主政治

所有这一切,都是只能在一定的气氛下才是可能的。这就是多元主义的哲学、学术自由和民主政治。

西方中世纪有过神权的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烂了神权统治,复活了希腊罗马传统,并且比古希腊罗马更加自由化了。从前,人家都说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墨索里尼红极一时,“共产国际”指出,资本主义到了垂死阶段,它的政治特征是法西斯主义,苏联是民主传统的继承者。事实上,希特勒主义是黑格尔主义的行动家,西方民主传统战胜了希特勒主义,杜威、罗素这些多元主义哲学家战胜了神秘主义的黑格尔主义,神权思想进一步没落了。

也有人曾经企图把杜威、罗素哲学打上帝国主义的印记,英共的康福斯写过这样的书。1957年,他慷慨陈词地用了杜威、罗素都强调过的话:“哲学的任务在于批判”。

西方思想确实善于批判。政治权威当然是批判对象。任何既得权利都是批判对象。美国盛行的群众性的种族歧视也是批判对象。只要和公众有关的事情,怎样保密也无法长久保密下去。说美国在越南的肮脏战争,是被批判得最后只好撤退,至少也有一方面的真实。

批判,是由报刊和学校进行的,那都是些精神贵族。说也奇怪,精神贵族中固然也有贵族主义分子,可是其中的多数,也许因为吃饱了饭总要用脑子,总在挖空心思地想投合大众所好,总的说来,他们的批判,似乎总在促进进步。他们不善感恩。他们的研究常常受“基金会”的“资助”,他们的话却更多地是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

事实上,20—30年代的法西斯主义是神权统治的继续。50年代以后,西方不再产生过法西斯主义,迄今也还没有见到法西斯复活的迹象。

十四、重新考虑“较量”这句话的意义

说了上面那一堆废话之后,可以来重新考虑一下,“美帝是在20年较量之后退却了”这句话的意思。

无论批判之风如何盛行,美国政治总是维护它的既得利益的。它所以要出兵打仗,就是为了维护它的既得利益。如果打得顺利,美国的军权会煊赫起来,就是说反动气焰会嚣张起来,“批判”的声音就将愈来愈微弱。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正是较量中它没有占到便宜,才促使进步的批判发展了起来。内外夹攻,它退却了。所以,较量是不可少的。

不过批判这一面也不可忽略。批判之所以能够存在,能够发挥作用,“较量”一词并不能把它包括进去,它还有“内因”。君不见,希特勒打到底,没有产生过批判。而且确实在它这方面说,它的“内因”使它只好不胜也得打到灭亡为止。

再进一步说,帝国主义这个列宁以来的概念事实上已经过时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个概念倒还没有变,资本主义不可能永存,它一定要灭亡,可是它的灭亡恐怕会通过别的途径,而不一定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关于这方面,曾经有过不止一个现代人揭示过一些有趣的意见,不过,这等以后再谈吧。

1973年5月8日

十五、补论——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的原因何在?

直率地说吧,我认为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的原因,在于他们不限制,相反还在发展批判。假如,1929年恐慌时期,那些坚持前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的政党,下令禁止一切异端的思想,资本主义早就完蛋了。资本主义不这样做,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批判——越南战争、吸毒问题、青少年犯罪、种族歧视、水门丑闻、自由放任是恐慌的根源,3000美元或2000美元年收入以下的人是贫穷线以下的人等等。这样,就呈现出一种奇观,资本主义是一大堆罪恶的根源,可是这一大堆罪恶不断地被揭发,不断受到注意,老是在作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良,于是,它虽然“气息奄奄”了,却老是混下去了,有的时候还显得颇为活跃。甚至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也起了一种揭发批判、促进改良的作用。现在英国的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家,对于拿破仑战争时代英国的童工(《资本论》对此作了痛烈的揭露),谈到时还是情绪激越,起码也要讽刺几句。在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家中,《资本论》还是一种重要的经典。不过着重的,总是它的批判部分。

十六、批判,将要促使资本主义灭亡

可是,批判,归根到底还是在促使资本主义灭亡,不过1970年的资本主义,已经大大不同于1920年的资本主义了。继续揭发、批判、改良,归根到底,资本主义要被批判送终。

我看,资本主义不会通过暴力革命灭亡掉,这是因为它在批判—改良。但是它会在批判—改良中一点一点灭亡掉。

也许这种说法过于武断。那么改变一下:暴力革命也许会有,但那是瓜熟蒂落时期的暴力革命。

197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