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感到脆弱,却不敢表露出来,或者不敢承认,甚至为脆弱而感到羞耻。的确,敢于表现自己的脆弱、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敢于说出自己的脆弱,这是很难做到的事。
但是,每个人其实都会经常迷失方向,丧失希望,孤独,自卑,空虚……甚至出现轻度精神失常,有时,个体甚至会没有安全感,感到孤立离群,最终对他人、对自己都失去信心。
因此,一个人的脆弱有时会伴随一些症状,表现为某些疾病和不适,并且通常是不被言说的。
其实,要求高效率,要求时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有利于个体看清自己真正的困境,或者找到自己的定位。
然而,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中,这种不适的状态却不断加剧:充斥着对人性基本需求的无知和无视,充斥着机械、分裂的个人主义世界观。因此,个体常常迷失在这个令人不知所措的社会中,难以找到坐标,渐渐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有时,在深刻的变化中,他们的精神状态难以自我建构,甚至会损及自己的认同感。
那么,身处这个容易使人迷失自我的社会之中,怎样才能不迷茫呢?
面对脆弱,无论是曾经经历、正在经历,还是将要经历的脆弱,人们都有两种可能的姿态:一种是忽视人类内在的焦虑,自欺欺人,自我封闭。否认脆弱,抑制脆弱,变得冷酷,只关心财富、权力、世俗的成功以及物质上的成就……这一切会引发一场无穷无尽的追逐,人们身在其中,但已迷失了方向。
另一种是陷入痛苦,任凭绝望侵入心灵,有时甚至不寻求解救。人们被绝望、甚至病态心理所支配,鼓吹反生活,放弃一切希望,拒绝任何改变。如此,这世上有些人异常高兴,而另一些人却在受着极大的折磨。
可是,我们难道不能有别的选择吗?为了使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深刻、本真、丰富的自己,有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复杂、脆弱和敏感?我们可不可以接受自己的脆弱,并把它作为人生的动力呢?我们可不可以探寻自己感性的一面,并将其充分发展,直到产生一个完整的人格?
我认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性当作一把利器,运用它来跨越脆弱,成就人生。不再把自己的弱点当成缺点,不再和本不存在的完美相比较,不再惧怕脆弱。相反,要尊重多样性,尊重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断地自我质疑和自我发现。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境况:和所有自主、独立且又复杂的生物一样,我们人类一方面是脆弱的,另一方面又有着内在的力量。
脆弱经常被视为一种缺陷,一种为了好好生活所必须克服的品质缺陷。
它主要表现为:无力、虚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萎靡不振、易受影响、反复无常、无助、温驯、随和。
我们所谈论的脆弱,使人备受折磨,怀疑猜忌,使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感到忧伤、沮丧,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却经常被我们忽视。
脆弱有什么迹象?脆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怎么辨认这些表现呢?
我们的自我构建和内心斗争同时产生了脆弱和力量。有时,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时期强烈地震撼着我们,截然不同的冲动撕扯着我们,但任何改进都必然经过自我建构和解构两个自然的阶段。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带有这些创伤,彰显着我们的本质。
看不见的创伤是最深的,也是最难以痊愈的。那些情感冲击在最初产生影响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留有余波。一些文学上的例子或是现实发生的事件都是脆弱故事的最好阐释,展现了那些新旧创伤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显示了那些我们身上或许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盲点。
个体有很多工具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但这些自我保护工具,使用不当也会变成妨碍自己的陷阱,使我们远离真实的人生。因此,脆弱是被否定的,也是吸引人的。
事实上,生存的苦难、表现在生活模式上的绝望、消极观点和想法、虚无主义,人生的这些阴暗面迷惑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创作领域,也有许多“忧郁的黑太阳”[1],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升华了绝望。我们喜欢不时沉浸于悲伤或忧郁之中,一头扎入某些“绝望导师”[2]或纯净或混沌的思想中。
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思考并评判另一个问题:脆弱的光明面。
将脆弱变成力量的源泉,开发自我疗愈的能力,以入世的态度肯定自己的自由,达到这些目的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后文中被分为八个练习:
◎首先是练习认识自我:在自己的创伤上下苦功,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能量,肯定自己的弱点,以人为镜,观察自己。
◎其次是练习面对自己的痛苦,这是创作的源泉。
◎再次是自我力量的练习:考虑自己的优势、潜力和个性;重新恢复自己的欲望,因为这是一种生命力,激发它,可以使我们接触自己的本真。
◎自我构建的练习:在这一练习中,我们可以在思想、自省、学问、文化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决定自己的命运,自我抉择,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面向外部的练习:使我们学会和他人打交道,这是自我构建、自我存在的基本需求。
◎创造性的练习:使我们升华自己的阴暗面。
◎面对现实的练习:使我们此时此地学会肯定自己的独特性和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行动,脆弱就只是脆弱。
◎第八个练习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和谐的个体。这个练习意味着要学会容忍矛盾,倾听自己身上的基本节奏和沉默宁静。
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构建自己生存的意义,学会整合自己的生活、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节奏,这些给我们带来平衡与和谐。
在人生的考验中看到重获新生的机会,在自己身上发现新的潜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我想要证明,我们会在觉醒的道路上遇见脆弱的自己。但是最终,我们都能重返正途,重新确立健康的价值观,并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为自己指引方向!
在你人生的某些时刻,当你歇息时、感到悲伤时、自省时、受到严峻打击时、失去时,当你处于特别清醒的状态时,面对人生的辽阔与荒谬,你是否有一种眩晕感,是否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真正的谦卑是,能够意识到作为人类,或者从更普遍意义上说,作为生物,自己是虚无的。”[3]
以上是脆弱的一种表现。脆弱不仅限于此。
如何战胜这种情绪,别让它削弱、消灭我们,并相反地,在我们的生命之外,赋予它意义?
我们可不可以从自己遭受的磨难中勾勒出个人成长的轨迹?可不可以在探寻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挖掘出新的财富?
不论遭遇过什么,人生的道路总是峰回路转、弯弯曲曲:我们总是会有怀疑、内在冲突的时候。个人的特性、完整性、稳定性、一致性先是渐渐地丧失,随后又重新出现,重新形成。它们受到破坏,但又重新被构建起来。
在这本书中,我想说明,脆弱其实是诸多品质的整合,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宝库。我们要学会正面认识、思考这件事。我也想表明,脆弱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脆弱的部分,因为脆弱在自我个性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通过了解自己的脆弱,我们会发现脆弱其实就是我们人性深处的基本元素,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种子,以及我们创作的引子。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人类心理的“地下迷宫”,我看到了生存困难引发的种种忧虑和痛苦。但我也看到了心理活动中始终蕴含着的创造性和活力。
我观察到我们的脆弱其实来自本真,来自个人的真实经历。我们身上有多少创伤啊!创伤遍布全身,成就了我们,并且时不时地出现。创伤是意料之外的,是令人惊喜的。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它们,但对我们来说,它们是如此熟悉,如此令人敬畏。
接受自己的脆弱,就是学会表露自己的情感,就是体会自己的感情、疑惑和思索。承认脆弱,意识到自己的脆弱,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保护自己的装备。通过让自己敏感(也是清醒)来丰富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接受自己的脆弱,就是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与周围事物的沟通和交流。
在人类早期时代,了解自己的脆弱就是人类的追求。先前,人们都试图依靠前人的假设,以及前人已经完成的部分来探寻人类本真的奥秘。其实,这种追求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个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要完成的部分。这个部分是独一无二、非常特殊的。
“人类本真在于‘这个可质疑性,它使人类始终对自己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未来保持开放的态度’。”[4]
人类构成了我们所提出的全部问题,因此,他对自己身上的未知性,特别是被埋没的地方,以及自己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本书中,我会提及其中几个问题。一个简单的目的是给你们提供一些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要素。当然,另一个目的是表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心理要素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本书并非只是粗略地罗列一些可用的方法,也不是在描述一个理想化的模式。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发你们的思考,使你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到长远的解决之道。
脆弱的体验使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使我们懂得了自由和创新。跟所有的学习一样,在学习脆弱的过程中,我们有进步,也有退步。
这是一条个体化之路,它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在和世界相处时所发现的内在与外在。我们会在自己的创伤里面寻找自己的发展资源。这些创伤是可以传递、可以沟通的,是更人性化的,也是更根本的。
这是一条独特的成长之路: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共鸣,同时注意与他人和世界联结。
“资源理论与受伤经历密不可分。”[5]
面向脆弱的成长之路使我们开发自己的内在性,突出内在性的重点。为了建立自己的心理领地,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
而且,我们可以带着更多的善意来看待自己,从而突出自己的优点,因为这些是个人敏感性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