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630600000045

第45章 学习做个老板

第四十四章 学习做个老板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多云

很快,我和赵均签订了分期付款购买桥架厂的合同。我决心用弟弟给我预算的五万块钱来搏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把公司全权交给弟弟打理。对他和小玉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每天把门市的销售情况形成文字给我,并总结当天的成败得失。当天的事情,决不拖到第二天。

弟弟说不形成文字他一样清楚当天的情况。

我说不一样,看在眼里和写在纸上是有区别的。记录的时候,你会重新思考一遍,有些闪光的东西就是在思考当中发现的。

我让弟弟准备了五万块钱,三万块钱打到赵均的卡上,另两万块钱作为我的备用金。

我就这样两手空空地进驻了桥架厂。

赵均的桥架厂有十几个职工。三个业务员,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其他的都是工人。

赵均和我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他召集全厂的员工,告诉大家,从现在开始我是这里的老板,以后他们的工资将由我来发放。

十几个员工看着他们的新老板,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我觉得我必须说点什么,想了想,说了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涛声依旧”。

我说:“既然大家能跟着赵均干这么长时间,说明了赵均的人格魅力,也说明赵均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福利政策是大家认可了的。那么,一切照旧。”

第二句话是“共同致富”。我说:“赵均知道我的底细,我是穷过来的人,现在也不富有。我没有想过做多大的事业,我只想和大家一起多挣点儿钱,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有个员工想带头鼓掌,我摆了摆手,宣布大家各就各位,像以前一样干工作就可以了。

交接仪式结束,我和赵均回到他曾经的办公室。

办公室打扫得很干净,靠里摆放着一组沙发。靠门的那边,一张办公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类资料。办公桌后面,椅子静静地候着它的新主人。

我和赵均在沙发上落座。我想起身给赵均泡一杯茶,但我不想在赵均面前马上表现出主人的样子。

赵均熟门熟路地泡了两杯茶,一杯搁我面前,一杯自己端着。

“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的了。我是客人了。”赵均说。

我说:“都是你关照我,信任我,把这么好的机会留给我。我一定会信守承诺,按时付款给你。”

赵均叹了一口气,突然伤感起来。他说:“你知道吗?这个厂我搞了快五年了。这五年来,我离开这个厂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三天,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守在这个厂里。现在,我要和它说再见了。想来,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我说:“你是另有发展,是告别旧社会,迎来新世界。”

赵均苦笑了一下,说:“你小子真不简单啊。去年你还在工地上当民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你开起了公司,开上了轿车,还把我的厂给吞了。”

我说:“赵均,说实话,我能有今天,全靠你给我的支持。如果不是我们之间有了那一次合作,说不定我现在还在工地当民工呢。”

赵均说:“那也不一定,是你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强。”

闲聊了一阵,赵均要走了,我送他出厂门。在门口,有几个职工看见赵均离开,纷纷过来告别。在走出厂门的一刹那,我看见赵均眼里有泪。

坐在椅子上,我把手放在桌子上用力一撑,大班椅旋了一个圈儿——这椅子坐着还真爽啊。

接着,压力就从脑子里钻了出来。

一个月后,我得再付给赵均两万块钱。而我手里,现在只剩下 两万。

我算了算,加上工资、水电及其他日常开支,我必须在一个月内挣来8万元的毛利,才能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转。

要赚8万元的毛利,按现在的利润率,至少得销售30万元的桥架。那么,我本月的目标,就是卖30万元的桥架出去。

而要生产价值30万元的桥架,得购买二十多万元的钢板。

可是钱呢?

按照我和赵均的约定,赵均走的时候已经带走了所有的现金。外面有十几万元的应收款,应付款也有十几万元,应收应付刚好持平。

好在赵均还有一些库存的钢板。我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把钢板变成桥架再卖出去。

我把业务部的员工叫来开了一个会,就一个主题:催收应收款。我把这十几万元的应收款分成三大块,安排三个业务人员各负责一块。除去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未到的之外,其他的必须在十天之内收回来。凡是十天之内应收款回笼多的,奖励2000块钱;第二名奖励1000块;第三名罚款500块。

业务员小周说:“有些应收款都拖好几个月了。你现在要我们十天之内收回来,怕是神仙也难办到啊。”

我说:“我知道,所以还有一个政策给你们。你们给客户讲,如果现在付款,一律只收90%;逾期十天不付的,就没有这个优惠条件。你们可以把这个政策带给客户。10%已经不少了,我想他们会心动的。”

三个业务员见我出台了这么一个政策,都觉得快速回笼资金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小周说:“不如这样,让客户单位中说话比较管用的人帮忙催收货款,然后我们把这10%付给帮了我们忙的人,效果可能比把这10%让给客户单位效果还好些。”

我笑着说:“你想的这个点子可够毒的。不过我不管过程,只要结果。你们怎么收回这个钱,那是你们的事情。另外,有好办法一定要给其他兄弟说,不准吃独食啊。”

给业务员开了会,我又把财务小孙叫过来。我把两万块钱拿给她,问:“两万块钱维持一个月的生产,够不够?”

她说:“不含工资差不多够了。”

我问她:“财务上目前的主要压力在哪里?”

她说:“主要是供货商经常来要钱。以前赊了一些供货商的钢材,到了付款时间却没有付给人家,都来闹了几次了。搞得我见人来收款就躲。”

我说:“没事,凡是来找我们收款的,你大大方方接待,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工厂现在签了几个大合同,所有的资金都要为这几个合同服务,等我们的资金宽松了,我们会主动通知他们。”

小孙说:“这行吗?”

我说:“行。一般的供货商是赊富不赊穷,听说你有几个大合同,巴不得和你搞好关系,好多和你做点儿生意的;如果听说你生意不行,一分钱都怕赊给你。”

见小孙犹豫,我又说:“对于有些非收钱不可的供货商,你叫他来找我就行。”

接下来,我又分别找了车间的工人,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想办法克服工作当中的困难。

这个桥架厂的成败,一月之内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