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6318100000010

第10章 读懂孩子,才能与孩子快乐共处(4)

他很自信地告诉我,目前班里还没有那个孩子游泳的速度可以超过他,所以,他感觉只要继续努力,长大后,做游泳世界冠军,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暑假的时候,托尼爸爸还专门找个游泳好的大学生教托尼,在大学生的带动下,托尼的游泳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又学会了各种游泳的姿势,速度越来越快。

托尼不仅仅喜欢游泳,还喜欢滑冰,每到冬天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起,拿着大雪橇到附近的小山丘滑雪,他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经常到最高,最陡的山坡上滑雪橇。

第一次看见托尼滑雪,我很吃惊,山坡很高,坡度又陡,滑行的速度极快,从这么高的山坡滑下去,会不会有危险?

但托尼却毫不犹豫地就滑下去,他爸爸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项运动了,现在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滑雪高手,附近小山坡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野心,将来长大了他计划要找更高的山坡。

由于身高马大,体育又好,托尼在班里的威信很高,很多孩子都愿意和他交往,虽然托尼的成绩很一般,但他爸爸说,孩子还小,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简单了,将来长大后,喜欢学习,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只要努力,成绩自然就会好起来。

我和他谈起托尼的世界冠军梦,托尼爸爸笑了,他说这个到没有想,只想着要帮助孩子发现锻炼的乐趣,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并由此而终生受益。

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对运动越发喜爱,身体也很健壮。

如果国内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运动,对待孩子身体上,也向美国的家长那么重视,把周末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时间压缩一下,给孩子少报几个班,把一些可报可不报的班减掉。要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也要讲究效率。并不是只有坐在书房里看书,才能学习,也不是花费的时间长,才能学习好。

家长们教育孩子改进学习的方法,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多留出剩余的时间给孩子做运动,锻炼的时间,劳逸结合,效率,反倒会更高。那么孩子的身体状况,将会有不小的改进。

尤其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多参加体育运动,对孩子很重要,孩子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充分的体力,充足的精力,去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会提高。

要知道,即使孩子的成绩非常一般,暂时没有走到前面,只要努力,随时会有进步的机会,但如果孩子的身体不好,将会有很多麻烦。如果把孩子一生比喻驾车旅行的话,孩子就是司机,父母给予孩子的健康,就好比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教练,到了孩子长大的时候,父母就是导航仪了。

所以作为家长,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孩子

电影里的一段经典对白,叫人深思:“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这段话有很重的调侃成分,但道理却值得家长深思。

现实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很多家长感觉自己这辈子活得庸庸碌碌,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未尽的事业完成,于是乎,家长们为了孩子有远大的前途,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为孩子设计了很多人生蓝图,不惜花费重金为孩子提供各种最优质的教育。

幼儿园要上好的,小学更要接受优质教育,课外班动辄数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奔波在路上,来回接送。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学钢琴,学素描,学唱歌,学舞蹈,学奥数,学英语,每个项目都不是一笔小的投入。如此高的投入自然期待高产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长会非常痛苦,不甘心接受这种现实,会感觉非常失落。

家长的心,是可以理解的,望子成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父母没有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这样做,痛苦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很痛苦,很挫败。

我朋友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她从小就叫儿子上各种培训班,学小提琴,孩子有些抵触情绪,她也坚决不妥协,或者生拉硬拽,或者,好言相劝,最终孩子不开心,大人也难受,花钱买罪受。家里总是争吵不断。孩子为了躲避学琴,哭泣,装病,消极抵抗,本来一件愉快的事,搞得大家心里都很紧张。

每次看着孩子没精打采地学小提琴,心里就很堵,为此,她非常苦恼,纠结了很长时间。

她对我说:“孩子这么不懂事,我给他花了那么多钱,可是他却不领情,叫人难受。”

“你确实花了很多钱,可是你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吗?我感觉你应该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多和他沟通一下,听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还小,他肯定不懂事。”

“也许吧,可你为什么要孩子去学小提琴?”

“不瞒您说,我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但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了,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另外,我看见表姐家孩子小提琴拉的非常好,表姐从小就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找了最好的老师。”

“她的孩子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啊,她的孩子非常喜欢拉小提琴,学习非常有主动性,每天上课,都很期待见到老师,所以很快就小有成绩。后来,老师推荐她去参加各种比赛,都拿到了很不错奖项,前一段时间竟然还拿到了一等金奖。照此发展,将来前途非常远大,老师说如果顺利的话,一定会有更远大的发展。你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我的孩子,都是一个大家庭,人和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你为了孩子好,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要知道,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更不是为了满足梦想和父母虚荣心的工具,你看着周围孩子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面子,希望自己孩子将来挣荣誉,也为了实现当年自己的想法。可是你却没有问孩子,他喜不喜欢?既然他不喜欢,就不要过分强求。作为父母,培养孩子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她的选择,因材施教。孩子在学某项技能之前,一定要培养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兴趣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兴奋点,然后再因材施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使家庭教育走向误区。家长喜欢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塑造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同样的药,在一个地方是良药,但换个地方,就会变成毒药。同样的药,能够救活一个人,也许能毒死另外的一个人。给兔子就不能吃肉,给老虎就不能吃草。同样我们教育孩子也要按照这个理,即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

“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孩子的想法一定要尊重。”

“况且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明智的家长只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了解到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孩子才不再会有挫折,取得更多的成功。”

于是,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报了网球班,结果孩子非常痴迷,在网球场上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队友研究各种战术,技术提高很快。

“看来因材施教真不错,真的不能照搬运用别人教育孩子的成功模式。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定下合适的目标,提出合理的要求。表姐家的孩子在小提琴方面的天赋很好,不需要父母怎么费心就会做出成绩,而自己的孩子这方面能力比较差,也没有兴趣,所以只能走进死胡同,现在我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了,发现网球是孩子的强项。按照孩子的兴趣,特长去培养他,结果孩子越来越自信。以前为了不学小提琴,孩子总是装病,浪费我很多钱,现在为了学网球,即使真有病也去训练,他说轻伤不下火线,下课的时候也缠着老师,叫老师多指点动作。老师很喜欢他,说他是个百里挑一的好苗子,经常给他开小灶。原来男孩子就应该在运动场上多锻炼,干嘛叫他和女孩子一样,非要走艺术那条路?况且他的兴奋点也不在艺术上,老师说拿到名次将来考学还有加分的政策,说句实话,叫孩子打网球,真没有那么功利的思想,看着孩子这么开心地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东西,已经是最好的报酬了,原来因材施教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没有多久就参加比赛,拿到了不错的名次。由于身体好,孩子的精力,体力非常旺盛,学习成绩也很好,越来越有自信心。

家长要对孩子有个正确的期待,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孩子的个体千差万别,有的孩子非常聪明,少年得志,有的孩子大器晚成,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他会进步,如果过度的压力,也会叫孩子焦虑。

家长总是很累,对孩子的期望无限高,他们忘了,自己也不过是普通人,孩子的成长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多都是人力所掌控不了的东西,只要孩子尽力就可以了,把一切都看的淡一点,把期望放的低一点。不要太功利,不要与别的孩子攀比。给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有个幸福的童年。作为家长,一定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沟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学校教学,经常有学生和我聊天:“大人们只关心我们吃饱喝足没有,却从来不关心我们想什么,她们给我们报了很多辅导班,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去。”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非常关心,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注。家长以为给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就行了,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孩子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去关注。

孩子们的世界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无忧无虑,他们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的压力来自学校的老师,有的压力来自于孩子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家长,家长们以爱的,以对孩子负责的名义施加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的孩子,会经常焦虑,用发脾气来缓解压力。

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长对他们的期待,家长的神情,语气都会对孩子造成压力,要是家长再做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他们绝对是一种伤害。

一个学生给我看她写的文章,看完后,我感觉心里非常沉重,她说家长总是期待她去做一些超出她的能力的事,她只不过是班里中等水平的成绩,但父母一定要她考到前几名。

她不喜欢数学,但家长却给她花了很多钱,报了奥数辅导班,她努力听课,但却发现有很多听不明白的地方,她不知道周围同学确实比她聪明,还是基础没有打好,每次看到成绩,心里总是很抑郁。

父母对她说,我花了这么多钱,给你找了这么好的老师,你一定要争气,要是你再不争气,我的脸上会没有光的。

父母的话给了她不小的压力,为了不叫父母太过失望,她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每次看见父母失望的眼睛,她的心就像针扎一样。

她说:“如果父母按照我的能力,对提出合适于我的要求,那么大家都会开心。”

我建议她和父母多沟通,或许父母的心态会有所改变。

她回家后,对父母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花那么多钱,还找了关系,给我报奥数精英班,我也确实认真听课了,但却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是我不想学,是听不懂。周围同学都比我聪明,和他们比,我很惭愧。最近一段时间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很难受,我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出色,你不要对我的奢望太高,我的能力达不到。如果要是你对我的期待超过我的能力,结果是你累,我更累。”

“那么你希望会怎么样?”她的家长听到后,很有触动。

“我的能力有限,也许做不了牛蛙,但我会做个努力上进的孩子。”

听完她的话,她的父母感觉应该反思一下了。

他们及时调整了心态,发现应该多去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给孩子制定他所能够达到的目标,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叫孩子高兴地考出他真实的成绩,而不是逼着孩子去考他考不出的成绩。

于是,他们很快找到孩子的老师,根据孩子的水平给孩子转到了基础强化班,这个班的教学进度和难度非常适合孩子的水平,孩子进步很快。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所以,了解孩子的实力,然后有个好的心态,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是一种促进作用。

谁也不是天生就是教育家,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多看些教育的文章,多和周围家长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