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13

第13章 食品化学化危机(7)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昨天也向媒体表示,该集团对此事件非常重视,他正在回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目前暂时还没有结论。他还表示,农业部对瘦肉精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双汇集团同样一直对瘦肉精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一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进展:农业部派督查组赴河南严查

瘦肉精风波突起,农业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多年来,农业部一直将瘦肉精监管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持续增加投入,强化监管措施,严厉打击添加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2002年2月,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目录》,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禁止在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并将瘦肉精列入年度例行监测计划,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求监管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针对此次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农业部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下一步,农业部将会同卫生、工商、食药、商务、质检、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探因:多头管理终致谁也没管好

医学资料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而近几年来,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还是时有发生。

为什么食品市场瘦肉精问题屡禁不止?央视曝光的一些******称,他们铤而走险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无非就是为了使养成出栏的猪看上去卖相好、更容易出手,“使用瘦肉精比不用瘦肉精的猪,每头能多卖几十元钱”。然而,这条黑色利益链条的背后,流通监管体系疏漏和品牌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也难逃其责。

据了解,一头喂养了瘦肉精的猪要从猪圈走到餐桌上,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经过层层把关,各环节监管要求本该非常严格,但最终却堂而皇之一路顺利过关,这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有专家称,正是监管部门层层使用障眼法漏洞百出才催生了这种现象。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律师表示,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属于“分段管理”,仔细算下来,有7部法律与8个部门在管着猪肉,但往往最终却是谁也没管好,追究起来也不完全是某一家的责任。

“我们的监管往往就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这只猫还经常打瞌睡。比如说在生猪流通渠道,所谓的抽检往往流于形式,交钱放行。”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理事、高级畜牧师梁皓仪说。他还指出,监管部门除了要加大抽检力度,还应当重点加强对猪贩子的监管,“有些猪贩子要求******使用瘦肉精,不用瘦肉精不收猪,即使收了也会压价!”

“瘦肉精的使用应该是比以前收敛了很多。”梁皓仪昨天对记者表示。2009年广州曾发生市民食用含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后,给生猪喂养瘦肉精的行为受到一定抑制。但他也指出,瘦肉精出现了替代品,在某些饲料添加中仍存在,这些要检测出来有一定难度。他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猪贩子的监管。

梁皓仪向记者透露,瘦肉精以前通常指的是盐酸克伦特罗,使用少量效果就很明显,但也较容易被查检出来。现在使用更多的是莱克多巴胺,通常出现在饲料添加剂中,比如少数饲料店卖的“后期料”。梁皓仪还表示,使用后者检测起来更加难,他建议有关部门到猪舍突击检查。

出路:政府监管媒体监督敦促企业诚信

有网民称,随着欧典地板、三鹿奶粉等名牌企业在市场的检验中应声倒下,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现象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双汇“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信条如今就倍显尴尬。

针对名牌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打下好的基础。“相信双汇现象不是个案。奶粉也好,粮食也好,食品领域频频曝光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最大的担心。”

王先庆表示,名牌企业要树立诚信,未来还要靠政府、各种行业协会、媒体监督等力量多管齐下,矫正企业因利益驱动而产生不诚信的行为,各方督导让企业自觉回到关注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的层面上来。(来源:《南方日报》2011年4月13日,作者:谢梦、欧志葵、黄应来)

面对媒体的讨伐与社会各界的质疑与关注,自3月15日至3月27日,双汇度过了企业成立已来最为难熬的12天。这12天中,企业经历了商品下架、股票停牌等重大打击,但事态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

3月27日晚,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开始面对传媒正面回应双汇济源公司瘦肉精风波。

【新闻资料】新民周刊:双汇一直以“十八道检验”为宣传的口号,如果检测足够严格,为何还会发生瘦肉精猪肉流入济源公司的事件?

杜俊甫:在“十八道检验”中,既有对安全性指标的检验,又有肉品品质指标的检验,其中宰前检验部分包括有瘦肉精的检测。但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下,现行的瘦肉精抽样检测,抽检比例低,企业虽然按标准执行了抽检,但仍有较大的风险。当然,济源双汇发生此种事件,公司对员工教育不够,管理不严,致使个别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也是重要原因。此事件发生后,集团公司意识到了在目前的生猪养殖环境下,“抽检”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自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属下所有工厂实行在线逐头必检,100%检验,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新民周刊:双汇产品在很多地方遭遇了下架处理,我们到底还能不能信任双汇的产品?

杜俊甫:3月15日以来,各地执法部门在全国对双汇的生鲜肉和肉制品进行抽检。截至2011年3月26日8:00,河南省(除济源公司产品外)、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54个省地市的质检、动检、畜牧、工商等部门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合格,均未检出瘦肉精。其中,北京市按2008年奥运标准检测,上海为期6天,出动1782人次,对全市的双汇产品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全部合格。这说明,双汇产品整体上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问题就在济源一家工厂。

新民周刊:加强屠宰前的检查,就能彻底控制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吗?

杜俊甫:要确保食品安全,还要强化源头控制,上游不养殖不合格的生猪,下游就不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养殖、采购、生产、检测、配送、销售各个环节,上游不提供安全的原料,下游也难以生产出安全的产品。因此,必须加强对采购供应环节的治理和整顿,特别是对生猪采购供应商、原辅料供应商。

新民周刊:对供应商和采购环节的管理,具体有什么办法?

杜俊甫:我们要求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安全无害,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生猪或商品价值两倍罚款,同时还要通报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另外,我们要求各类供应商所供应物资,必须证件真实有效齐全,批批合格,否则不能接收,不能进厂,如弄虚作假负法律和经济责任,取消供应资格。

新民周刊:在企业自检之外,是否考虑更多的社会角色加入到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中?

杜俊甫:双汇集团决定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由我任主任,企业的党委、法务、稽查、人事人员参加,并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我们的工作。

新民周刊:双汇济源公司出现这次的瘦肉精问题,是不是暴露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理不力?

杜俊甫:通过此次事件,我们要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双汇集团今后对下属子公司和相关环节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强,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力。不收购、不屠宰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凡有内外部举报的人和事及时查处。双汇集团稽查中心要负起责任,严查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违规行为。

新民周刊:济源双汇事件后,双汇对政府监督部门有些什么期待?

杜俊甫:双汇集团希望政府加强对瘦肉精的制售、添加、饲喂等环节的源头控制,只要瘦肉精不生产、不流通、不添加、不饲喂,就不会最终流入百姓的餐桌,同时,也会为肉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净化的产业环境。

新民周刊:针对瘦肉精,你们希望监管部门还要做些什么?

杜俊甫:明确监管的部门和责任,不能再多头管理。设立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加大对瘦肉精的监管,对非法制售、贩卖、饲喂瘦肉精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从源头上控制住瘦肉精,避免流入生产企业,减轻企业的检验成本的压力。我们建议政府修订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检测方法,提供新型、高效、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果,降低检测成本。建立瘦肉精检测情况公示制,政府应定期对抽检和企业自检查出的瘦肉精情况进行公示,把真实的情况向公众公布,解除公众疑虑。我们还建议建立补贴制度,对在生产环节检出含有瘦肉精生猪无害化处理的损失进行国家补贴,从制度上防止检出的瘦肉精生猪再流入市场,不能因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力叫企业买单。另外,我们希望屠宰加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瘦肉精检验检测制度,配备有瘦肉精检测的设备、人员和机构,不具备瘦肉精检测能力的屠宰厂不能接收生猪,不得生产。

新民周刊: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下,怎样才能保证猪肉安全?

杜俊甫:目前的养殖业和屠宰业散乱差小、极不规范,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活动时有发生,政府和执法部门要通过这次瘦肉精事件,从严执法、严格整治,把肉类行业的执法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确保肉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切实做到对消费者负责。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养猪场、不符合条件的屠宰小作坊,要通过制定标准予以限制和取缔。

新民周刊:双汇将来是否考虑改变从散养户手中收购生猪的模式?是否有建立自有养殖基地的打算?

杜俊甫:这次事件对双汇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双汇集团一定会以此为鉴,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根据猪的自身生长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建设科学的规模化养殖场。今后,我们要围绕屠宰场发展自己的养殖基地。屠宰场建到哪里,我们的养殖基地就跟到哪里,饲料业就配套到哪里。每一个屠宰场配套这样的养殖基地,年出栏量50万~100万头,确保产业链的完善和上下游的对接,为集团公司提供优质的、安全的、放心的生猪资源。(来源:《新民晚报》,2011年3月27日,作者:黄祺)

杜俊甫副总经理的谈话尽管有为双汇辩护的色彩,但仍不失一种很客观很有见地的谈话,只是这番谈话内容如果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得以落实,事情何至于发展到这一步。比较而言,杜俊甫的谈话没有回避责任,也没有掩盖监管存在漏洞这些事实,并指出了生猪饲养方面不规范的产业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却是对双汇牌重新树立威信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而言,杜俊甫并没有失去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家的胸怀。此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纷纷对瘦肉精事件表态或发表意见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