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63743900000004

第4章 武则天

武则天,名。原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县,出身于木材商人家庭。9岁亡父,14岁被李世民选入宫为“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根据唐代制度,先帝嫔妃均削发为尼,武则天也出家“感业寺”。公元654年,高宗又将她召进宫中,封为“昭仪”,次年册封为皇后。从此她开始了参决朝政的政治生涯,人称“二圣”。高宗死后,她先后废中宗、睿宗。公元684年,亲自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权谋善断,手段残酷,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50年间,正是唐朝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户数增加了将近一倍,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武则天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恢复了“安西四镇”,设置了“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晚年,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拥立中宗复位。同年11月,武则天病死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去皇帝尊号,终年82岁。神龙二年(706)五月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惟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他们代表了两朝帝王,即一个是大唐,一个是大周,但二人又是夫妻。这种一陵合葬两个性别皇帝的例子,在中国是仅有的。

武则天像。这个女人为自己造了一座无字碑,给世人留下了更多的议论和猜测。高宗李治,晚年多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索性就将朝政大事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此后,政令多出于武则天。武则天渐渐不再把庸碌无能的李治放在眼里,使李治成为徒有虚名的皇帝。李治曾担心李家天下难保,下令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武则天把李弘毒死(一说得肺结核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不久又借故废李贤为平民,李治无可奈何。公元683年,李治死于洛阳贞观殿。当时关中正在遭灾,李治遗命要葬于洛阳,后因武则天坚持,才于第二年8月葬于乾陵。可知高宗在位三十多年,未曾预定陵地。

乾陵营造至少经过了23年的时间。乾陵在海拔1047.5米的梁山上。山系石灰岩质,呈圆锥体,东有豹谷,西有漠谷(又叫黄巢谷)。梁山三峰,北峰最高,是乾陵陵寝所在地;南面二峰较低,东西对峙,上面各有土阙,当地人俗称“奶头山”。奶头山是乾陵最南的一对土阙,即陵之天然门户。乾陵以山为,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陵园周围40公里,实为唐代皇陵之最。

昭陵开创了唐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乾陵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完整的陵园格局。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布局宏大,建筑壮观。以后的唐陵基本仿效其形制,但规模远不及乾陵。乾陵地面建筑原有内外两城,还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等许多辉煌的建筑物。经过考古工作者勘察得知,内城约为方形,陵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3米,西墙长1438米,内城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城墙正中各开一门,南有朱雀门(也叫南神门),北为玄武门(也称北神门),东有青龙门(也称东神门),西为白虎门(也称西神门),四门的形制基本相同,每一门遗址宽度约2.7米。朱雀门是陵园的正门,门内与陵墓正对的空地为献殿遗址。门外有神道(也称司马道,即墓前的大道)直达几公里以远,两侧排列有整齐对称的大型石像生。寝殿(下宫)位于陵园内城的西南方(即今陵前村)。据《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798)整修乾陵时,曾建造房屋378间。金天会十二年(1134)重修乾陵,“鸠工作饰,回廊四起”。然而现在除几对土阙外,其余也均已湮没。

武则天的“无字碑”乾陵玄宫(即墓室)位于梁山主峰南坡,拔地高度104米。《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察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共39层,用石4000多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工程如此浩大,为关中唐十八陵所罕见。考古勘察结果,没有发现被盗的迹象。

据乾陵《述圣纪碑》所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书法墨宝等陪葬陵内。武则天在位时,唐国力鼎盛,乾陵前后经营三十余年,其中稀世珍宝陪葬者当不在少数。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载,温韬盗关中唐十八陵,17陵均被盗,惟盗发乾陵时,风雨大作,未能盗成。民国初年,孙连仲也曾率兵盗过乾陵,当时孙连仲部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三层石条,仍不知墓道深浅。正在此时,一股龙卷风袭来,刹时天昏地暗,部属纷纷传说盗此陵必遭天谴,孙连仲十分心虚,遂罢盗陵之举。看来乾陵确实未被盗过,将来乾陵发掘之日,或许就是世界第九大奇迹面世之时。

乾陵地面上保存至今的,是一批精美的大型石刻群。在内城四门前,各置有石狮1对,玄武门前还置有石马3对,今存1对。石狮一般高3.35米左右,雕刻非常雄健有力。石狮作为陵园四门的主要饰物,是从乾陵开始的。大型石刻主要集中在奶头山与朱雀门之间的神道两侧。从南往北,第一组石刻是华表1对。华表呈八棱柱形,高8米,柱身各面雕刻有华丽的卷草图案纹饰,柱座还雕刻有狮子等兽类形象。华表是陵墓的标志。第二组是翼马1对,从外形看属波斯马,高3.17米。西侧翼马带有犍陀罗式的雕刻风格,东侧翼马带有阿旃陀式的雕刻风格。第三组是鸵鸟1对,浮雕,高1.8米,雕刻刀法圆润简洁。自汉唐以来,鸵鸟由西亚及新疆进贡,物以稀为贵,所以翼马和鸵鸟都属于瑞兽祥禽。第四组是石马5对,高1.8米。第五组是翁仲10对,高4.1米。翁仲是墓前石人,传说翁仲姓阮,是秦始皇时的巨人,征匈奴时战亡,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殿前,后代的帝王以石翁仲守卫陵园。第六组是石碑两通,位于朱雀门外石狮以南。西侧为《述圣纪碑》,东侧为《无字碑》。《述圣纪碑》高6.3米,每边宽1.86米,上有庑殿式的碑帽,下有线刻兽纹的正方形碑座,碑身分5段,共7节,俗称“七节碑”。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内容是述颂高宗功德,共46行,每行120字,约计8000字左右。初立时笔画都用金填,光耀陵园,现在个别字的黄金仍有保留。此碑至少在明万历年间以前就断为数段,所以不为金石家所著录,更为世人所少见。1957年修复《述圣纪碑》时,可见文字已不足十之一二,然而仍是研究唐代骈体文字以及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碑身高大壮观,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98.8吨。碑侧线雕升龙图,碑额有9条螭龙盘绕,碑座阳面是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相斗图。《无字碑》据说是按照武则天临终时“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评述”的遗嘱建造的,故不着文字。又一说为武则天自认为一生功德高大,难以用文字来表达,故不刻文字。唐代以后,“无字碑头镌满字”。题词始于北宋,金元有之,明时最多,清代绝迹。最早的一首题词是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金石萃编》收乾陵无字碑题字13段,但据最新考察证明远不止13段。碑身现有历代名人题词42段,阳面32段,阴面10段,题词大致可分抒怀和记游两大类。其中金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的题记,是用罕见的契丹文字镌刻的。从碑文得知,乾陵在金天会年间曾经过一次大的修缮。近两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述圣纪碑》和《无字碑》周围遗址进行清理,发现不少排列整齐的唐代柱础,说明两碑唐时均有碑亭建筑。

《述圣纪碑》和《无字碑》碑材曾有“来自于阗”之说,此说源于明代,是一疑案。于阗之地即今新疆和田县。千里迢迢,远离长安,贡上百吨之碑材给唐王朝,极不可能。乾陵之石刻都是就地取材,1968年在乾陵西坡发掘出王宾像毛坯两个,是当时镌王宾像的明证。《述圣纪碑》和《无字碑》的石质,和现在乾陵东乳峰下的石质完全相同,此处还有取石遗迹。

第七组是六十一个王宾石像,置于朱雀门前两侧,其中东侧29个,西侧32个。文献记载,参加高宗葬礼的有32个。文献记载,参加高宗葬礼的有当时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和邻国首领61人,武则天为炫耀威势,命刻61人石像,侍立于朱雀门两侧。人像高1.6米,都身着长袍,窄袖大衣,足蹬长靴,腰系宽带,带挂小囊。其中一尊石像后颈部尚有几绺小辫,是我国少数民族或西亚一带的民族装束,可惜人像均残无头。在人像的背部,还刻有国名、官职、姓名,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漫漶。

在乾陵陵园以南,东西排列着17座陪葬墓。据文献记载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王李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特进王及善、刘审礼、中书令薛元超、礼部尚书左仆射卢钦望、中书令户部尚书杨再思、左仆射刘仁轨、右卫将军李谨行、左武卫将军高侃,这些陪葬墓建国前大都被盗掘过。196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薛元超墓、李谨行墓等5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这几座墓虽然都被盗过,但仍出土三彩、瓷器以及金、玉、鎏金饰品等文物四千三百多件。另外,更以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弥足珍贵。

修建宏大的乾陵和它的陪葬墓,无疑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军队的监督下,成千上万的老少民工,终日劳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唐高宗和武则天又都死于洛阳,护送灵柩“大驾长驱,按节西京,千乘万骑”,其耗费难以计数。乾陵是唐代封建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盛唐文化的宝库。

建国前,这里一片荒凉,遍地石刻横倒竖卧,惨不忍睹。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曾多次拨款维修保护乾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乾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在永泰公主墓地建立了乾陵博物馆。人们从这里领略到高度发展的盛唐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郭沫若先生生前游乾陵时,曾留下《咏乾陵》诗三首,其一曰: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

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其二曰: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

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陵园变土田。

没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其三曰:

陵头无复黑松林,解放以来护惜深。

埋没石人重见日,聚完碑纪尚飞金。

狻猊雄浑惊天地,象魏残存亘古今。

地下宝藏无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寻。

乾陵作为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今天,它已经成为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