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殊途
63886900000097

第97章

正熙帝这次大封六宫,虽然上谕尚未明发,但是那消息灵通的,早已经收到了消息,知道这次晋封是皇帝登基以来难得的大手笔,后宫中资格老的,生育有功的,娘家得力的,还最近几年得宠的,……都得到了晋封,但是哪一个都没有元春显眼,从一个小小女史,一飞冲天,一下子被封为贤德妃,入住凤藻宫,引得六宫为之瞩目。

按道理说,大封六宫是件喜事,但是到了正熙帝这里,高兴没多久,忽然想到因为大封六宫而多出来的花销,要知道,后宫晋升,要举行大典的;何况大封后宫之后,不说这些妃嫔的用度增加,就是俸禄也水涨船高;还有多出来的伺候她们的人宫女和内侍的花销;……都是要钱的,想到此,正熙帝不由得心疼起来。

他这个皇上自登基以来就一直为钱发愁,户部永远都是没钱,而且这个没钱还不是一两年的事,已经很久了。以致于,不仅他的登基大典办得寒酸不已,甚至为了筹钱,他还将宫里的古董偷出宫去变卖。古往今来,做皇帝穷困到这个地步,他大概是第一份。

虽然邬九宫主持的羊毛产业如今已经见利了,并且真的是没少赚,但是奈何国家这么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而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支应不来;再加上,太上皇知道了这事,暗示他孝敬他一份,所以,他不得已又分润给太上皇一部分;因此,皇帝这边,手头依然是非常窘迫。

福郡王入宫来和正熙帝报羊毛产业这一季的利润,看到他愁眉苦脸的,忍不住问道:“六哥,你这是又愁什么呢?”

正熙帝看着内务府递过来的小汤山温泉行宫修缮的费用,道:“我还能愁什么,愁钱呗。为了省钱,我自登基以来,除了西山行猎这种必不可少的皇家演武盛事,都不敢出宫。可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是穷呀。”伸手点了点桌上的那张申请温泉行宫修缮费用的折子,“这不,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老爷子又该去温泉行宫休养了,这笔花销,我正发愁从哪里挪借出来呢?”

虽然正熙帝百般俭省,但是奈何原本做皇帝时还稍微克制一二的太上皇在退位之后,根本不管户部有钱,还是没钱,是怎么享受怎么来。太上皇手里有权,而且一个“孝道”压在正熙帝的头上,再加上,还有一旁觊觎他皇位的两位兄弟不停的挑刺,所以,正熙帝不管多么为难都不得不咬牙供应上皇奢靡的花销。

原本福郡王也是不知道世路经济的主,但是办差久了,他也知道一些“贪污”的猫腻,想了想说:“六哥,要不,修葺温泉行宫,营缮司那边每次报来的费用之所以会高那么一大截,其中很大一笔支出是运费。臣弟的手下邬九宫和漕运那边有点交情,所以,江南采买的木料、石料和瓦当一类的东西,可以让他出面和漕运谈,这样的话,能省下一大笔。”

正熙帝闻言眼睛一亮,明显意动,但并没有立即下旨,而是和福郡王说起他这次进宫的事来了。

过来几天,他将大封六宫的圣旨颁发出去之后,在六宫欢庆之时,他身边的大太监高世恩对外又露出了一丝口风,说起了“省亲”一事。

原来,正熙帝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他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福郡王听到这个话之后,又打听到正熙帝在下旨晋封六宫之前,已经悄悄的派人去江南采买建造省亲别墅所用的材料,装点的花木,以及建好内部布置的摆设等一干用品,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惊叹:他这个六哥的脑子转的可是够快的,明摆着是觉得派人去江南只买行宫修葺的材料,觉得不划算,所以,弄出这个省亲的名头来,大赚一笔。只是不知道这次晋封的后宫妃嫔,有几家会掉到正熙帝的这个“坑”里?

贾家在贾政生日这天,收到了元春晋封的消息,府内上下全都洋洋喜气盈腮。待收到正熙帝允许皇妃回家省亲的消息,想到被封妃的元春能回家来,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这个省亲别院,不管别人家盖还是不盖,反正贾家是盖定了,而且不仅要盖,还要盖得尽善尽美,力求是后宫所有回家省亲的妃嫔中最好的那一个,好给元春和自家脸上增光。

只是这盖省亲别院,可不是上下两片嘴唇一碰,轻飘飘的的说盖就能盖成的,是要真金白眼花出去的。可贾家的财政状况,如今虽然没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但不过是勉强够花,每年勉强有个两三千两银子的盈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是这点钱,够干什么的,大老爷贾赦买两个可心的丫头,二老爷贾政买两本名家字画,就没了。

因此,贾家账面上的余钱,根本不够盖楼修宇的。纵使拆借,哪家能随随便便就拆借出这么一大笔银子的?何况贾家也不可能为了盖省亲院子,而四处借贷,一则,这话传扬开来,惹人笑话,笑贾家落魄;再则,有借有还,贾家为了盖省亲别院都已经要借钱了,家中艰难到了这般境况,拿什么还?因此,纵使有钱,一般的人家也不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