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6461100000026

第26章 李辉鳌

李辉鳌(1921.11—2007.2),山东寿光人,国营上海华林电器厂(现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上电)第一任厂长。1938年1月投身革命,在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任排长。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任莒中县公安局长、滨北军分区海防大队政委、高密县独立团副政委、滨北独立三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1948年后历任济南警备二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97师党委委员、科长等职务。1953 年转业后任上海市宗教委员会、市府****委员会党支部副书记、工作组组长。1954年任上海公私合营华林电器厂公方代表,1956年3月任国营上海华林电器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卢湾区委委员。1964年8月调上海自动电讯器材厂任厂长、党委委员。1965年11月调上海无线电二厂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革委会主任,徐汇区科协副主席。1977年11月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第615研究所(现中航工业上电所)所长兼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先后4次受到******主席的亲切接见。2007年2月去世。

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初期,为适应航空工业主机生产的需要,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利用上海华昌等4家私营厂的现有力量,筹建一家航空电器厂,得到了上海市委工业部、******支持,并立刻抽调李辉鳌等几名干部组成公私合营工作组,李辉鳌任组长,开始了把4家资本家经营的手工作坊似的生产摊子,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航空工业企业的工作。

工作组成立后,李辉鳌带领工作组人员,多次查看厂房,研究问题,同时积极争取闸北、江宁区委对公私合营工作的支持。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开展了总路线教育,使工人们看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转变了资本家的思想。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新中国第一家专门试制生产航空电器产品的工厂,航空工业系统独一无二的公私合营企业终于诞生了。1954年5月10日,在当时上海的红星剧场召开了成立大会。李辉鳌宣布市委和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的决定:华昌等4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上海华林电器厂,隶属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由上海市重工业局代管,李辉鳌任公方代表。

由于公私合营以前,华昌等4 厂基本上没有组织机构,生产秩序混乱,不利于向国营工厂过渡。李辉鳌开始建立一些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到1955年具备了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还特别注意抓了制度、计划的制定工作,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生产、工作秩序有所改善。在合营之初,就对全厂职工进行了“航空产品、质量第一”的教育,使产品合格率从1954年的77.84%提高到1955年的85.4%,产值和产量也分别完成原计划指标的105.95%、126.91%。

为了增强工人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1954 年7 月,****上海市卢湾区区委决定,由李辉鳌等5人组成公私合营上海华林电器厂临时党支部委员会,李辉鳌任书记。到1956年初,一个组织机构、管理系统初步形成的企业骨架已经搭建起来了。

公私合营第一年,除了继续生产私营时期仿制的产品外,新仿制了KB-6-2 A微动开关和KIICPK-45座舱灯,完成了19项军工任务。1955年初,航空工业局下发了部分苏联原文资料,从此工厂的仿制阶段从最初按草图生产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是公私合营后的一大转变,是逐步把工厂纳入航空工业生产技术管理轨道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公私合营性质,使苏联的专家和资料供应不能纳入国家渠道,航空工业局为加速辅机工厂发展建设,适应主机生产的迫切需要,于1955年9月,向******提出将华林厂改为国营。经批准后,上海公私合营华林电器厂改为国营。

李辉鳌接到命令后,为了不引起资方的误解,不影响党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请示,对资方股权采取定股定息的处理办法,得到了资方的赞同。1956年3月航空工业局转发二机部命令,任命李辉鳌为厂长。1957年5月正式启用国营上海华林电器厂的厂名。

国营后,全厂职工从200多人快速发展到1180多人,是工厂发展史上第一次人员大发展,并且是人数增加最多。经卢湾区委批准,1956年9 月9 日成立了党总支,由李辉鳌等9人组成总支委员会,李辉鳌任总支书记。

1956年7月,航空工业局下达了《工厂改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把工厂改建为“航空照明配电系统的电器制造厂”,生产开关、航空灯具等10 个大类产品128 个品种,生产、技术工作逐步走上轨道,基本符合了航空工业局的要求。国产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就装有该厂仿制的电器产品。

上海华林电器厂作为适合当时航空工业系统建厂模式的成功经验,李辉鳌起了重大的作用。初建的4年中,李辉鳌先后担任公方代表和厂长等要职,率领党政领导班子紧紧依靠部、局和市委的领导、帮助,带领全厂抓住主要矛盾,努力完成航空工业局交付的各项任务,生产的航空电器产品先后有保险丝和保险丝座类、扳动开关类、按钮类、灯类、插销类、接线盒类、微动开关类、绝缘筒类等八个大类,共195 项,687215件,年均工业总产值75万元,比合营前的1953年增长37%。扩大了工厂规模,选定了新厂址,完成了组建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奠定了初步的管理基础,逐步形成了航空电器专业厂的格局,使工厂在边改造、边生产、边试制、边扩建的情况下,保证了航空工业的配套任务,有力地支援了空军,为航空辅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9年9月,李辉鳌前往北京航空学院学习,1962年开始担任总工程师,直至1964年8月调往其他几家单位任职。

李辉鳌于2007年2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