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6513900000013

第13章 风起1903

对于中国留日学生来说,1903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因为,从这一年初开始,中国的留日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主张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出来。

继1902年12月14日出版的湖南《游学译编》后,1903年1月29日,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李书城、时功玖、程明超等人又创办了《湖北学生界》,这个刊物,从第六期起改名《汉声》。

1903年2月17日,浙江留日学生孙冀中、王家驹、许寿棠等人创办了《浙江潮》。同月,直隶留日学生出版了《直说》。1903年4月27日,江苏留日学生秦毓鎏、汪荣宝、张肇桐等人创办了《江苏》。

这些新创办的刊物,主要呼吁严重的民族危机,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历史等学说,并从各方面探讨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中国之所以落后和遭受侵略的原因,力图找出救亡图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它们的问世,使中国留日学生的思想界顿时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个大规模的宣传启蒙运动,既然是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的产物,自然地就把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和研究放在首要的地位。在这些刊物中,宣传世界形势,鼓吹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言论,几乎每期都有,并且都赫然安排在刊物卷首的显著地位。

当时,留日爱国学生几乎都从各个角度来观察和研究世界形势,并大力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与鼓动。

在中国留日学生看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既然是以整个民族为基础,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它就有着雄厚的背景,它的侵略性也就格外凶狠与可怕。

怎样才能把祖国从危亡中拯救出来?

怎样才能将中国建设得像西方国家一样强大?

这些刊物的作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苦心的探索,并且根据各人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救亡图存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案,归纳起来,就是将民族主义与排满主义结合起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发扬民族主义,建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各种留日学生刊物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发扬民族主义,建立民族的国家,才能有效地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这几乎是当时留日界进步刊物的一致看法。

什么是民族主义?

为什么要建立民族的国家?

这些刊物都力图从理论上给以明晰的答复。民族主义潮流的盛行,使当时的社会精英几乎一致地把矛头指向了长期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从根本上否认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2.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发展国民教育。这些进步刊物既然把民族主义视做立国和富强的根本,接着就自然地遇到一个问题:民族是由国民组成的,民族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的民族自觉心和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国民的民族自觉心和竞争力呢?他们的答案是:必须发展国民教育,学习并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3.主张以省为单位,实行地方自治。在这时期的留日学生刊物上,还有过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主张以省为单位,实行地方自治。刊物的作者认为,只有实行了地方自治,发展教育和兴办实业等才会有可靠的保证。刊物的作者鼓吹:根据中国现状,实行地方自治,已经急不可缓。

综观这个时期留日学生刊物各方面的言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一切皆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在这些刊物中,不仅有许多专门论述当前民族危机、探求救亡图存途径的文章,就连其他论述经济、政治、教育、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学、体育等方面的文章,也莫不从探求中国如何救亡图存这一角度来提出问题。

2.主张用西方先进的思想来全面改造中国。刊物的作者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出发,认为西方国家既然在各民族的“生存竞争”中取得了优胜的地位,那么,事实已证明它的一切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中国要自强,就得以西方为榜样,把它们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全盘接受过来。

3.指出清政府是靠不住的,救国图存主要应该依靠国民自己。

总之,1903年前后留日学生出版的各种刊物,发表的各种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正在觉醒的情况,这对于唤起国人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中国的春天,就荡漾在中国留日学生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