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6516400000020

第20章 对付羞辱的技巧

对付羞辱的技巧

生活中也许会有一些冲动或没有教养的人对你说下面的话:

1. “说话之前应该先想一想。”

当对方如此指责你时,不见得是提醒你多思考,而是指责你说了令他不快的话。这时,你可以把重点放在时间的问题上:“很抱歉,是我疏忽了,那么依您看,说话之前该怎么样呢?”

或者接受他的好意:“你说的是,我尽力而为。不过,我一向习惯在你开口说话之前,先思考我该说什么话。”

或者你可以表示为他抱不平的态度:“可是如果我想了而你没有想,对你不是太不公平吗?这样太失礼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报以微笑,然后默默不语,如果对方等得不耐烦,想再说什么,你就打断他:“嘘!我正在想呀。”

2. “你父母是怎样教你的?”

谈话之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生气的事,但是你千万别因为父母受到对方指责而生气,对方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所说的气话。

这时你不妨默默想一会儿再说:“我不记得了,恐怕得麻烦你亲自去问他们。”

或者态度谨慎而肯定地回答他:“我很抱歉使您恼怒,但是我想这么没礼貌的问题,不应该由一位绅士口中说出来。”

3. “你以为你是谁?”

这种话通常是对方恼羞成怒时,容易脱口而出的话。这时,你不妨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呢?你认为自己是谁呢?”或者以开玩笑的方式说:“我不大确定,不过我应该算是个大人物吧!有不少人找我说话呢。”或是:“现在嘛,我以为我是受害者。对于你的怒气,我感到十分无辜。”你也可以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可以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4. “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吗?”

如果对方如此询问你,这时你可以向他求教:“我不知道,请问你可以告诉我第一步该怎么做吗?”

在人与人的交谈中,难免会因一时恼怒而说出气话,也许对方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但是因为你的愤怒反应,使他不甘示弱而与你针锋相对。因此,判断对方是无心之语时,你不妨较有技巧地应对,让对方心平气和,自觉失言。

当然,假如对方很明显是蓄意惹怒你,你不妨机灵地回敬他一句,然后选择离开,但千万不可大发雷霆,使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明智地应答棘手问题

不管你要回答记者们带试探性的问题,还是面对怒不可遏的顾客、心怀不满的雇员或爱探问的竞争者提出的种种问题,只要肯于动脑,你总是能有办法回答。

沃尔特?列士敦刚刚宣告自己从市银行总裁岗位上退下来,就有记者向他发问:“如果保尔?伏尔克辞职的话,联邦储备银行的职位会使你感兴趣吗?”

列士敦:“没人问过我。”

记者:“现在我想问你。”

列士敦:“过去教过我的一位历史学教授曾告诫我,绝对不要回答那些虚拟的问题。”

只用了精心挑选的寥寥数语,列士敦就得体、幽默又不无权威地对一个可能令人窘迫的问题做出了反应。诸如此类的巧妙应答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即便是知名度很高又有丰富经验的领袖人物,也往往会因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而茫然不知所对。

只要肯于思维,积极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你也会应付自如,而不会遭遇茫然不知所对的尴尬。

中国同以色列建交以后,以张贤亮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首次访以。其间,以色列仅有的两个电视台曾同时以直播的方式对张贤亮进行了采访。原定20分钟的节目眼看就要顺利结束时,节目主持人突如其来地问道:“张贤亮先生,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近来你以作家的身份走访过很多西方国家,请问,经过比较,你究竟是认为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面对这个始料未及且是“选择问”格式的问题,倘断然拒答或反唇相讥,则有失礼仪;缄口不言或口讷语拙,则有损中国作家的形象。有道是:唯危急之中显英雄本色。只见张贤亮莞尔一笑,答道:

“这个问题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不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者不会做这种比较。因为我们共产党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流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以后是封建社会,当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替代。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就会自然地出现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像春天以后是夏天,夏天以后是秋天,秋天以后是冬天一样。你不能比较到底是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或说是秋天比冬天好。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处和特点,不管你认为好不好,每个季节都必然要来临,你也必须去适应它、度过它的。”

这位主持人闻之仍不罢休,又问:“请问,你是个共产党员,这如何解释?”

张贤亮款款答道:“不错,这个共产党员还是个资本家。这是由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譬如说我在冬天的时候,必须在身上多穿一件衣服,可是到了春天,不需别人说,我自己就会把衣服脱掉一件的。”

也许,节目主持人个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其“刁钻”之问仅是使被采访者呈现些许尴尬从而给电视观众一些“刺激”罢了。但就张贤亮来说,其问便是个既“敏感”又“棘口”的问题,因该问显然已超出了文学和社会的一般范围,其“矛”直指张贤亮的个人政治态度和信仰。对此,张贤亮以其超人的睿智和处惊不乱的应变能力巧妙地应答,充分表现出了其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和自信感。有关“自然流程”的释疑,简明切要地道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两个精妙的譬喻类比,将社会发展规律与春夏秋冬四季以及“穿衣”“脱衣”这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离的东西联结起来,言虽简而形真意丰,语虽约而态切理显。

自我解嘲,对付“揭短”

“揭短”就是揭示其他人的短处、吹嘘与蒙骗。你的妻子、朋友、亲戚等,有时也会开玩笑地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感到十分尴尬。如果默认,你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可是如果要反击,又觉得实难开口。那么,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困境呢?

我们建议,可以运用机智的语言淡化尴尬的氛围,从而从困境中自我解脱出来。

你对一位朋友吹嘘:“我是作家,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作品,故事非常生动,受到编辑的称赞。”此时,突然走出一位朋友,揭你的短:“嘿,不怕人笑歪了下巴,你别听他瞎扯。他那篇报纸上的作品,只是一篇豆腐块般大的小文章!”

面对这种情况,你一定很尴尬,不妨运用智慧的语言,接着你朋友的话说:“小文章怎么了?作家的大作品中不也有小文章!不信你问曹雪芹!”

由此可见,自我解嘲的确是一种应对之道。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敢在你面前“揭短”的人,大都是你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往往他们也只是脱口而出或即兴联想,开开你的玩笑,并不是存心要伤害你。因此,当你在对付“揭短”时,切不可反唇相讥,万一挑起舌战,将会使双方之间良好的关系破裂。相反,你要泰然处之,如果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解嘲方式和回敬的语言,那就暂时把“揭短”搁置一边或寻找别的话题或点支烟、喝口茶、嘿嘿一笑等,借此转移别人的视线。

遭遇问难,来点弯弯绕

如果有人故意向你提出十分尖锐、难以作答的问题,你不妨用另一种方式将问题推给提问者,让他自己去解答,这就是所谓的绕道回答。

古代有一位私塾先生,喜欢在课堂上伏案打瞌睡。有一位聪明的学生,经常会拿草茎搔他的鼻孔,故意弄醒他。而每当先生醒来,总爱称自己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

有一次,那个聪明的学生也在课堂上打瞌睡。先生看见了,以为是报复的好时机,便厉声喝斥:“你怎么也打瞌睡呀?”学生答:“先生冤枉人了,我是在学习呀。”

先生非常愤怒,喝道:“明明在打瞌睡,还敢诡辩!”

学生答道:“真的,我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像您梦见古圣先贤一样。”

先生有意刁难这学生,问:“那么,古圣先贤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训?”

学生从容回答:“我一见到古圣先贤,就问他们:‘我的先生几乎每天都来拜访你们,你们给了他什么教训呀?’古圣先贤就说:‘你去问问你的先生,不就知道了吗?’先生,你一定知道吧?”

这位学生就是用绕道回答法,揭穿了先生的刁钻用心。

另外,用间接回答的方式也可以化解难题。间接回答,就是回答者针对提问者对某些敏感问题的诘问,用巧妙的语言进行模拟回答。

有一次,丘吉尔去美国访问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会在你的咖啡里下毒!”丘吉尔微微一笑,回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心上人,我会喝下那杯咖啡。”丘吉尔用揶揄的口吻,间接回击女议员,比直接回击更有力度。

总之,回答得恰到好处,不仅要具备充足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还要掌握诸如上述的许多技巧,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方能在各种场合中应付自如,对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