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步情形:如果海盗Ⅰ、海盗Ⅱ、海盗Ⅲ都死了,剩下海盗Ⅳ和海盗Ⅴ,这时由海盗Ⅳ分配。无论海盗Ⅳ提出什么样的方案,海盗Ⅴ都不会同意。海盗Ⅴ一定会这样想:“只要自己不同意,海盗Ⅳ即使给自己投了赞成票,也会在表决时因为没有半数以上同意而被丢到海里去喂鱼,这样,自己就可以独吞全部金币。”海盗Ⅳ也是绝顶聪明的人,一定会预见到这一后果,所以会打定主意支持海盗Ⅲ,只有这样才能保命。
倒数第三步情形:如果海盗Ⅰ、海盗Ⅱ都死了,剩下海盗Ⅲ、海盗Ⅳ和海盗Ⅴ。而绝顶聪明的海盗Ⅲ知道,海盗Ⅳ为了活命,就一定会投自己的赞成票。这样,即使海盗Ⅴ不同意自己的分配方案,也可以稳得2/3的得票数。那么,他就会独占全部100枚金币,不分给Ⅳ号、Ⅴ号,这样可以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倒数第四步情形:如果海盗Ⅰ死了,剩下海盗Ⅱ、海盗Ⅲ、海盗Ⅳ和海盗Ⅴ。绝顶聪明的海盗Ⅱ清楚,如果自己死后,海盗Ⅲ一定会独吞全部金币,因此,他会提出按(98,0,1,1)来分配,不给海盗Ⅲ,给海盗Ⅳ和海盗Ⅴ各1枚金币。海盗Ⅳ和海盗Ⅴ清楚,这种分配方式比由海盗Ⅲ来分配更有利,因此两人都会同意这种分配方案。同时,海盗Ⅱ也会投自己一票。这样,海盗Ⅱ的分配方案有海盗Ⅱ、海盗Ⅳ、海盗Ⅴ三票赞成,获得通过。
倒数第五步情形:由海盗Ⅰ来分配。海盗Ⅰ心想,只要在其余4名海盗中再争取到2人同意,再加上自己的一票,就可以稳操胜券。从倒数第四步情形,我们知道,海盗Ⅲ没有金币,海盗Ⅳ和海盗Ⅴ各得1枚金币。因此,海盗Ⅰ给海盗Ⅲ分配1枚金币,争取到海盗Ⅲ的同意;然后再给海盗Ⅳ或海盗Ⅴ分配2枚金币,争取到海盗Ⅳ或海盗Ⅴ的同意。这样,他就能分得97枚金币,而且能活下来。
这样,海盗Ⅰ的分配方案看上去似乎是自寻死路,但实际上非常绝妙精确。当然,这个结果通过的前提在于,5个强盗都绝顶聪明,能够精确地预测分配过程中每一步骤将会发生的变化,而且5个人全都工于算计、锱铢必较,尽可能地为自己分得更多的金币。
“海盗分金”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每个海盗的举动都是先根据对方的行动做出的,就如下棋一样,一人先走一步,另一人再走一步,行动策略上有一个先后顺序,这就大大给了被动方反被动为主动的余地。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人向朝廷控告周兴谋反,来俊臣受命审查此案。周兴是当时有名的酷史,来俊臣怕他不肯招供,便设下一计。
一日,来俊臣在家中宴请周兴。席间,来俊臣突然问道:“如果遇上那种不肯认罪的犯人,该如何才能让他们招供呢?”
周兴回答说:“这很容易,取来一个大瓮,燃起炭火在四面烤,然后将犯人放到里面,他一定会马上招供。”
于是,来俊臣立即让人抬来一口大瓮,在四周燃起炭火,然后站起身来,对周兴说:“朝廷现在让我来审查你的谋反之罪,你认不认罪?如果不肯认罪,就请你自己走到瓮里去吧!”周兴吓得面如死灰,当即叩头认罪。
“请君入瓮”也是一个动态博弈的经典实例。动态博弈告诉我们,再精明的对手也会有猝不及防的死穴。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生活中遭遇小人时,对自己的行动适时做出调整,从而化险为夷。
冰激凌博弈:学学妥协的艺术
炎热的夏天,张三和李四得到一个冰激凌蛋糕,商定由两人共同分享,但是该如何分配呢?于是两人开始就此进行谈判。可是,在两人谈判的过程中,冰激凌在不断融化。
如果要分享到冰激凌蛋糕,那么,张三和李四就必须赶在蛋糕融化前提出一个每个人都能认可的分配方案。将蛋糕一切两半,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于是李四提出,为了保证公平,由张三来切蛋糕,由李四来优先选择。这样,张三为了不吃亏,就会努力把蛋糕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块。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能切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块蛋糕来。如果张三切出一大一小两块蛋糕,那么李四就可以优先选择那块大的蛋糕,张三就会吃亏。
如果两个人都大度,那么这事情就好办了。可是,张三和李四都是斤斤计较又精明透顶的人。张三知道自己将吃亏,便提出应该由李四来切蛋糕。李四也有和张三同样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张三和李四都拒绝去切这块蛋糕。
于是,张三和李四又商量另一种分配规则。由张三和李四各自同时报出自己想要得到的蛋糕的份额(蛋糕总量设为1),如4/5,8/9。双方约定,只有在两人所报出的份额相加总和等于1时,方案才被通过,否则重新报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张三和李四之间的博弈是一次性博弈,那么当张三报8/9,那么李四便只能报1/9,而且李四最好是接受这个结果,因为如果李四不接受,那么两人都分不到蛋糕。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除非李四是绝对的利他主义者,或者是别有用心,否则李四绝对不会同意8/9的蛋糕归张三,自己仅获得剩余的部分(仅仅1/9的蛋糕)。因此,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李四一定会要求重新报数,重新分配蛋糕,于是,这个分蛋糕的博弈就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成为一个动态博弈。
接下来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张三和李四因为对分配方案不满意,双方不断“讨价还价”,这样没完没了地分下去,冰激凌就会全部融化,双方都分不到一丁点儿冰激凌。所以,张三和李四必须想方设法尽快达成一致,才能把冰激凌吃到嘴里去。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冰激凌博弈”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例如,双方都明白只有彼此合作才对双方有利,但却会对如何来共享合作后的果实争论不休,甚至因此错过机遇,造成双方都一无所获的结局。比如,生活中有些兄弟、夫妻、朋友,因为一些小利益展开争执,甚至闹到法庭,当双方没完没了地打官司后,却发现,最大的赢家是双方的律师(他们赚到了一笔不菲的律师费),而争执的双方都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变得倾家荡产。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小张是一家医院的采购员。公司批给他一笔采购经费,要求他在一个月内采购到一批药品。当然,公司拨给的经费只有在实际完成采购后,才能拨付到位。对小张来说,他必须采购到这批药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扣发当月奖金。
小李是一家药厂的推销员,而小张需要的那批药品,在小李所在的药厂都有现货。
小张和小李两人很熟,对于彼此的情况也非常了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小张和小李两人之间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了。
事实上,小张和小李谈这笔买卖的过程,就是分冰激凌蛋糕的过程。采购员小张想买,推销员小李想卖。可是,如果双方因为价钱谈不拢而不能在一个月内达成交易,则这笔交易由于超出医院规定的期限,势必泡汤,两人都无法获益。
在谈这笔买卖的过程中,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讨价还价的过程没完没了,则分割的“冰激凌蛋糕”(这批药品)就会开始融化。
在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假如买卖双方没完没了地谈判,那么市场这场“冰激凌蛋糕”就会开始融化,导致的结果是:卖方失去抢占市场的机会,买方失去一次使用新产品的机会。如果双方都保持理性,就一定知道这个道理,因此都愿意尽快达成协议。假如双方都不愿意妥协,坚持要得到更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很可能双方都将一无所获。
20几岁的年轻人遇事往往喜欢逞强,而不懂妥协变通。可事实上,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并非只有鱼死网破、你死我活这一种解决办法,如果能与对方达成妥协,也许意味着双方都能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要有大的成功,通常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因此年轻人要学会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他人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损害了长远利益。
当然,妥协是一种积极的方式,而并非不顾原则地一味向对方让步。也就是说,妥协必须确保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能实现己方长期的利益。我们积极主动地向对方做出某一方面的妥协,必须为己方换取另一方面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也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样,交往的双方通过互相妥协实现了需求互补、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
重复博弈: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张力夫妻近来工作忙,孩子在上幼儿园,没人接送,便决定找一个保姆。提到要找哪里的保姆时,夫妻俩一致表示要找一个乡下的。理由是乡下人更淳朴,能让人放心。
事实上,有很多人如张力夫妻一样认为乡下人比城里人更淳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乡下人、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决定的。乡下人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大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村庄,“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都很熟悉,谁家发生些什么事情,不出半日,全村人都知道了。因此,如果有某一个人做了损害他人的缺德事,必定会受到全体村民的道德谴责,也会被对方或对方的亲友记恨、报复,甚至无法在村里立足。
而城里人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城市居民的特点是流动性大、私隐性强。如果有人做了损害他人的缺德事,转眼就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消失了,对方即使想记恨、报复也找不到人。此外,即使是生活在同一栋楼里的城市居民,也常常是“电视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做了缺德事的人,也不会因此受到社区居民的道德谴责。
所以,在乡村,只需要依靠道德和习俗就能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在城市,良好秩序要得以维持就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律和制度。
乡下人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而城里人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这两种社会关系用在博弈论中,前者代表的是一种重复博弈,而后者代表的是一种一次性博弈。
在公共汽车上,经常会发生拥挤的情况,这时如果有一个空座位出现(有人下车),我们往往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空座位旁边的是两个陌生人,他们会争夺这个座位,甚至发生争吵;而如果空座位旁边的两个人相互认识,就会互相谦让,更不会因此发生争吵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两个相互认识的人之间是一种“不定次数的重复博弈”。在较长的时间内,相互认识的人会有重复的交往行为出现,因此为了维持以后的长期关系,他们会抑制对争取短期利益(即占座位的行为)的自私冲动,使得双方之间走向合作(即互相谦让的行为)。事实上,日常人际关系通过重复博弈得到很逼真的反映,人们为了以后长期合作,争得长期利益,必须维持好和身边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很多商业行为都可以用重复博弈来解释。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能发现,那些销售伪劣商品、服务质量差的地方,往往是在车站、旅游景点等人群密集、流动性大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交易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很少有“下一次”机会。在这种“一次性博弈”中,商家认为,既然顾客再次光临的可能性很小,那何不“一次就赚个够”呢!“一次性交易”由于不用争取下一次交易机会,商家的行为容易有尽量牟取暴利并且带有欺骗性的特点。
而在一些社区或乡村的商业网点,由于这些地方的人员固定,商家必须争取顾客再次光临才能赢得利润,因此提供较优质的服务和价廉物美的商品。以“熟客”为主要顾客群的商家进行的就是一种“重复博弈”,为了使顾客能继续成为“回头客”,他们一般会选择薄利多销,而不会选择“宰客”。
测试:看看你的理财盲点在哪里?
因为一次机会,你要出国旅行。来到一个跳骚市场,你决定发掘一下宝贝。下面有四件宝贝,看看你对哪件感兴趣?
A.古董相机
B.手工织毯
C.古银首饰
D.书画艺品
测试分析:
1.选择A。你对于理财没有什么观念,开源和节流,你宁可只做前者。你认为花钱就是要让自己开心,所以不会愿意委屈自己。所以你的态度就是: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每一件物品你都觉得花得很值得。所以你可以试着去投资,因为你品位还不错,能够选到可以增值的物品。
2.选择B。说明你情感丰富,耳根子软,对人毫无防备之心。所以,如果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你可能会照单全收,所以你是感性消费者,支出数目有高有低,最好控制自己的花费,才可能挽救你的财政赤字。
3.选择C。选择这项,说明你对每一分钱都很重视,你觉得财富就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虽然你从各方面都可以省下一些钱,为数也很可观,但这样的速度毕竟很慢。所以,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些投资,看准以后,结果会让你满意的。
4.选择D。选择此项,说明你是一个有点不切实际的人,你只考虑梦想,一点儿都没有为现实考虑。对于理财,你也觉得十分头痛,不知该怎么开始做起,所以一直很被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你可以信赖的人,帮助你。这就是你最理想的理财渠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