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曾国藩家书
6606200000071

第71章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原文】

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

二十五日着胡二等送家信,报收复武汉之喜。二十七日具折奏捷。初一日制台杨慰农到鄂相会。是日又奏二十四夜焚襄河贼舟之捷。初七日奏三路进兵之折。其日酉刻,杨载福、彭玉麟等,率水师六十余船,前往下游剿贼。初九日前次谢恩折,奉朱批回鄂。初十日,彭四、刘四等来营,进攻武汉三路进剿之折,奉朱批到鄂。

十一日武汉克复之折,奉朱批、廷寄、谕旨等件,兄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兄意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若一经受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对吾母于地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是以决计具折辞谢,想诸弟亦必以为然也。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唯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若仗圣主之威福,能速将江西肃清,荡平此贼,兄决意奏请回籍,事奉吾父,改葬吾母,久或三年,暂或一年,亦足稍慰区区之心,但未知圣意果能俯从否?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 。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罗罗山于十二日拔营,智亭于十三日拔营,余十五六亦拔营东下也,余不一一,乞禀告父亲大人、叔父大人万福金安。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注释】

佚:安逸。

【译文】

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

二十五日派胡二等送家信,收到收复武汉的喜报。二十七日写奏折传捷报。初一日制台杨慰农到湖北来会合。当天又写奏折传捷报,上报二十四日夜里烧毁襄河中敌人的船。初七日写奏上报三路进兵。当天酉时,杨载福、彭玉麟等,率水师六十多艘船,前往下游剿贼。初九日的时候,前一次谢恩的奏折被皇上批阅后送回湖北。初十日,彭四、刘四等来到军营,三路并进围剿武汉的奏折,得到皇上批阅后送到湖北。

十一日克复武汉的奏折,奉朱批、廷寄、谕旨等件,兄长我被任命为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我的意思是为母亲服丧还没有结束,绝不敢接受官职。一旦接受,那么这两年来付出的努力,好像就是为了博取高官美职,我还有何颜面面对地下的老母?有何颜面面对宗族乡党?自己又怎能安心?所以写奏折坚决辞谢,诸位弟弟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官场功名,自古难居。兄长在京为官,募集士兵,建造战船,成就了一番事业,名震一时,这个自然不用说。人人都喜欢好名声,有谁会像我一样不喜欢呢?我有美名,那么肯定有人背负恶名,还有人虽然有美名但是没传播开来。相比之下,我感到很难为情。为兄只有谨慎谦虚,时时自省警惕。如果仰仗皇上的威福,能迅速将江西肃清,消除贼匪,为兄一定奏明皇上,请求回老家,侍奉父亲,改葬母亲,长则三年,短则一年,这样也能让我心中稍稍的感到安慰,但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批准?

诸位弟弟在家,最重要的是要教子侄守勤敬。我在外面,有权有势,这样最容易使家中的子侄变得骄傲、放浪。这些毛病都会导致败家,希望诸位弟弟时刻留心,不要让我们的后悲变成这个样子,一定要记住。

罗罗山于十二日带兵转移,智亭于十三日带兵转移,我在十五日或者十六日也会带兵往东转移,就不一一细说了,代我向父亲大人、叔父大人禀告,祝他们万福金安。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