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
66205100000010

第10章 百折不挠

【解释】

“百折不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挠:弯曲,比喻屈服。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蔡邕《太尉桥公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故事】

桥玄,字公祖,东汉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他性情刚直,疾恶如仇,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

桥玄年轻的时候,在睢阳县当功曹。有一次,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他向周景揭发了豫州“陈国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派他去查办。周景同意后,桥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全部抓起来,详细调查羊昌的罪行。羊昌的靠山、当朝大将军梁冀知道这个消息后,派人飞马传来檄文搭救羊昌,周景也接到圣旨,要他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檄文,加快了办案的速度,终于使羊昌受到惩罚。桥玄也由此出了名。

汉灵帝时,桥玄当上了尚书令,他掌握了太中大夫盖升仗着与灵帝有交情,在做南阳太守时大肆收受贿赂、搜刮百姓财物的事实,就向汉灵帝上奏,要求罢免盖升,抄没他搜刮来的财产。汉灵帝非但不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官。桥玄心灰意冷,于是托病辞职,回了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次,他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强盗冲出来劫持了孩子,冲到楼上,向桥玄勒索财物。消息传开,校尉阳球同河南府尹、洛阳县令带兵包围了桥玄的家。阳球等怕动手时伤了孩子,不敢进攻,桥玄大声喝道:“强盗无法无天,难道能为了我的孩子而放纵这些恶贼吗?”他催促阳球等发动进攻,杀死了强盗,他的小儿子也因此丧生。

桥玄死时,家里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非常简单,他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扬。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太尉桥公碑》中说:“他的性情严肃,嫉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百折不挠的气概,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