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孟子
66205400000008

第8章 雍也第六

凡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1]。”仲弓问子桑伯子[2],子曰:“可也,简[3]。”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4]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5]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派他朝南去坐尊位了。”仲弓向孔子问起子桑伯子。孔子说:“可以的,只是他做事简单了些。”仲弓说:“自处严肃恭敬,行事却简略不繁,以此原则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自处简慢大意,行事又简略不繁,这不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是对的。”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6],不贰[7]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8],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失。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我再也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9]。子曰:“与之釜[10]。”请益[11]。曰:“与之庾[12]。”冉子与之粟五秉[13]。子曰:“赤之适[14]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15]急不继[16]富。”原思[17]为之宰,与之粟九百[18],辞。子曰:“毋[19]!以与尔邻里乡党[20]乎!”

【译文】

公西华出使到齐国去,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予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有给了她八百斗小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暖的衣袍。我听说过:君子帮助别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斗小米作为俸禄,他不肯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21]骍且角[22],虽欲勿用,山川[23]其舍诸[24]?”

【译文】

孔子提到仲弓,说:“耕牛生的小牛长着红色的毛,两角又圆正,虽然不想用它做祭牛,但山川的神会舍弃它吗?”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25]不违仁,其余则日月[26]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内心长期保持仁德,其余的学生只是偶然想一下罢了。”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27],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28],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29],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为人果断,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季康子又问:“冉求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30]为费[31]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32]矣。”

【译文】

季氏叫闵子骞做他家费邑的总管。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替我辞掉这件事吧!如果再有人来找我,我一定跑到汶水的北边去。”

【原文】

伯牛[33]有疾,子问之,自牖[34]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35]!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看望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要失去这个人了,这真是命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种病!这样的人竟会得这种病!”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36]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吃一筐干饭,喝一瓢白水,住在狭小的巷子中,别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内心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啊!”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37]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38]。”

【译文】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孔子说:“假若真是力量不足,走到半道就会停止了。现在你却是自己停止不前。”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如君子般有修养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者。”

【原文】

子游为武城[39]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40]者,行不由径[41],非公事,未尝至于偃[42]之室也。”

【译文】

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儿得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抄小道,若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原文】

子曰:“孟之反[43]不伐,奔[44]而殿[45],将入门,策[46]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在军队溃败时走在最后,掩护全军,将进城门时,便鞭打着他的马,说:‘不是我敢走在最后,是我的马不快些跑。’”

【原文】

子曰:“不有祝[47]之佞,而[48]有宋朝[49]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却有着宋朝那样的美貌,在当今的社会中,恐怕难以避免祸患了。”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50]?何莫[51]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通过房门而从屋中出来呢?为什么没有人从人生正道上行走呢?”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52],文胜质则史[53]。文质彬彬[54],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搭配在一起,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55]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人生存于世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侥幸地免于祸患罢了。”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56]之者,好之者不如乐[57]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问和仁德,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原文】

子曰:“中人[58]以上,可以语上[59]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原文】

樊迟[60]问知。子曰:“务民之义[61],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62],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聪明。孔子说:“致力于人事关系的合理、协调,敬奉鬼神而又远离他们,可以说是聪明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凡事先付出劳苦,然后获得成功,这可以说是具备仁德了。”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63],仁者乐山[6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65],仁者寿[66]。”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流动的水,仁者喜爱稳重的山。智者喜欢动,仁者喜欢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经变革,可以达到鲁国这样的礼乐之邦;鲁国一经变革,就会达到道统的境界。”

【原文】

子曰:“觚[67]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觚,这也叫觚啊!这也叫觚啊!”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68]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69]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70]也。”

【译文】

宰我问孔子:“有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井中有仁德’,他会不会跟着跳井呢?”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摧折,却无法陷害他;可以欺瞒他,却无法迷惑他。”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71]矣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原文】

子见南子[72],子路不说[73]。夫子矢[74]之曰:“予所否[75]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原文】

子曰:“中庸[76]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7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78]也已。”

【译文】

子贡问道:“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地给予人们好处,并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这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呢!那一定是达到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注释

[1]南面:面向南。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各级官长坐堂议事时,皆面南而坐。这里指可以做卿大夫。

[2]子桑伯子:人名。其身世已不可考。

[3]简:简要。

[4]临:居上视下。

[5]无乃:岂不是。

[6]迁怒:怒此而移于彼。

[7]贰:重复。

[8]亡(wú):同“无”。

[9]粟(sù):谷子,小米。

[10]釜(fǔ):古代容量单位。一釜等于当时的量器六斗四升。

[11]益:增加。

[12]庾(yǔ):古代容量单位。一庾等于当时的二斗四升。

[13]秉(bǐng):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十六斛(hú),一斛为十斗,五秉是八十斛,即八百斗。

[14]适:往,至。

[15]周:救济。

[16]继:系,连属依附。

[17]原思:孔子的学生,姓原,名宪,字子思。曾为孔子做管事的家臣,即宰。

[18]九百:九百斗(一说为九百石)。

[19]毋(wú):不要。

[20]邻里乡党: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21]犁牛之子:犁牛,耕牛。犁牛之子,耕牛生的牛犊。

[22]骍(xīng)且角:骍,赤色。角,指牛角长得周正。色赤角正是标准的祭祀用牛。

[23]山川:指山川之神。

[24]其舍诸:其,岂。舍,舍弃。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5]三月:指较长时间。

[26]日月:指较短时间。

[27]果:有决断。

[28]达:通达事理。

[29]艺:才能。

[30]闵子骞: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

[31]费(mì):季氏的封邑,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32]汶上:汶,水名,即今山东的大汶河。汶上,古代以水之阳为北,汶上即汶水北之意。

[33]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时期鲁国人。

[34]牖(yǒu):窗户。

[35]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36]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37]说(yuè):同“悦”。

[38]画:截止,停止。

[39]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40]澹(dà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来成为孔子的学生。

[41]径:小路。

[42]偃:子游姓言,名偃,这里自称其名。

[43]孟之反:姓孟,名侧,字子反,鲁国大夫。

[44]奔:逃亡。

[45]殿:行军的尾部。

[46]策:以鞭击马。

[47]祝(tuó):卫国大夫,名鮀,字子鱼。

[48]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49]宋朝:宋国的公子,名朝,貌美而性淫。

[50]户:门。

[51]何莫:为什么没有。

[52]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

[53]史:史官。此处引申为虚浮,夸张。

[54]彬彬:指文与质、内容与形式配合适当。

[55]罔:枉曲,不正直。

[56]好:喜好。

[57]乐:以……为乐。

[58]中人:中等人才。

[59]上:高深的道理或学问。

[60]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61]务民之义:务,致力。民,百姓。义,应做之事。

[62]先难而后获:难,克服困难。获,有所收获。

[63]乐水:乐,喜好。水,喻思想活跃。

[64]山:喻心地慈厚。

[65]乐:乐观。

[66]寿:长寿。

[67]觚(gū):古代盛酒的器皿,上圆下方,有四条棱角,后来改成圆筒形,没有棱角了。

[68]仁:仁人。

[69]逝(zhé):在古代,“逝”与“折”音与义皆同。

[70]罔:迷惑。

[71]畔:通“叛”,背叛。

[72]南子:卫灵公夫人,性情淫荡,名声不好。

[73]说:同“悦”。

[74]矢:誓。

[75]予所否(pǐ):予,我。所,假若。否,恶,秽浊。

[76]中庸: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77]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帝王。病,心有所不足。诸,于此,在这件事上。

[78]方:方法,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