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53

第53章 竹篙寨峭壁上的枪眼

1928年4月,赣南第一个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1930年至1934年底,于都境内先后出现了于北特区、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名称的苏维埃政府,标志着于都革命斗争经历了建设苏区、巩固苏区和保卫苏区的不同阶段。在这些重要的苏维埃政府中,胜利县(今于都银坑镇)就人数和党员数而言,在上述苏维埃政府中是最多的,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革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整个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于都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大量的红色旅游景点。有红色政权的诞生地桥头、长征原点铜锣湾,还有中央苏区后方保管处的竹篙寨。竹篙寨坐落于胜利县(今于都银坑镇)年丰村内。出于都县城往东北行95华里,紧靠于宁公路侧旁,可见一石山平地崛起,与狮石山对峙,远看似一根挺拔耸立的竹篙,南崖有洞,这就是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的竹篙寨石洞。竹篙寨属石灰岩质石山,洞口坐北朝南,石山内自然形成数个石洞,各洞相连,中部大洞深而广,可容千人,洞内有水,沿洞壁上攀,至天心岩可直通山顶及山后。这里山势险要,石山上树木苍翠,石洞内清风凉爽,成为人们游览的好地方。于都县于北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设立保管处,存放作战物资。1929年4月,******、朱德率领******从长汀回师赣南,路过于北平安村时,认为此处山上多产煤,竹篙寨石洞既大又有水,作为根据地的后方是个好地方。他们特地视察了竹篙寨石洞,打算把这里当做储藏物资的地方。后来,朱德还对加固和扩建竹篙寨石洞的防御工事作了具体部署。

为了确保中央后方保管处(即竹篙寨石洞)的安全,于北区的领导同志根据红军独立第四团(下设4个连,共500多人)的实力,在于北区的边界进行了布防:第一连驻半迳,第二连驻曲洋(今于都葛坳乡曲洋村),第三连驻桥头(今于都桥头镇)、胜利(今于都银坑镇),第四连是机枪连,跟随团部驻扎。

竹篙寨在中央苏区的建设与政权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竹篙寨保卫战。1931年6月的一天早晨,红军独立团第二连奉命从曲洋护送部分群众往桥头、琵琶等地转移,路经小庄村时,恰与从宁都败退而往赣州的国民党军队一个残旅先遣队相遇,双方顿时展开激战。战斗一打响,红二连首先击毙了敌兵2人。敌军的大部队听到枪声后,抢占有利地形,分三路向红二连发起攻击。这时,红二连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火力,阻击敌兵的进犯。在掩护群众安全转移之后,红二连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声东击西,边打边退,很快退到了竹篙寨石洞。为防御敌兵袭击中央后方保管处,连长钟贵标带领第一班占领竹篙寨山顶,第二、第三班埋伏在寨后面的石岩里,其余6个班在石洞洞口附近,担负守卫洞口正面的任务。不久敌军兵马陆续来到,并分散在竹篙寨石洞附近的村子里。由于敌军不知红二连已作好保卫竹篙寨石洞的战斗准备,就只在竹篙寨附近的社公庙前和大枫树下以及石洞下的祠堂边各布置了3挺机枪担任警戒。其余敌兵进村后,则忙于杀鸡宰鸭,准备早饭。由于竹篙寨山上树木繁茂,红军对敌兵的行动看得清清楚楚。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连长钟贵标当即部署全连各班准备袭击敌兵,以他在山顶鸣枪为号。钟连长返回山顶之后,向敌人方向连开3枪,在祠堂边担任警戒的3个敌机枪手应声倒下。顿时,红二连战士便一起开火,向敌兵进行猛烈射击。这时,敌兵如梦惊醒,方知竹篙寨石洞有地方红军守卫。于是,敌军便急急忙忙调动人马,组织火力,攻打竹篙寨石洞。由于红军居高临下,并有大石洞这个天然屏障,因此,虽然红军人数仅有七八十人,但敌军发动多次进攻也无法接近石洞口。

平安村人民听到战斗的枪声,一边派人去桥头向于北区的领导同志报告战况,一边放号炮集合队伍。当地的赤卫队员扛着土炮、背着大刀、手持梭镖聚集在一起,随时准备参加战斗。

将到中午时分,于北区的领导和红军独立团负责人带领机枪连和一、三连的指战员前来援战,各地赤卫队也闻讯赶来参加战斗。这场保卫竹篙寨石洞的战斗也由被动固守转为主动反击。霎时,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弄得敌军晕头转向,慌慌张张撤离竹篙寨,向银坑方向逃窜。

这次战斗,从早晨七点多钟开始,到下午二点多钟结束。7个多小时的激战,打死敌兵20多人,俘虏敌兵20多人,缴枪10多支,取得了竹篙寨石洞保卫战的胜利。

1931年7月,******再次来到于北区时,当他听了于北区领导关于竹篙寨石洞保卫战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一个残旅的进攻的情况汇报后,高兴地说:“你们很坚决,很勇敢,打得很好。”

来到竹篙寨,看着竹篙寨峭壁上的一个个枪眼,一幕幕为革命献身的感人场面油然而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才换来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顿时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探索和建设新中国的艰辛与伟大功绩。枪眼的守望,守望那份份中央苏区竹篙寨的故事,守望那段段中央苏区革命的感人场景,守望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真诚与实在。

仰望竹篙寨,古木苍苍,回荡昨天的烽火硝烟;花草幽景,映衬先烈的英雄威武;岩崖峭壁,诉说红色文化的源远流长。

(黄松林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