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别有情调在人间
66337400000020

第20章 灯笼晃荡中到了洛阳

一、灯笼晃荡中到了洛阳

洛阳这个地名,说到口里,就觉得响亮,最近把这里一度改了行都,那就更贵重了。火车在黑暗里奔驰,我不时地由玻璃窗里向外张望,并没有什么,只是乌压压的一片低影子。我想着,一切留到明天再看罢,就坐着打瞌睡去,及至耳朵里听到人声嘈杂时,听到茶房说,到了洛阳了。匆匆地,收拾了行李,就走下车来。哈!这是新闻,那月台上很大的一片地方,只竖了两根长木头竿子,在上面挂了一盏小小的汽油灯,只是些混混的光,照着纷乱的人影子乱挤。在空厂子南方,有了新鲜的玩意儿了,长的,方的,圆的,扁的,大大小小,罗列着一堆灯笼。我走近去,听到有人喊,中州旅馆吧?名利栈吧?大金台吧?这让我明白了,这些灯笼是旅馆里接客的。在郑州我就打听清楚了,洛阳以大金台旅馆为最好,这大金台三个字送到了耳朵里,我就决定了到他家去。

将栈伙叫了过来,取了行李,受了检查,让栈伙引着路,我们就跟了他走。打灯笼的店伙,引着一车行李先走,另一个店伙,拿着手电筒,左右晃荡着引了我后跟。我所走的,是一条窄窄的土街,两边人家,都紧紧地闭着大门,每隔四五家门首,在那矮矮的屋檐下挂着一个白纸的方形吊灯,有的写着安寓客商,有的写着油盐杂货,仿佛我由二十世纪一跃而回到十八世纪了。我心里头简直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想。糊里糊涂的,随着那晃荡的灯笼,转了一个弯,这街上倒有几盏汽油灯,乃是理发店和洋货店,其余依然在混混灯光中。后来在一个圆纸灯笼下,我们进了一所大门。灯笼上有字,便是大金台了。

这旅馆既像南方一条龙的房子,一层层向里,又有点像北方的房子,每进都是三合院。我挑了一间最好的房子住,里面是一副床,铺板,一张方桌,两把木椅,隔壁有间小黑屋子,一铺一桌,就让工友小李住了。那地皮还没收拾好,虽是土质,倒有些像鹅卵石铺面的,脚踏在上面,和上海新亚大酒店的地毯,有点儿两样,伙计送进一盏煤油灯来,昏黄的光,和这屋里倒很相衬,只听到小李在隔壁和店伙说:“这是最好的旅馆,若不是最好的旅馆呢?”我在这边听着,也笑了。

二、到洛阳应留意的几件事

到洛阳,就是内地了,一切物质文明,去郑州很远,旅馆还是江南小客栈那种组织,第一是没有电灯,电话也很少(其实用不着),而且房间里也不预备铺盖。平常房间价钱由五角至一元二角,茶水还另外算钱。吃饭,到外面馆子里去叫,每晨有五六角,可以吃得很好。看官若也西行,当你到车站的时候,就可以叫栈伙来照应。不过你的行李挂了行李票的话,要立刻就到行李房去取。等到检查行李的军警走了,那就要等他明晨再来了(这是指乘晚车来的而言)。再说,洛阳有两个车站,东站是进城去的,西站是西宫。西宫是驻军重地,游历的人,大可以不必上那里去。就是由东站下车,也有进城不进城之别。车站到城里,还有两三里路,晚上是进不了城的。好在客栈都在车站边,若是作短期游历的人,就可以住在车站。

三、白马寺及其他名胜

洛阳是周汉唐许多朝代建过都的所在,自然是古迹很多。不过到了现在,多半不可寻访了,只有汉朝的白马寺,北魏的龙门雕刻,这还是值得游人留恋的。现时来游洛阳的人,也都是注意这两个地方。到了次日早上,我叫店伙来问了一阵儿,知道到白马寺是二十多里路,到龙门是三十多里路,坐人力车子,当天都可以来回,每辆车子是一块钱。至于土匪,以前是出城门就保不住,现在绝对没事。我听了这话,半信半疑。不过最近有朋友到白马寺去过,我是知道的,且不问去龙门如何,我就决定了今天先到白马寺去。

草草地吃了一些点心,由店伙雇好了两辆车,我和小李就于九点多钟出发。车子离开车站大街,穿过了一片麦田,先进了北门。这街虽是土铺的,两边的店铺,倒也应有尽有。东街上有几家古董店,我曾下车看了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假货,连价钱我也不敢问。游客要在洛阳买古董,这应该找路子到古董商家里去看货,好东西是决不陈列出来的。出东关,经过一座魁星楼,到东大寺,这寺,也是唐代建的一座大丛林,现在却剩了一片瓦砾。寺旁有破的过街楼一间,旁边竖立一幢碑,大书夹马营三字。士大夫之流,对于这个地名,或者有些生疏,可是爱说赵匡胤故事的老百姓,他就知道,这是赵匡胤出世的地方。当年宋太祖做小孩子的时候,常是和那些野孩子在这里胡闹,后来他做了皇帝,在开封登了基,想起年小淘气的事,还回来看看呢。在这街口上,有个宋太祖庙,是后人立的,据说里面有一间屋子,就是赵家母子安身之所。如今只有大门是完整的,里面住了些和赵匡胤倒霉时候相同的人,也就无须寻访了。

由这里坐了车子,顺了大路走,约莫走了十里路,车夫忽然停着车,指着很深的麦田里说:“先生,可以看看,这里有古迹。”我心里想着,这麦田里哪有东西?上前一看,麦里横着一块石碑,上书管鲍分金处。管是指着管仲,鲍是指着鲍叔。鲍叔说管仲穷,分钱给他用,历史告诉我们,这是真的。不过鲍叔分钱给管仲,是不是在大路上干的事,这可是个疑问。洛邑那是周地。管仲齐人也,是到周地来和鲍叔分金吗?所以这一处名胜,我打一句官话,应当考量。

再过去五六里路,就是白马寺了。说起这处寺,真个也是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在这里,也就当先研究研究这个寺字。寺,在汉时,也是一种官署,并不是专为出家人供佛修行的所在。现时,我们在戏里头还可以听到,如大理寺正卿这种话。汉朝明帝的时候,印度和尚摩腾、竺法兰带了佛经到东土来传道。因为他们那些佛经,是用白马驮来的,因之万岁爷在洛阳西雍门外盖了一幢官舍,供应这两个僧人,就叫作白马寺。这寺虽是屡废屡建,但是佛经同和尚初次到中国来的纪念,考古的人,是应当来看看的了。那庙门三座,坐北朝南,也不见怎样雄伟。进门有一片大院子,左右两个大土馒头,这便是最初到中国来的两个和尚的坟,一个葬着摩腾,一个葬着竺法兰。正面大殿,有三尊大佛,两边十八尊罗汉。这罗汉是明塑,有两尊神气很好。殿外两厢配殿,正在修理着呢。听说戴季陶院长到过这里,捐了一笔款子,所以庙里又大兴土木了。庙后有个高阁,还有点旧时的形式,里面供了一尊二尺多高的玉佛,也是新运来的。高阁边,有个敞轩,游人可以小歇。在那里和僧人谈笑,知道这庙,在两年前,本来破烂不堪。自国府一度把洛阳做了行都,许多政府要员都到这里来过,觉得这里是中国佛教发源地,不应该消灭了,大家提倡复修起来,捐款很多,而且还在上海找了一个老和尚德浩,到这里来当方丈呢。

关于白马寺的沿革,院子里碑上记得有,在此前一届的修理,在明朝嘉靖年间。大意说:

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八日,帝寝南宫,夜梦金人,上因君臣之对,遂使人至西域求佛道,乃得摩腾、竺法兰,帝大悦,至十四年辛未,敕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以居之。唐时,规模渐废,宋太宗命儒臣重修,以后历有兴废,明正德年间更大为修理。嘉靖年记。

由这点看起来,因为这是佛教源流所在,历代都设法保存它的了。庙的左边,不到半里路,有一座汉塔,现在还是好好的。这塔六角实心,仿佛一条大钢鞭,竖在地上,倒和平常不同。塔在土台子上,有好些个碑石,竖在旁边。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就是大金国的碑。南宋时候,金人曾取得了洛阳。碑上刻了许多金国汉官名姓,这也可以说是汉奸碑了。塔边,有狄仁杰的墓。

四、游白马寺须知

由洛阳到白马寺,并不是大路,中间只有个十里铺地方,可以歇歇。那里茶馆子,用瓦缸盛着冷水,放在屋檐下,送给过路人喝。我们若怕喝凉水,那就另花二三十枚铜子,叫茶店烧水喝好了。可是那水很混浊,茶叶也有气味,最好是用水瓶子,在洛阳背了水去喝。水既不好,吃的自然也没有,所以又当带一些点心在路上吃。人力车夫到了白马寺的时候,若遇到卖凉粉油饼的,他得和你借钱买吃的。那完全是揩油,你斟酌着办。回到了洛阳去,时候还早,你可以叫车夫,拉你看看别处景致。据我所知道的,城里有中山公园(可以看点古物)、周公庙、邵康节祠、二程祠、范文正公祠。这一些,我只到了周公庙。庙在西关外,改了图书馆了。庙里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几百块,多半是墓志铭。现在分藏在许多屋子里,嵌在墙上和砖台上。后殿有周公像,现在是图书馆办公的地方,不能去看了。游周公庙,还要在图书馆签名,不然门警不让进去的。游了这些地,和车夫说明,加他二三角酒钱,他很愿意的。反正是一趟生意,乐得多挣几文。游客呢,也免得二次进城。

五、关帝冢

孙权杀了关羽,将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就把首级配个木身子,葬在洛阳城外。这冢,现时还在。游关帝冢,和游龙门是一条路,坐人力车,依然是一元钱来回。出南门,渡过洛水(过渡钱,人车一角),顺着大路前进,约莫十里路,看到一带红墙,围住了柏林,那就是关帝冢了。进门有道乾石桥,先到正殿。殿上除了关像而外,根据《三国演义》,有四个站将的像。墙边放一把青龙偃月刀,长约一丈。刀形,是龙口里吐出半边月亮来,故名。后殿分三间,一是塑的行像,可以坐轿子出游的。一是看书像,一是卧像。这后面,有个亭子,靠了土墩,那就是首级冢了。庙里并没有僧道,现时归官家管理。

六、龙门石刻

出关帝庙,再南行,远远看到一带山影,那就是龙门。因为这里有北魏石刻,洞里又有许多前代人的碑记,所以有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要看一看。其实,真要为游龙门而来,那会大大扫兴的。听我慢慢说来。到龙门约一里多路,有个龙门堡,开有茶饭馆子,可以在那里先吃东西。面饭倒是都有,只是一不干净,二又太贵,一个人吃点喝点,总要花一块钱。出堡,不必坐车,可以步行。前面就是伊水,在伊水两岸,东边是伊阙,西边是龙门。伊阙山不大陡,所以那边石刻不多。这边呢,在面河的石壁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都就了山石,刻着佛像。顺了山崖走,共有石楼、斋祓堂、宾阳洞、金刚崖、万佛洞、千佛洞、古阳洞等处。只是一层,大小佛头,一齐让人偷了去。小佛呢,连身子,都由石壁上挖了去。到了佛崖上,仿佛游历无头之国,你说扫兴不扫兴呢?石洞以斋祓堂宾阳洞最好,把山石凿空了,里面成为一个佛殿。宾阳洞外,有个石阁子,可以凭栏赏玩伊阙。龙门二十品在古阳洞顶上刻着,拓帖的人,要搭架倒拓,很费工夫。唯其是拓帖不容易,所以石刻还保存着,要不然,和佛像一样,早坏了。千佛洞万佛洞工程浩大,是在石洞壁上四周刻了无数的小佛像,然而现在也都没有头了。石像完整的,只有金刚崖,要爬崖上去,才可以看到。这也就因为石像太大,不容易偷割的缘故。所以还完整些。在龙门买字帖,也要带眼睛。洞里卖的字帖,多是用原帖刻在木板上,翻版印出来的,这是游人一个小小学识,顺此奉告。

七、洛阳并无秀丽风景

古人说得好,三月洛阳花似锦。洛阳这个地方,当然山明水秀,可爱煞人,何以我所记的洛阳,却一点描写也没有呢?我就说:古人所说的洛阳,到底是怎么样,我没有看见,我不能胡说,若以现在的洛阳而论,关于风景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就把我向白马寺这条路说,所经过的,全是麦田。那道路有时在一条土沟里,有时在土坡上。只有人力车经过土坡上的时候,似乎有点儿趣味。因为这土坡纵切面所在,正有人开了窑洞门,车子在土坡上走,就是在人家屋顶上跑了。除了这个,再找不出有兴趣的了。向龙门这一条路呢,在洛阳的南关,有一条长廊巷,倒是特别。就是两旁人家,在大门外都有一截走廊。廊不很宽,约有四五尺,每截廊,都是四根黑柱子下地,截截相连,于是整条巷子,都有廊子了,这是别处所看不到的。其次便是乡下的寨子,我们由他寨前过,更看得亲切些,有那寨子筑得很好的,城外有壕沟,沟上还架着桥,那寨门的形式,也和普通城一样,不过小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想到河南农人团体是很坚固的了。此外,洛阳附近,并没有什么好看的山,洛河伊河,都是黄水。龙门伊关,虽有许多古代建筑,却并没有深林茂草来陪衬,再说那破坏的程度也就只有增加游历家的不痛快罢了。

八、历史上的洛阳

洛阳既是并没有什么可游玩之处,何以名字这样的响亮呢?老实说一句,那就因了历史的关系。说起来话长。在周武王手上,他灭了殷朝,大概觉得西岐实在不如东边,就在洛邑做了房子,方才回朝。成王手上也照办,周公还把殷朝的九鼎,放在洛邑,到了平王,索性迁都到洛邑来过舒服日子了。那个时候,有两个城,一个叫王城,一个叫下都。汉高祖原也想在洛阳建都,被张良谏止了,可是还把这里叫东都。东汉世祖,就安都在洛阳。魏曹有五个都城,是洛阳、谯、许昌、长安、邺,可是到了还在洛阳住着。司马氏篡魏,由武帝到怀帝,都在洛阳做皇帝,这叫西晋。后魏孝文帝也是由平城迁都到此,过了好几代。隋炀帝手上,把洛阳还大大地建设了一下,叫作新都。唐朝,有东西二京,洛阳是东京。武则天做女皇帝,就由西安迁都洛阳。五代梁太祖篡唐,在开封登基,迁都洛阳。五代唐庄宗也迁都洛阳,叫洛京。一直到宋,大概是经过多年的兵火,洛阳糟蹋得不像样子了,才定都开封,把洛阳由东京变作西京。洛阳在历史上,做过许多朝的都城,所以念书的人都知道很有名了。此外割据分封,在历朝都是要地。依我想,那大概都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关系,才把洛阳这样抬起来的。原来的洛阳古城,离现在的洛阳,往东有三十里之遥,所以白马寺,汉朝在西雍门外,如今反在东门外二十多里。于今的洛阳,已不是周汉都城遗址。周城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隋朝最大,周围七十三里,唐朝还有建筑,到了五代,就残废了,在后周世宗手里,改筑新城,周围由七十三里改成八里,直到现在灭有变更,这便是洛阳城有名无实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