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村的星空
66971200000066

第66章 小女孩的心

到晓春7岁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个弟弟,这个时候残疾父亲才在伤残后第一次有了笑脸。

大姐12岁了,12岁的大姐不但没有因为家里来了一个新妈妈而改变命运,反而需要做更多的活儿来负责一家6口的生活。

老天爷又来开玩笑了,这个8岁就开始没有妈妈照顾,反而需要照顾一家人的小女孩居然长成了美人坯子,很多附近的小女孩都没有她漂亮,不是千金家庭长出了千金小凤凰。

一个在渝阳城里家境殷实的远亲夫妇看过小姑娘的照片后马上赶来穷山沟里,非要把晓红给接走当女儿。

大姐尤其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妹妹,毕竟相依为命好几年,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几根小草报团取暖、相互支撑。为了全家的生活,为了弟弟妹妹能够吃口饱饭,大姐终于跟人走了,留下的是2000元现金和今后六年每个月120元钱的生活补助。

本来,这个小姑娘还有其他人动了心思,对方“开价”更高,愿意拿出一万五千元来收养这个小女孩,可在村上领导和家里长辈的阻止下,孙晓红没去这个农村暴发户家中,去了整体条件更好未来更有可能读书成才的渝阳远亲家中。本来远亲是带着1万元来的,根据双方商量协调,先拿2000元现金,剩下的8000元加利息变成每个月120元,总计六年的生活补助。主要是怕老孙胡乱花钱,或者被一次性花掉。六年之后,孙晓红成年了,她也许还在读书,也许已经工作,可以由她自己觉得要不要再给自己的妹妹们提供生活补助,那时候就得靠孙晓红自己去挣钱了。

每个月120元一段时间里,居然成了这个家庭每个月的最大收入。之后,老孙终于办成了农村低保,才算这个家庭有了另一笔稳定收入。

二姐晓英跟大姐晓红长得完全是不同的风格,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由于长得像个男孩子,粗壮结实,皮肤黝黑,所以家里很多力气活儿都是她去做。

平时在村子里如果晓春和弟弟晓明收到欺负,二姐晓英总是出头来保护他们。就是脑子不好的母亲和残疾的父亲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欺负,10来岁的晓英都会出头去找人讲理。

晓春在书信中给代注恒说:“大姐和二姐的命比我还苦,大姐给卖了,二姐10来岁就要像男孩子一样来保护我们一家人。弟弟5岁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傻笑,满脸都是鼻涕……”

代注恒从小生活在蜜糖罐子里,根本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家庭。他父母两方最穷困最无助的亲戚都没有这么贫困这么艰难的。

止不住的感动之后,承诺每个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出100元寄给晓春。晓春坚决不同意,她知道这个哥哥也并不是个富二代或者大富之家的公子,只是个工薪阶层的学生。

双方经过拉锯,晓春接受了代注恒每个月给她30元的资助,而且还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就是成绩保持在前十名之列,否则哪次考试不在前十名,下个月的资助就暂停,也算是两人之间约定的一种激励机制。

晓春寄给代注恒的第一张照片是她大姐14岁的时候在渝阳文化宫拍了寄给她的,然后告诉代注恒说自己长相一点都不像大姐,而像自己的二姐假小子。

代注恒曾经为这个事情生气,他觉得无论晓春长相如何,都不会改变自己对这个女孩的同情,难道只有长得漂亮的女孩才值得同情,长相丑些就连同情都不配了吗?

照片中的孙晓红确实长的很漂亮,难得的是眼眉、鼻口都非常精巧,五官比例接近黄金比例,确实未来很可能长得电影明星般的美女。

代注恒把孙晓红的照片又给晓春寄了回去,一定要看晓春自己的照片,于是第二次晓春把二姐晓英的照片寄了一张给代注恒,并且强调自己比二姐更丑。

从照片看,14岁的孙晓英确实已经很粗壮,留着短发,真是不注意看得话很可能看成一个男孩。

代注恒再次把孙晓英的照片也给晓春寄了回去,还是强调要看看晓春自己的照片,并威胁说如果再寄别人的照片的话,他就会发火从此不理睬晓春。

第三次晓春寄来了自己的自画像,铅笔素描的那种。

身形看起来确实有些矮胖,不过五官却是空着的,没有画出来。

晓春的解释是:自己几乎不照相,怕把人给吓着,自己的自画像也是不好画脸,等她读高中的时候,一定给代注恒专门照一张艺术照寄来。

可是后来晓春读高一了,还是一直拖着没有给代注恒寄照片。她还幼稚的说:“恒哥哥,等我工作了,找钱了,我去整容,整成个大美女,一定给你寄照片。”

代注恒也没办法,感情都比较深了,难道真的因为照片而绝交?反正他也没有期待着晓春是个多么美丽漂亮的女孩子。没有期待自然就没有苦恼,顺其自然就是。

代注恒之所以决定去龙山中学,肯定是受到了晓春的影响的,否则他根本都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学校,这个学校有个叫做孙晓春的高中女孩。

代注恒的心中给自己加油:伟大的人能帮助整个人类社会,强大的人能帮助人群,负责任的人能帮助身边的人。我还是从负责任的人开始我的人生之路吧。

孙晓春能够读书是因为希望工程,能够继续读书是因为她的大姐和二姐,能够读好书可能多少有点代注恒的影响。

大姐孙晓红被远亲收养,给家里带来了一笔生活补助,当孙晓红读大学的时候,她自己勤工俭学也会给妹妹寄生活补助。二姐孙晓英15岁就开始跟着村里人到浙江打工,从收入最低的气力活儿开始干起,每个月也会给家里寄钱。二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妹妹和大姐一样读大学。

晓春在初三时,曾经一度不想继续读书,很像早点出外打工养家,正是因为心神不属,成绩下滑的很厉害。代注恒及时的给予晓春精神的激励,同时那个每个月30元钱的资助也是一种物质激励,他甚至开玩笑说:“你其实也在打工啊,你读书就是打工,只要你能够在考试中进入前10名,就可以得到30元,这就是你读书打工挣的钱啊。”

晓春的头脑还是不错的,一度在初三排名全班的40多名,终于在下定决心确立目标之后冲到了前3名,考上了附近地区正在崛起的一所农村重点中学——龙山中学。

龙山中学分高中部和初中部,有两个校区,因此也有叫龙山中学为龙山高中和龙山初中的叫法,只不过龙山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多的受到政策的影响,划片区招生的影响,很难有所作为;龙山高中这边可以大范围招生,具有更广大的发展潜力。

代注恒恐怕比晓春的家人更早就知道了她考上了龙高。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发出之前,学校会张榜公布。晓春和村里的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去龙高看张榜的情况,当她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第一时间就用校外的公用电话告诉了代注恒。然后才是她的大姐和二姐,等到回家之后才会去告诉自己的残疾爸爸和头脑不灵光的后母、弟弟。

代注恒替晓春高兴,比自己考上重点中学都高兴。他要给晓春500元的奖学金,晓春没答应,说是如果收了这个钱以后只能以身相报,这玩笑吓了代注恒一跳。

还好,只是个玩笑,可代注恒不敢再强迫晓春接受自己的这个奖学金了。还好,话题后来转成了由代注恒赞助她一套新的龙山高中的校服。当时这个校服由学校的校办工厂生产的,只需要90元。这套校服就成了晓春考上龙高的奖励。

孙晓春是金竹市风林县小坑乡的一名农村女生,她从小到初中毕业就没有离开过小坑乡自己村子附近。中考的时候,算是第一次离开了小坑乡去附近的龙山初中参加中考,中考后被龙山高中录取,成了小坑乡那一年唯一一个考上这个重点中学的初三毕业生,当然还有两三个同学去了其他重点中学。

龙山高中在风林县当时的地位大约在中等偏上,属于正在崛起的一所农村中学,最近才评上了市级重点中学的牌子。

在做笔友的时候,代注恒除了在精神层面上帮助晓春,而且还在学校资料、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上给予女孩帮助。物质上的帮助则相对弱一些,因为他怕伤害了女孩的自尊心。

曾经有一次代注恒把一双运动鞋寄了过去,结果他非常惊讶的听到了初三女孩让人目瞪口呆的话:“吃你的穿你的用你的以后我也就是你的。”

这种事情发生后,代注恒再也不敢送她东西了,怕的是伤了小女孩的自尊心。

晓春自己到是会给代注恒寄一些小礼物,不如小石子、树叶、贝壳、昆虫标本、糖纸、烟盒纸、风干的花朵、自己画的画、用纸做的各种小玩意。这些代注恒都会郑重的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