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67050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毛泽东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战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贡献。令人痛心的是,在十年动乱期间,统一战线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摧残。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对统一战线的性质、战略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解决了有关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实现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二次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地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邓小平根据这一新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及时指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0]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届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团结,使我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中,作出积极的贡献。”[11]

在统一战线的性质问题上,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由过去的“革命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其范围也由过去的两个联盟,即工农与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者的联盟,发展为两个范围的联盟,即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及爱国者组成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

在统一战线的任务问题上,邓小平提出,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在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上,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统一战线的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在民主党派问题上,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实际状况,指出他们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要发挥他们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党中央和邓小平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提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在民族问题上,邓小平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民族关系,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的政策是立足民族平等,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着眼于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要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为我们建立、发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统一战线其他各方面成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法律等咨询服务,进行智力支边活动,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联谊工作,协助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等。统一战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统一战线担负的艰巨任务出发,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行动纲领。

1989年12月30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又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统战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制定并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统一战线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12]。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又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基本政治制度。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方针。而这也必须调动和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统一战线最大最迫切的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2000年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2003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胡锦涛新一代领导集体更加加深了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特殊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况和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统战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切实加强了党外人士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党、国家的大局和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实效的活动。2006年,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第一次强调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明确了“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13]的20字工作方针,使统战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更有针对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指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实践证明:统一战线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工作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近九十年的统战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统一战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光明的前途;只有坚持多党合作,才有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威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如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不仅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而且是政治上的巨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已经成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实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领导核心。尽管党多次犯过错误,但主流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共产党以自身对民族和人民的无限忠贞,依靠正确的路线、政策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依赖。中国共产党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权益,认真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各民主党派主要起着参政议政、监督、服务和桥梁作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国共两党各自有着自己的社会基础,有着自己的军队和政权,有着自己的政治经验和斗争策略,还有国际政治势力的支持,各自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明显地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和发展。国共两党的这种作用是中国任何其他政党所不能比拟的。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使统一战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共合作的破裂,给国家和民族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国共两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消长。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三大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使务,尤其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仍需要广泛的统一战线,特别是仍需要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国共两党在祖国和平统一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实践上看,凡是统战工作搞得好的时候,就是党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时候;凡是统战工作搞得不好的时候,也正是党遭受挫折和损失的时候。由此可见,党的统战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革命的进退、人民的祸福、国家的盛衰,所以要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考察。因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是人民的事业,“企图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14]。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