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寺巡礼
67130900000001

第1章 改版序

本书是大正七年(一九一八)五月,我与两三位朋友同游奈良古寺的印象记,于大正八年首次发行,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八个年头。在关东大地震中,本书的纸型毁于大火,因此出版社于次年(一九二四)推出了新版。当时出版社提议我对内容进行一些修订,但旅行时留下的印象难以订正,且本书并不是学术书籍,因此我就没有多做更改。后来,我移居京都。频频造访故地,让我渐渐觉得愧对本书。本想抽空重写一遍,却始终没找到时间。不久后,我回到了东京。到了昭和十三四年(一九三八到一九三九),出版社通知说本书又要再版了。我决定趁机修改,便请编辑印刷了原稿。虽说最初印象无法更改,但我能以“注解”的形式将现在的想法加入书中。然而,这项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第一印象虽不成熟,却富有活力,对其进行部分修补异常困难。好几年过去了,我依旧未能动笔。后来,社会局势愈发动荡,出版社间接暗示我,最好不要再版《古寺巡礼》。当时,本书已绝版了五六年。所以截止到这一版上市,本书已绝版了七八年之久。

在此期间,许多意想不到的读者找上门来,来借书抄写的人也不止一两个。甚至有许多即将出征的人找到我说,自己也许不能活着回来了,打算在临走前再去奈良走走,所以想看看这本书做做功课。对《古寺巡礼》并不满意的我对此一筹莫展。身为作者,作品能受到读者们如此喜爱自然是件幸事,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书写成之后,日本美术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的书籍大量上市。照理说,《古寺巡礼》已经不能像原来那样发挥指南的作用了。如果让我现在再写一本关于古代美术作品的导读性作品,内容也会与《古寺巡礼》大不相同。也就是说,这本书应该多少有些过时了。但大家依然想读的理由是什么呢?我苦苦思索,终于有了答案:这本书有着我已然失去的年轻激情。我在京都住了整整十年,多次打算重写《古寺巡礼》,却没有精力实践。这正说明我已不再年轻,热情也已消磨殆尽了。

察觉到这一点时,我突然意识到,以现在的眼光与想法去修改《古寺巡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本书的闪光点就是“年轻的激情”,那“幼稚”也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那时的我还不成熟,才能沉浸于空想之中。任我现在如何努力,都无法像当年那样张开想象的翅膀。这么看来,古代美术作品在三十年前带来的感触与思索,必须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

本着这一方针,我对旧版进行了自由的修订,就是大家目前看到的版本。删去的部分比补充的更多,这也是为了突出当时的所思所感。

昭和二十一年(一九四六)七月

和辻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