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6739700000029

第29章 :不做出世的高僧,要做入世的菩萨 (2)

有一天,富人看见一只刚死的鸡卧在了粪堆上,便借机开导年轻人说:“哪怕这是一只死鸡,只要你肯动脑筋也可以靠它来立业。我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当时,一个要饭的孩子在墙角处听到富人的话得到启发,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自己的烹饪思路,用死鸡做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还因此赚了点钱,然后又以这些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改变了自己平穷的命运,乞丐成了有钱人。

后来,乞丐感恩于富人的开导,携重礼前去拜会。富人见他聪明勤劳,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过继给了他。而那个年轻人在此用光了所有的钱,死在了空空的大房子里。

曾经的乞丐后来的富人,曾经的富家公子后来的空腹亡魂,他们的命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关键的不同在用钱之道上:乞丐用钱创业,自力更生;年轻人用钱挥霍,坐享其成。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有人认为钱花了就没了,所以吝啬成性;而有些人则认为花钱的多少标榜了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花得越多、越往不该花钱的地方花钱,越显示了存款的丰厚,因此奢侈成风。

事实上,只有合理追求财富,合理运用财富,适度追求欲望,适度享用财富,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富用于播种善意,才能在内心将财富当做“行善的工具”去追求,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终,使自己的人生因合理运用财富而充满福缘善报。

·金钱只是暂时拥有

人们似乎认为佛教里不该谈如何发财,因为这难免有点俗气。其实不然,佛家也谈钱,谈财富,只不过常人眼中越多越好的东西,在佛家看来是个终有尽头、不会永远为人所拥有的身外物。本焕长老常说:“对诚心向佛的人来讲,金钱只是世俗的身外物,而佛缘是无穷无尽的。”以一颗佛家的心,经营钱财,即是培养一种“暂时拥有”的金钱观。

这种金钱观包含三个层面:不为没有钱、少钱哭天抢地、心存负累;不为赚取更多的钱财而疲于奔命,忽视赏一抹夕阳的闲暇,获得一息安宁的修习;不为留住钱财而吝啬施与,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穷归穷,绝不愁。”这份安贫的情怀即是一种不为没钱、少钱犯愁的淡然。人活着,没钱有没钱的活法,有钱又有钱的活法,如果自己心念上不觉得自己钱少,还懂得节约是致富的道理,钱就永远够用。

其实,钱少不是总会造成生活的困顿,反倒是为钱少担忧,才会让人觉得贫穷。当一个人心中“暂时拥有”的金钱观得以指导生活的时候,不论处境如何,都会身心富足。这就佛家所说的“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普陀山下曾有位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虽然偶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但生活也不失简约、自在。

后来。樵夫打柴时在一棵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个百万富翁。于是他和老婆开始买房置地,改善生活。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然后就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

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呢?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啊。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十八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其他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它们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呢?”说完便瘫软在床上。

这个樵夫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其实用好一个金罗汉兑来的钱财,便足以安度余生,可他受贪欲的诱惑,心心念念另外十七个金罗汉,忘却了曾经拥有过的简约、自在。遇到这种情况,“暂时拥有”的金钱观的第二层含义便显现了出来。

金钱来去的速度远比竞赛冠军的腿脚迅速,人们会因为一个合同的签署而日进斗金,会因为几小时的洽谈达成百万的合同,同样的人们会因为一次口误谈判失败,错失一次吞并,一笔生意。但是如果心存一份正确看待的心,夕阳美景依旧可以安住一心淡然,得之不过喜,不再起更大的贪念,失之不过悲,不对生活的其他事情失去兴趣。

为钱苦、为钱忙,皆是因为对金钱过于执着,而比这种执着更固执的是吝啬。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对钱财很吝惜的富翁,因为整日疑神疑鬼,怀疑妻子偷藏私房钱,怀疑周围的人要骗他的钱,所以妻儿和亲戚朋友都受不了,逐渐离他而去。因此富翁常常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庄园里,孤独寂寞,一点都不快乐。没过多久,他就病倒了。

佛陀听说后去探望他。富翁在和佛陀交谈的过程中,心生感动,他忽然想起来,已经很久没人对他这么温柔亲切了。这么一想,他不免有些难过。他诚恳地对佛陀说:“佛陀,我一病不起,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佛陀叹道:“你的身体并没有得病,得病的是你的心。”

“那我的心究竟得了什么病?”

佛陀说:“要医治好心病,只能努力将你心底的爱激发出来。”

富翁听到这句话,若有所悟。他想,我一生爱财,然而,当我生病,命在旦夕之时,我最爱的财富能为我做些什么呢?

想通之后,他立刻派人接回妻儿,并对儿子说:“我终于想通了,吝啬的富翁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现在我给你三千贯钱,如果你能好好利用这些钱,我就把所有的产业都交给你。”

儿子拿到钱,一时不知该怎么用。他想,我从未有过自由支配金钱的权利,因此深深知晓缺少金钱的苦楚,不如将这些钱送给贫苦无依的人。于是,富翁的儿子将这笔钱全部布施给了穷人,替他们治病,给他们建造住所,为他们添置衣物。

全部用完之后,儿子回家向父亲讲述了这一切,富翁听了很高兴,他说:“从前我只知聚敛,却不知道将钱用出去,有利于他人是这么欢喜的一件事,对人的‘慈爱’之心如此美好,我觉得我的病已经全好了。”

人双手合拢地降世,仿佛世界在他手上;人双手张开地离世,仿佛在说:“我经历红尘却不带走一颗尘埃。”这一收一放中所蕴含的即是不吝啬、懂给予的禅理。既然金钱不过是暂时为人拥有,即使贪婪一生,到死时也不会带有任何珠宝,那不如一路走一路舍,在和别人的共享中感受满足。

归根结底,“暂时拥有”的金钱观不过是一颗懂得知足的心。柏杨先生曾说随时知足随时幸福,人在哪里懂得钱不过是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人就会在哪一个从贪欲手中获得解脱。

用有漏的钱囊培养无漏的财富

本焕长老常说:“世间的事情都需要钱,钱虽是个假的东西,离了钱却又什么也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捐一点儿钱出来,用有漏的福德去培无漏的福德,岂不是很好吗?”他的意思是说,富有的人要尽量布施富缘,以钱结缘,修福缘。

钱之所以是有漏的福德,是因为钱不是万能的,是个不好不坏的东西。它可以满足贪念,也可以用来救急、救难,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的性质、功能是不能定性的,所以是有漏的。而捐钱、布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己、对人都是善意的,所以是无漏的福德。如果两个桶,一个桶底有小洞,另一个桶底完好,那么把有洞的桶嵌在无洞的桶里,既不必将有洞的桶丢掉,还可以一样打水。因此依本焕长老的说法,用有漏的福德去培无漏的福德,散财的同时也在为心求财富。反之,以一心全部扑在求有漏的福德上,即使再有钱,也不会结好缘。

曾经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他的历代祖先都十分乐善好施,但是,传到他这一代时,行善的工作却完全停顿下来,因为他认为家财应该要不断地累积下来才对,不可以不断地消耗掉。后来这个富人打定主意,要将祖先留下来的一间大斋堂烧掉,这个斋堂原本是供贫困者用餐的地方。

后来有一天,这位主人出门了,一位天人乘机化成了他的模样,从大门直入,向守门及每位佣人露出慈祥的笑容,并对管家说:“我今天想打开大门,开粮仓、酒库、财库,做一个大布施。”

管家和家丁们听了都非常惊讶、面面相觑。假冒的夫人盯着太太的眼睛说:“我今天要做大布施。”太太听他这么说,非常高兴,急忙取出钥匙,让管家、佣人打开粮仓、酒库、财库,又听丈夫的话,叫人敲着鼓,到城内宣布某某长者今日要大布施。

自从第八代长者承继家业以来,城中人再没接受过这个家族的捐助。这次好不容易今天要开大门、行大布施,因此,全城的贫困人家都来了。贫困的人拿到东西后,欢天喜地地走在返程的路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议论,怀着感激的心称赞长者是个活菩萨。

出门在外的主人听到那么多人都在赞叹他,急忙跑回家,一看,粮仓门竟然大开着,空米袋都聚集在门口,酒桶也散落满地,尚未收拾。他气得破口大骂,质问道:“是谁出的主意?为什么要做大布施?”进到房内,他猛然看到一位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坐在主位,便大声说:“你为什么进入我家?为什么将我的财物布施出去?”

坐在屋里的长者故意对他说:“你是谁?这个家本来就是我的!”说完便叫太太、管家和仆人出来,让他们指正,可他们没有那法眼。第八代主人觉得万念俱灰时想到:能做主的只有国王,所以急忙跑到王宫向国王投诉。

国王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便派人去请另一位长者来,天人化成的长者来到国王的面前,当着长者的面坦白说:“第八代的主人是他,不是我。不过,他的祖先非常有善心,一直以来都在国内帮助国王照顾贫困的人,但是,他们的子孙不懂得祖先传下来的德意,守住财物,不肯用钱做善事,违背祖先的本意,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代替他的祖先来教训他。”

第八代的长者听了十分惭愧,领会到金钱其实没有所有权,世间根本没有永久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如梦初醒,知道应该利用自己现有的一切,好好地布施,与人结一份善缘。于是,他向国王发誓:“今后我要好好做一位真正护国、助民的好长者。”

守着有漏的富缘,而不知散财做慈善,往往会造成身心灵的不完美:一个有钱的富人,可以用金钱买到高级化妆品,却买不到气质;可以用金钱买到山珍海味,可是买不到食欲;可以用金钱买到华美服饰,可是买不到美丽;可以用钱买到书本,可是买不到智慧;可以用钱买到酒肉朋友,可是买不到患难之交;可以用钱买到别墅豪宅,但是买不到幸福家庭。反而是那些能真正摊开手掌的人,能不富余的钱散出去,而不至于被财富压身。

在现代社会,许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对金钱可以慷慨抛掷。他们认为,钱财并不总是给他们快乐,而散财、做慈善事业,反而让他们找回了幸福感。这是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和布施方式。

发财致富的目的在于散财。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对于普通的人来讲,虽然没有大笔的财富,但也不必要为了金钱而变得锱铢必较。钱财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或者终日汲汲而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那些被我们牢牢攥在掌心的财富,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所拥有。

对待金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积累终究要被死亡漏掉的金钱作为追求,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人将会被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这种工具捆绑起来,被生活遗弃。吝啬、贪婪的人之所以不能享受富有带来的富足、满足,原因就在这里。财富需要散出去,需要在分享中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