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的犹太人(下)
6805900000012

第12章 政治家(11)

当她费劲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向我们表示欢迎时,我可以看到她脸上痛苦的表情。事后我才知道,她当时与我一样患有静脉炎。此外,她还患有淋巴腺癌。她对这一点保密了好几年。

后来,在以色列议会举行的一次国宴上,我决定打破先例,在向国家元首祝酒之前,先作一次特殊的、外加的祝酒。我说:我所见到的领导人中,还没有一位比果尔达·梅厄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勇气、聪颖、坚韧和果决了,她献身于国家的精神也让别人望尘莫及。我说:“由于我与她共事过,所以,我想我已经成了她的朋友;她也一直是我的朋友。因此,我有幸请各位和我一起,为这位前任总理干杯。让我们为果尔达·梅厄总理干杯!为果尔达干杯!”

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对我亦然。那次祝酒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我的本意是:“让我们怀着爱戴的心情,为果尔达干杯。”我想,她一定会理解,我正是这个意思。

1978年12月8日,与白血病抗争了12年之久的以色列女强人果尔达·梅厄在耶路撒冷与世长辞,终年80岁。

梅厄夫人虽然去世了,但关于这位中东铁娘子的评论一直不休。2000年,法国《费加罗》报评出15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妇女,梅厄夫人便名列其中。确实,果尔达·梅厄在国际上享有一位富有魄力、十分干练、非常坚韧的政治家的声誉,她为人聪明、诚实、坚强,具有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都能胜任最高领导的能力。

拉宾——和平斗士

他是以色列国总理、国防部长。他军事功绩卓著,却极力推动和平,并因缔结和平而遭到暗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犹太人的祖先)对上帝的忠诚,命令他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掉。当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亚伯拉罕果真准备这样做时,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让拉宾去了,他是在用更加严酷的方法考验我们。”

少年怀大志

拉宾一家原姓“鲁比佐夫”。他的父亲是乌克兰犹太人,十月革命后迁居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想当英雄的鲁比佐夫报名参军保卫圣城耶路撒冷,但由于平足被刷了下来。

固执的鲁比佐夫趁人不备将姓氏改为“拉宾”,走向另一位矮个子体检官,竟奇迹般通过了检查。多年以后,成了以色列首任总理的本·古里安拍着拉宾的肩膀:“小子!要不是让你爹通过体检,你就不可能生在耶路撒冷啦。”

到了中东后,鲁比佐夫还在这里找到了与之情投意合的姑娘罗莎,并最终定居于此。

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当时巴勒斯坦还处于英国的委任统治之下。他一岁时随家庭迁至特拉维夫,并在那里长大。

这时的罗莎是一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被选为市政委员,老拉宾是金属工会的积极分子,他们家便成为工党各阶层成员的政治沙龙。

当父母于客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拉宾就承担起了端茶递水的小事。也就是在此时,犹太复国主义政治在小拉宾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拉宾从小就立下大志,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卫王”,将犹太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然而,没多久拉宾就被送到犹太工总办的寄宿学校里,父母的工作都很忙,这是迫不得已的。很快,拉宾渐渐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因为他总比其他的孩子更能吃苦,特别是他还时常照顾别的同学,老师们十分喜欢他。

罗莎一直以为自己有一个有志气的儿子,于是便鼓励初中即将毕业的拉宾,报考竞争十分激烈的北加利利卡多里农业学校。当时的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拓殖方兴未艾,农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于是农业学校非常热门。

初中毕业后,拉宾不负众望,考入了北加利利地区的卡杜里农业学校。在当时,拉宾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灌溉工程师,以便实现西奥多·赫茨尔的理想,将贫瘠的巴勒斯坦变成富饶美丽的犹太家园。

1937年秋,他终于如愿地踏入卡多里校园。在这里,考试时没有教师监考,但从来没有人去试图作弊,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去读遍不大的图书馆里的全部藏书,而非机械的记下课本上有限的内容。

拉宾在一年级结束时,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然而这时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冲突已经就在眼前了。1938年,流血冲突真的发生了,卡多里农校也被袭击了,师生们不得不停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拉宾平静的生活。象当时所有基布兹社员一样,拉宾对土地本能地眷恋,为垦荒地甚至放弃了去美国伯克利大学留学的机会。

假如不是隆美尔打到埃及的阿拉曼,拉宾肯定在海法基布兹里当一辈子老农了。1941年,当一名神头鬼脸的大汉找到正在基布兹食堂喝汤的拉宾,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帕尔马奇(希伯来语,意为突击队)时,拉宾对此还一无所知。

就这样,1941年,拉宾加入犹太人帕尔马契(希伯莱语,意为突击队),成为一名突击队员。5月的一个黄昏,拉宾和其他二十多个同样激动的小伙子开进了南黎巴嫩破坏电话线,这是他参加帕尔马奇的第一个战斗。

“帕尔马契”使拉宾找到了用武之地。在那里,他不断吸取各种知识,并发展了自己的才能,特别是洞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

拉宾的才能很快引起了指挥官们的注意。2年后,21岁的拉宾出任帕尔马奇排长,并很快他的排成了帕尔马奇九个排中火力最猛的一个。

一次演习之后,拉宾顺手牵羊将一枚未打响的迫击炮弹藏进背包,混上公共汽车运回海法,因为他的排只有迫击炮而没有炮弹。不料,就在他为自己的所为洋洋得意时,一纸盗窃弹药的传票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原来他偷走的那枚哑弹,是当时全帕尔马奇的最后一发炮弹。

在当时,帕尔马契的编制仅为3个连共9个排。两年后,帕尔马契以营为单位扩大了编制,拉宾被提升为第一营训导主任。在二战即将结束的6月份,负责犹太工作的伊休夫把主要精力放在接纳欧洲犹太移民的工作上,因为接来的移民越多,以后能分到的地盘就越大。

在这个问题上,伊休夫与英国当局的矛盾极其尖锐,双方已经接近不客气动武的边缘。委任当局用武力阻止犹太移民涌向巴勒斯坦,并把大批被截获的“非法”移民关进集中营。

伊休夫则通过明的、暗的渠道拼命输入移民,文的不行就来武的,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移民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年10月拉宾接到上级通知,命令他和营长执行代号为“连接战役”的行动,把关在海法市以南的阿色里特集中营里的大约200名犹太移民解救出来。

接到任务后,拉宾利用“里应外合”之术成功营救出被英军关押在埃特里特集中营的约200名犹太移民。

这次行动充分表现了拉宾的指挥才能,他因此遭到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仇视。

初显才华

二战后,随着犹太移民的不断增加和英国委任统治的行将结束,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安排问题已提上解决日程。阿犹双方的矛盾已达到白热化阶段,流血冲突时有发生。

事实已十分清楚,双方必须通过战争来决定自己的命运。1947年初,本·古里安等领导人开始着手加强犹太武装力量。

10月,在联合国就巴勒斯坦分治问题进行表决前夕,拉宾被提升为帕尔马契的副司令官兼作战部长。这年拉宾才25岁,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此时,拉宾深感自己肩负责任之沉重。当时,犹太武装力量的总数仅万人左右,而真能打硬仗的就只有帕尔马契的几千人。更令人担忧的是,武器装备严重短缺,正规战中所需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几乎为零,更不用提飞机和战舰了。

用这样一支游击队伍怎样对付数10万计的阿拉伯正规军呢?这令拉宾显得有些忧虑。

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的分治决议。阿拉伯人立即宣布不承认该决议,并随即展开了对犹太人的包围和进攻。

当时,居住在耶路撒冷的10万犹太人首当其冲,被阿拉伯军队团团包围。情况万分危急,因为城内居民和战士的食品、武器和医药全靠外面接济,而从特拉维夫通往圣城的交通线又被阿方所控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打通“补给线”成为事关整个战局的成败。在这关键时候,哈加纳指挥官们想到了英勇善战的拉宾。

4月15日,年仅26岁的拉宾被提升为“哈雷尔旅”的上校旅长。这一天,他率部发动了著名的“纳赫松行动”。这次行动是以色列建国前“为交通运输而斗争”的战略行动中一场最重要的战役,目的在于确保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畅通。

尽管拉宾几次突围成功,并将物资成功运抵圣城,但由于阿方军队凭借优势火力和有利地势负隅顽抗,打通的交通线得而复失,耶路撒冷频频告急。

当时的情况表明,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强攻交通线是徒劳的。拉宾主张“不要用头往墙上撞”,而且将这一想法直接呈报给了本·古里安。

谁知本·古里安听后勃然大怒,并扬言要处分胆怯之人。拉宾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冷静分析了敌我形势和地形特征,建议开辟秘密的“缅甸小路”。

该通道避开敌军驻守的阿特隆山口迂回向东通往圣城,能保证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目的地。“缅甸路”的开辟展现了拉宾非凡的军事谋略。它证明了拉宾勇于接受挑战,能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提出并坚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它也体现了拉宾的一贯主张:只要有可能,就避免正面冲突,尽量寻找能够同样实现目标的其他便捷途径。这一主张贯穿他的一生,并在其晚年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庄严宣布以色列国成立。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消息,它是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犹太人梦寐以求的伟业。

此时,以色列全国上下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当电台广播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和人民的庆祝时况时,拉宾正与精疲力竭的战士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基布兹里。

顿时,喜悦和兴奋像电一样刺激着每一位战士的神经,他们忘记了疲惫,一直狂欢到深夜。鲜花、掌声和热泪并没有消释拉宾的焦虑,因为他明白,以色列的建立必定会进一步激怒阿拉伯人,双方的战争和冲突将会更加惨烈和持久!

不出所料,阿拉伯国家立即宣布不承认新建的以色列国。它们的代表在联合国说,犹太人无权对巴勒斯坦提出任何要求,因为大卫和所罗门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的古以色列国只存在了短暂的72年!

很快,阿拉伯军队展开了对耶路撒冷更为激烈的进攻,双方陷入了难分胜负的拉锯战。在这关键时刻,以色列得到了宝贵的外援,大批训练有素的犹太志愿人员从世界各地奔赴以色列,大大充实了以军实力。

最令拉宾感慨的是,军火主要是由捷克在苏联的默许下提供的。拉宾后来说:“如果没有捷克按照苏联旨意提供的武器,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战争是值得怀疑的。”加强了实力的以色列军队随即展开了反攻,阿拉伯军队由于内部不统一而连失城池。

这一时期,拉宾参加了争夺耶路撒冷的战斗以及占领内格夫和埃拉特的“霍雷夫行动”。

1948年8月,阿以双方实现了短暂停火。在此期间,拉宾完成了其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他与莉娅喜结良缘。当然,拉宾的爱情也经历了一个小的过程,而且拉宾在婚恋问题上一扫穷追猛打的职业雄风,更没有他老爹趁热打铁的魄力。

1944年,22岁的拉宾与亭亭玉立的丽哈邂逅于阳光明媚的特拉维夫街头。双方只是相互一瞥,就把一切全说明白了,其后是默默相向而立,深情凝视,丽哈一对明眸当即泪花滚滚。

当时,拉宾忙从军裤口袋中掏出皱巴巴、满是汗味烟味的大手绢递过去,可丽哈收下了手绢却没擦泪水。次日清晨,丽哈把洗得干净无比、洒了香水并绣了一颗心的手绢还给拉宾,拉宾当即心慌意乱,迈开军靴跨上一步,展开猿臂把丽哈抱了起来。

可战场上雷厉风行的拉宾并不愿立即明确两人的关系,在长达四年的恋情中若即若离,不时玩弄“敌进我退”、打了就跑的帕尔马奇战术。

其实,拉宾始终狂恋着丽哈,只是身为一名帕尔马奇军官,死神的黑翼一直笼罩在头顶,拉宾不愿承担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在现代军队中,帕尔马奇军官死亡率历来居世界第一,拉宾深知自己职业生涯的危险性,他不愿让漂亮纯洁的丽哈把青春耽误在一个低级军官身上。

睿智的丽哈却偏要把一生赌在这个脏兮兮、穿军靴的傻小子身上,她先报名参加了陆军。以后干脆也加入帕尔马奇,并巧弄手段设法编进了拉宾那个营,把自己完整地交给副营长拉宾指挥,继而几个冲锋把拉宾原本脆弱的防线打得千疮百孔。拉宾受伤后,丽哈寸步不离,百般柔情,终于彻底摧毁了拉宾的最后防线,开始筹划在战争间隙给长达四年多的恋情画上句号。

以后的事业,拉宾还算是顺利的。婚礼之后,拉宾全力投入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他率领部队于1948年10月15日诱使加沙——内格夫的埃及军队开枪,借此越过边境直捣北西奈首府阿里什,连以色列空军也没想到拉宾的部队如此迅速地插入敌后,以至错误地朝拉宾的部队发起攻击。

拉宾部队的突进再次引来古里安总理的指责,可他的渗透给和谈争得了有利条件,他本人也由于亲临一线、了解战局而成了以色列和谈代表团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