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的犹太人(下)
6805900000030

第30章 思想家(7)

马克思对英国工人运动也关怀备至。他帮助宪章派人士创办《******》。为了支持这个报纸,身无分文的马克思为它写稿不取报酬。在他的帮助下《******》成了革命的无产阶级报纸。它在提高英国工人觉悟、壮大革命力量,推动工人运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还亲自参加了1855年夏天宪章派组织的两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在第二次示威中险些遭到警察的逮捕。他还积极帮助琼斯克服思想上的妥协动摇。

马克思还通过共产主义者同盟会员约瑟夫·魏德迈、阿道夫·克路斯和共产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左尔格在美国撒播科学共产主义的种子。

他支持魏德迈在美国创建美国工人同盟,为创建未来的美国工人政党作准备。他还积极支持魏德还和克路斯把当时在纽约出版的《改革报》变成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的阵地,组织自己的一些战友为该报写稿。

经马克思及其在美国的战友的努力,《改革报》成了一家优秀的工人报纸。同时,《改革报》做为一种新的战斗武器,指导着人类无产阶级继续战斗。

正当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的时候,中国人民开始对外反抗列强的侵略,同时对内反对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中国的无产阶级政治开始萌牙。

马克思十分关怀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强烈憎恨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压榨和欺凌。他和恩格斯从各种报刊上密切注意中国发生的事件,收集列强掠夺和侵略中国的各种罪证,研究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材料,写了许多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马克思用大量材料揭露了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热情地赞扬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揭露了沙皇俄国通过对华贸易和利用英法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的掠夺。马克思特别揭露了沙皇俄国侵华政策的狡猾阴险,它靠狡诈的外交手腕,“不要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资本论》的诞生

马克思经过25年辛勤的劳动,于1867年9月14日出版了伟大著作《资本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成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马克思劳动的结晶。

马克思还在40年代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以后,孜孜不倦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仔细阅读了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这一时期经济学上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里,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见解,这实质上是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理论的萌芽形式。

1845年2月3日,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来到了布鲁塞尔。在这里,除继续研读以往经济学家的著作外,他还阅读同时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作品,并收集有关经济学方面的材料。

马克思打算写一本经济学著作,书名定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45年2月,他同达姆斯塔德的出版商列斯凯签订了出版合同,可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因为当局要求马克思把这本著作写成纯学术性的作品。马克思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后来列凯斯取消了合同,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对经济学的研究。

由于积极投入1848年~1849年革命的实际斗争,马克思一度中断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来到伦敦,重新钻研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一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到英国博物馆去,整天在那里看书学习。

从1850年夏天到1853年8月,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官方文件和各种期刊中作了大量的摘录,写满了24个笔记本。

185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推动他加紧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他期望这次经济危机会引起新的革命。他想尽快从理论上进行总结,用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来武装工人阶级,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认清自己的革命任务,他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

从1857年7月至1858年5月短短10个月时间内,马克思写成了50印张篇幅巨大的手稿。这可以说是《资本论》的最初稿本。正是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继他的第一个发现——唯物史观之后,完成了第二个伟大发现。

这部手稿,马克思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而整理的。从1858年初开始,他在这一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并打算分册出版。他本想尽快完成第一分册,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通宵达旦的工作,他劳累过度,不断患病。

贫困的生活也给马克思的写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经常花费很多时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写稿,以取得微薄的稿酬。这就使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写作经济学著作。

1858年5月,他从《经济学家》杂志了解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麦克拉伦发表了《通货简史》一书。“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可是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里,新书要几个月后才能见到。而马克思又买不起这本书。于是工作就停下来了。他不得不向亲密朋友恩格斯求援,直到恩格斯寄来钱为止。

1858年8月,马克思开始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初稿,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手稿,但他无法把稿子寄走,因为他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资和保险金,而保险又是必要的,因为他没有手稿的副本。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开玩笑地说:“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只是在1859年1月收到恩格斯两英镑的汇款以后,他才把手稿寄给出版社。这第一本小册子于1859年6月在柏林出版,书名叫《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马克思又写了23个笔记本,这是整个《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第二年,马克思用《资本论》作为标题,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做为副标题来发表著作。这样《资本论》就产生了。

《资本论》做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向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他在给他的一位朋友约翰·菲力蒲·贝克尔的信中说:“这本书无疑论正是向资产者脑袋发射的最历害的炮弹。”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商品的两个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而分析了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接着他深刻阐述了价值形式,直至货币的产生。然后分析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心部分,即真正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这样马克思就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根据对剩余价值实质的分析,第一次对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资产阶级经济学把资本看作是物,是生产资料,认为它是永恒的范畴。而马克思表明,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成为榨取工人无偿劳动的手段,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是资本,因此,资本是历史范畴,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时,研究了劳动过程不同因素在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指出,资本家把一部分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去,它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他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而资本家把另一部分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他把这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和可变资本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划分,他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了不是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马克思还阐述了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延长工作日。在一个工作日中,有一部分时间是工人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这部分劳动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这部分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剩余劳动。

资本家总是力图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写道:“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靠延长工作日而增加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另一种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创造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要缩短这部分时间,就得降低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就是要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用这种办法增加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以后,详细地分析了资本积累的问题,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问题。

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马克思根据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分折,表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极上,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加,而在另一极上,劳动者遭受的压迫,剥削以及失业和贫困不断加深。

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分析,彻底驳倒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资本家勤劳起家的谎言。这些人把原始积累描绘成田园诗式的东西,说什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两种人,一种人勤劳聪明又十分节俭,另一种人是懒惰而又挥霍无度的无赖汉。第一种人逐渐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家,第二种人穷得一贫如洗,只得出卖劳动力,去当雇佣工人。

马克思尖刻地讽刺了这类神话,提示出原始积累的实质,指出“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由于这个分离过程,一方面形成了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形成了无产阶级。

马克思以英国为例,用大量的血淋淋的事实揭露了农民怎样被剥夺了土地,赶出了家园,沦为乞丐和流浪者。

资本原始积累还与进行殖民掠夺、贩卖黑人等暴力手段联系在一起。因此,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原始积累“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无产阶级的实质,有的打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资本论》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准备很快完成第二、三卷。但是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身体很不好。尽管工作繁忙,马克思仍继续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例如为了写作地租理论,他甚至在1869年,年过半百的时候,开始学习俄文,“因为在探讨土地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原文材料中研究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70年代末期,马克思有意拖延第二卷的写作。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英国目前工业危机还没有达到顶峰;他还必须注视事件的目前进程,直到它们完全成熟,然后再形成理论;二是还需要搜集俄国和美国等地的材料,以便继续研究。三是医生警告他,要他把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否则就会陷入1874年和以后几年的境地,那时他时常头晕,只要专心致志地工作几个小时就不能再坚持下去。

但是,病魔过早地夺去马克思的生命,他生前没能够实现《资本论》的写作计划。他在逝世前不久,嘱咐小女儿爱琳娜把《资本论》手稿交给恩格斯,希望他的亲密战友能根据这些材料“做出点什么”来。

恩格斯把完成战友的托付和满足朋友们的愿望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恩格斯同爱琳娜一起,勇敢地挑起整理遗稿这副重担。在梅特兰公园路41号马克思的工作室里,他们整天埋头于整理一张张零散的手稿、图表和笔记本,并细心地加以分类。

经过3个半月的紧张工作,他们终于理出了一个头绪,把所有手稿按时期归了类,其中主要的自然是《资本论》手稿。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艰苦劳动,恩格斯在爱琳娜和秘书的帮助下,把原稿系统化,空白的地方作了补充,加了许多注释,在修改和增补的地方作了必要的说明,终于在1885年完成了一部连贯紧凑犹如马克思自己写的《资本论》第二卷。

又过了将近10年,1892年《资本论》第三卷也整理完毕并出版了,它“第一次从总的联系中考察了全部资本主义生产,完全驳倒了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资本论》的出版给资产阶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资产阶级想把它毁灭掉。

《资本论》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而且也是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的巨大理论宝库。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时,也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精辟的思想。他指出:“劳动时间长的企业,在较长时间内只耗费劳动和生产资料,而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劳动时间短的企业,不仅在1年内不断地或者多次地投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