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牌秘笈
6814500000013

第13章 广告策划专业篇:广告创意(2)

比如NIKE的广告主题“Just do it”以及Coca Cola 的“Always Coca Cola”都是持之以恒,且能够提供丰富的TOPIC(话题)的广告。

绝对伏特加是瑞典的一个伏特加酒品牌,1978年当绝对牌伏特加进入美国市场时,人们都认定绝对伏特加“绝对”失败,因为,伏特加历来都是俄国的“囊中之物”。定位在瑞典400年传统文化上的Absolute Vodka,受到文化背景的强大阻力。

市场调查也显示,人们对绝对伏特加持否定态度,觉得该品牌的名称太哗众取宠,而且觉得绝对伏特加瓶子的形状比较丑陋,瓶颈太短,难以倒取,瓶帖也很单一,使整个瓶子显得过于透明。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这个来自瑞典的伏特加品牌缺少信任。然而,伏特加的美国代理公司Carillon公司却坚信只要有正确的策略就可以把绝对伏特加做成一个成功的品牌。

Carillon公司委托TBWA广告公司为绝对伏特加做广告,TBWA意识到,品牌要成功,广告不能随波逐流,必须冲破一般酒广告的传统模式,必须创造它的附加价值,把绝对品牌塑造成时尚的,人人都想喝的形象,他们决定在“绝对”二字上寻找突破,用名字和酒瓶的形状的独特来表现质量和时尚。TBWA提出的广告概念是揭示绝对伏特加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差异点,但创意的发想完全是创意总监5分钟内的灵感闪现。最初的平面广告创意是以“绝对(Absolute)”为首字,并以一个表示品质的词居次,例如“绝对完美”、“绝对清澈”、“绝对创意”,画面则以特写的瓶子为中心,视觉效果非常突出,该产品的独特性由广告产生的独特性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更为重要的是与视觉关联的标题措辞与引发的奇想赋予了广告无穷的魅力与奥妙。

这个偶然的灵感却触发了一场历时19年的广告传奇,各种社会事件、文化现象都成了“绝对”创意的源泉,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所喜爱,不但在销售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广告活动,自1981年执行起,其后4年打败了原来同类产品的第一名,荣登冠军宝座,在80年代,每年成长率高达20%-30%,至1996年,更创造了5000万公升的销售量,成为全球第二大伏特加品牌),而且广告也两次获美国广告界的最高荣誉KELLY奖。

在TBWA的策划下,绝对伏特改变了原有的文化定位,把自己定位在大欧洲的文化背景上,并以此为中心,向世界各种文化推进,努力把自己的酒瓶定格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悠久、优秀,为人熟知的文化象征上:以圣经中天使形象为改造的《绝对天堂》,在酒瓶上加上一对翅膀,让消费者在感觉上真的成了上帝。“绝对的布鲁赛尔:绝对的玛丽莲梦露”,这些都是绝对的经典。《绝对的北京》则是让石狮子踩着绝对酒瓶。

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方式很快就引起市场的迅速反映,不仅销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这种形式的创意非常感兴趣,于是TBWA决定将这种创意形式延续下去,不断衍生出许多绝对话题,从而以不断变换的内容和一致的外在形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个性,这种策略性的广告创意就是品牌最直观的个性。

19年来,TBWA坚持在平面广告中采用这种“标准格式”,制作了五百多张平面广告,虽然格式不变,但表现问题千变万化,广告运用的主题多达12类之多——绝对产品、绝对城市、绝对艺术、绝对节日、绝对口味、绝对文学、绝对服装、绝对新闻……尤其是“绝对城市”更是精彩绝伦,这组创意的元素全部选自世界著名城市最脸孔化的标志,最后,把绝对伏特加的瓶形巧妙的置换或添加在这些著名的标志物上,就形成了一幅令人叫绝的“艺术品”,的确,通过这些广告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绝对伏特加那独树一帜的创意哲学,还可以从中增长不少相关知识。举个例子,在“绝对布鲁塞尔”篇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对伏特加酒瓶撒尿的景观,寓意不言自明,象征那个在关键时刻拯救布鲁塞尔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尿浇灭导火索的这一著名雕塑;在“绝对瑞士”篇中,瓶子的形状嵌进手表的零件中,十分有趣,不仅突出瑞士钟表王国的特征,而且又巧妙的将自己最形象化的特征融入其中,堪称经典。总之,绝对伏特加总是能通过瓶子的形状和精彩的标题创造出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内容。

为了能让杰出的广告概念完美的表达出来,TBWA十分重视创意的执行力,他们聘请高水平的摄影师对酒瓶做完美的摄影,做到感觉荡漾,吸引人,产生视觉上和联觉上的震撼力。精良的制作就犹如一件艺术品,还集中传达出产品的品质,似乎还暗示消费者,要想得到更好的质量,就必须多付一些钱,不论是作品还是产品。

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所做的就是为品牌创造一种外观上持久的时尚。“问题相同又总是不同”,这是绝对伏特加的广告创意哲学。杰出而持久一致的广告创意,由广告塑造出的品牌形象,由形象带来的品牌附加价值,为产品带来了很好的销售效果,一举成为美国市场上占有率第一的伏特加品牌。

15年的广告积累,培养了一大批绝对牌的忠诚者,当然首先是指其产品的忠诚者,但也同样还有一批迷恋与收集绝对伏特加广告的忠诚者,由于广告倍受欢迎,最终,所有的绝对伏特加广告被结集成书,于1996年正式出版,售价高达60美元,销售的火爆并不亚于绝对伏特加。

绝对伏特加品牌的成功是一个广告制造神话的经典案例。

广告创意3B原则

3B是CM表现的三种要素,3B是向视听者内心倾诉的秘诀。

所谓3B即Beauty(美女)、Baby(孩童)、Beast(动物)。襁褓中的婴儿,宛若天仙的美女,可爱的动物,最能博得人们的怜爱和喜悦。CM如能用3B作表现主题,必能达到最大的AIDM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Memoy、Action)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女是广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美女经济”,其实质就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利用甚或挑逗人们的“性心理”,利用美女的促销功能。这种渴求美的欲望,会让人不知不觉爱屋及乌地延伸到美女促销的商品上,让商品产生连带审美效应,这便正是“美女经济”真谛所在。同理男性刚强之美,女性阴柔之美,各种文化艺术之美,都可以用来为商贸服务。

在商界,天生丽质也是一种资本。电视广告中那些骚首弄姿的俊男美女;书刊杂志封面、商品广告和挂历上的美女图;宾馆饭店,企业里聘用的貌美年轻的招待小姐和公关小姐,等等,都是商家为了宣传自己、拓宽销路、招揽生意的必要手段。此外,精美的商品包装,营业场所的装潢设计,无一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美女们以“形象代表”、“亲善大使”、“产品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争夺眼球,也为厂家商家建下不少奇功,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美宝莲化妆品启用了当今红星章子怡,爱普生打印机让朱茵来演绎话的色彩,大印象减肥茶让关之琳暗示你“要想留住你的美丽该喝什么”,这些优雅的美女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电视台来说,美女的加入可以提高收视率,使广告不再单调乏味;对商家来说,利用美女做形象代言人可以提高产品的关注度和购买率;对赞助商来说,美女为他们带来了广泛的广告效应,而对观众来说,看“美女加广告”要比看纯粹的广告有意思多了。

美女常常出现在“汽车秀”、“婚纱秀”、“空调秀”、“家具秀”等作秀促销活动中,模特们用自己的美丽为商家创造利益,美,不仅仅是吸引,她做促销时就是能让人掏钱。美女看上去顺眼、舒服,常常令人爱屋及乌,产生购买冲动,一个活生生的美女站出来,有时就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胜过千言万语。

广告创意留白法则:

广告要留给受众想象的空间。只有使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才能人见人爱。

品牌联想必须是正面的,力忌负面联想,注意潜台词。

排他性广告

广告的目的的是使消费者产生指名购买,形成品牌偏好,进而达到品牌忠诚。

广告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排他的。但很多广告由于种种的原因“为他人做嫁衣裳”,使受众只记信了推销的产品,而记不起广告宣传的品牌。此乃广告的败笔。

对于零售商来说,是要把商品卖出去,至于卖哪种牌子的商品反而关系不大。美国Galuay玻璃器皿的广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做,其广告语是:

不要给我看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了,我要Gaulay牌的。

(Don't just show me the crystal,show me Galuay.)

广告幽默和性诉求法则:

幽默(Humour)源于英语,是外来词。林语堂解释说Humour一词,与男女调情有关。

幽默的广告总是让人记忆深刻;笑声之中推销最最见效。

Kenmore洗碗机的广告说

美国最好的洗碗机系统也只能是工作得好一点而已。

我们只能洗盘子,洗汽车还有困难。

也许,明年我们才会发明洗车机。

创立于1969年的温迪汉堡通过成人消费的定位对麦当劳进行侧翼进攻,渐渐成长为麦当劳的竞争对手。其代表性广告“牛肉在哪里?”被公认为是西方幽默广告的经典之作。

温迪汉堡的广告是对准成年人的,以幽默风格为主,强调成年人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享用自己的食品。在这里,“可以没有腌制食品,可以没有调味品,而且可以没有儿童”;在这里,温迪汉堡“热得流汁”,需要“很多餐巾”。“你不会让你的孩子吃这种面包,否则的话,回家后你将不得不为他们换洗衣服”。温迪好心地忠告你。

而温迪汉堡最出色的广告还是那则比较广告:“牛肉在哪里?”。1983年,温迪利用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结果,以他们汉堡的牛肉馅比麦当劳的要多出零点几盎司为内容,辛辣讽刺“麦当劳叔叔”短斤少两。广告中,著名影星克拉拉扮演的那位认真好斗、喜爱挑剔的老太太撕开面前硕大的汉堡包,发现里面的牛肉馅竟只有指甲片大小,不由得恼羞成怒,对着镜头大嚷:“牛肉在哪里?”这支广告片引起了消费者强烈的反应,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在1984年,“牛肉在哪里”这条广告使温迪商号的销售额提高了26%。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温迪汉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还为他们捧回了Clio广告大奖。

第二年,温迪与克拉拉再度合作,巧妙引用了上次的主题进行再创作。这一次,丢失了入境卡的老太太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在验关人员百般盘问之下,急得只好以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叫“牛肉在哪里?”来证明她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大明星。这一声果然管用,验关人员忍俊不禁,老太太被破例允许入关。这支广告再获大奖。它在人捧腹之余,又不由得回想起“麦当劳叔叔”的短斤少两和温迪汉堡那零点几盎司的温情,真是又一个绝妙的广告创意。

在电视商业节目中,还没有哪一个节目能像“牛肉在哪里”那样引人发笑,成为美国人的俗谚。

在推销某些产品时,暗含性意味,语带双关的广告中便记载了很多在有色笑语,至今流传。

丰韵丹:“没什么大不了的。”

汇仁肾宝:“你好,我也好。”

三源****霜:“做女人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