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牌秘笈
6814500000033

第33章 广告策划实战篇:城市形象工程(1)

城市形象工程

城市形象工程是指全方位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与风格,给城市的性质定位,将城市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城市标识、环境形象及一切可感受的形象,实行统一化、标准化,使城市在社会公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提升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

城市形象工程的推展,对城市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它涉及到城市的中枢神经直至每一个细胞,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挥城市的综合功能优势,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增大广泛引资,广结善缘的机遇,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吸引更多的游客、投资者;有利于争取举办大型国内国际活动、会议,有利于本地区产品的销售、企业的振兴、名牌的创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城市形象工程是以城市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形神合一”的美化,也是对城市形象信息的挖掘、提炼、组合和综合优化,使某个具体城市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之林中突跳出来,闪现其特定的形象光彩。就城市形象工程的本质而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开展的“窗口”工程,其实都是城市形象工程的有机组成。

深圳改革开放“特区”名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促进了其经济奇迹般的快速增长;近期她又以“微缩景观”(包括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及欢乐谷)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等特色旅游景观,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使深圳市旅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待旅客数、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均跃居全国前列。1996年深圳旅游业总产出达132.86亿元人民币,其中创汇9.05亿美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占广东的三分之一。

顺德自以“可怕的顺德人”在国内大报报道,致使各地传媒争相刊载顺德工业的报道文章,使顺德市知名度大大提高,家电行业名牌辈出,发展神速,近来又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花卉之乡。

城市也是一个品牌

在广告人的眼里,塑造城市形象就象塑造品牌形象一样,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从定位的角度看,每个城市都有其定位,有其“品牌个性”。

传统的定位,如苏州的刺秀、杭州的丝绸、北京的烤鸭、浏阳的花炮等等。悠久历史所形成的精湛工艺和深远影响,使得这些产品几乎可以成为其所在城市的代名词。

从资源优势看,还有如吉林的参、大同的煤、昆明的烟、歙县的砚,得天独厚的时空和地理优势,加上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造就的独一无二的历史并不很长,但却也有着同样的不可替代性。

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品;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哪一个产品不是置身于一个特定地方的呢?好在人们在约定俗成的理解,这主要是指那些在一定地方范畴有相当影响并有相当市场的产品。比如拉萨酥油茶、青稞酒、宁波的咸蟹、黄泥螺。包括那些因产量有限而只能在当地自产自销的工安农业产品和因生活习俗所限只为当地居民所必需的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也都是地方形象产品中重要类别。

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一场创名牌的运动,又令许多的名牌与地方形象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

这是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地方形象品中一个最重要的类别,往往也都是城镇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要素和支柱。现代社会城市经济构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取决于这类支柱产品的作用与影响。如北京吉普、青岛海尔、西安杨森、无锡小天鹅、合肥美菱、中山的乐百氏……与传统名牌相比,它们往往有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消费者。那么产品影响地区形象,还是地区形象影响产品形象?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且见仁见智的问题。事实是品牌形象与城市形象有着相互影响与互动的关系。我认为,在广告策划时,必须对此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广告策略。

原产地印象(Image of Orign Country)又称来源地效应,当外销产品进入别的地区的市场后,当地消费者在评估产品时通常会就产品的来源地区分其品质的好坏,认为较发达地区的产品质较好,较落后地区的产品,品质相对就较差,就是“来源地效应”。

原产地效应,决定了对该商品属性的评价,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德国造的汽车品质量优良,意大利的皮鞋比台湾产的皮鞋质量好,巴黎香水怎麽也比东京产的香水馥郁…这种印象仿佛与生俱来,是那么根深蒂固。

据研究发现,如果该国消费者对该商品不熟悉(例如埃及制牙膏),消费者利用原产国印象属性的评价,便间接地形成了对品牌有态度。相对的,如果对该商品相当熟悉,则原产地印象,对于购买时颇费斟酌的重要商品的影响会减小。在广告表现上较多利用原产国印象。

在国际市场上的“来源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更不利,因为西欧与美国先进国家的消费者在评估一个品牌时通常就其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评估,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愈高,其产品的形象也就愈好;然而,近年受到企业国际化,以及企业“国际分工”的影响,“来源的效应”与“品牌效应”的问题:如一个美国品牌的产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到发展中国家生产,如摩托罗拉的手机在天津设厂,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品质的信心;换个思路说,一个本地品牌,为了使发达国家消费者能够接受,可以到发达国家设厂生产,在这种性况下使生产了“产地效应大于品牌效应”的情形。

贝克牌啤酒在进军美国时,其营销术语是:

“你已经喝过了在美国最流行的德国啤酒,现在请你品尝在德国最畅销的德国啤酒吧!”

今天,贝克啤酒已成为在美国销售量第二的欧洲啤酒。

(对于啤酒,美国人相信德国人的口味胜过相信他们自己的口味。)

以广告改变原产地印象

七十年代早期,日本产品初入美国市场,产品形象并不好,日本厂商便非常有系统且有策略地打品牌形象的广告,日本知名的企业,其广告策略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国籍为助力,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它强调该公司是来自日本最大的企业,产品在日本是最好的。

第二阶段强调产品特质,低价格,产品线广,以小型车为主。

第三阶段的广告策略则是“挑战和反击”,强调该公司的产品优于美国产品,同时该公司的销量也大于其他的外国公司。

第四阶段的广告策略强调“世界市场导向”,说明该公司产品的销量为世界第一,公司是世界高度成长的公司之一。

由于上述广告策略的运用成功,使得日本产品的形象在美国市场上不断上升,“日本制造”产品品质已获得欧美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韩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广告策略:第一阶段以企业形象广告为主,强调是来自韩国的企业;第二阶段则由公司广告转换成产品广告,强调品质,绩效;第三阶段的广告策略则为比较性广告,不提及来源国。韩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积及展开广告攻势,从一九八二年起到一九八七年,比较广告大行其道。主要以品质,绩效等作比较。而东南亚企业在美国市场作产品形象广告为数不多,时间大约从一九八八年开始,目前在欧美市场较有知名度的品牌以台湾Acer 为代表,这些品牌的共同广告策略是以品牌形象为主,起一个响亮的英文名字,在欧美的专业性杂志上刊登广告,不提及来源国,而且以产地国来标示,产地国大都设在美国,广告内容以比较性广告为主。

从上述内容可以明显地发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形象与产品品牌形象息息相关,日本企业较团结,有系统且有策略地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使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样,国家或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有助于产品形象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